有時候會聽到:”命運對我太不公平“的言語,說這話的人基本是生活的弱者。將自己的狀態歸結于命運是弱者的釋放通道,在怨天怨地之后沒有什么可抱怨的時候,就將這一切歸結于命運的不公。
與這樣的人交談會發現:他的嘴型就已經暴露了他接下來要說什么,幾乎都會蹦出一個字:不,我覺得......。這似乎成了這樣一類人的聊天模式,首先否定來闡述自己的立場。其實話題一開始他就已經想好了否定,中間無論說什么對他而言都是無濟于事。并不是說兩人之間的交流不能存在異議,而是如果大部分時間都存在否定的結局中。這樣的交流進行下去沒有任何意義,如果是朋友說明兩人之間還不夠了解,否定的乙方占據上風,可憐的述說者成為否定這胸前榮耀的徽章和經驗值;客戶之間出現了否定與被否定,可能這個項目已開始的交流就出現了問題,建議還是從長計議。因為合作是一起走在同一條路上,無休止的分歧只會讓項目停滯不前,甚至分道揚鑣。
習慣于對外界的否定其實是自己內心的不確定性造成的,在社交中每個人都想通過交流來展示自己的價值,在團體中受到更多的目光。唯一也是最下作的方式就是持有不同意見,這樣一來群眾的目光就會紛紛投來,說的讓眾人心服口服還則罷了。長久以來發現一個規律,被否定者大部分都能凱旋,其中不乏有大度之人不愿意計較,也就云淡風輕的過去了。還有一種情況唄大多數人認可:永遠不要和傻逼爭論,因為他會把你拉到和他一樣的級別,然后用豐富的經驗打敗你。話雖糙,但也并無風道理。這樣的人在“否定”江湖中行走多年大抵都是獨孤求敗,經驗更是他們的制勝法寶。所以對于這種人只能笑而不語,讓他體會勝利的味道。
時過境遷幾年之后仍默默無聞,周圍早已物是人非。寒風中對自己說一句,命運如此的不公平,我為什么不能加官進爵。當然說出這句話說明還是信“命”的,命以什么狀態和形式存在姑且不說,最起碼我們知道他能作用于我們的生活,就當他也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吧。既然是可以交流的人,那么對于“不”反應也和凡夫俗子一樣吧。一來而去這個叫做命運的人,會主動遠離你的生活。與其說命運的不公,還不如說你一直在否定命運給予你的一切。只不過性慣性說不,命運是難以給你任何公平。你否定的就是你已將要擁有的,在“是”與“不”之間如何去說,其實才是生活狀態的真諦。盲目的說“是”則會沒有立場,盲目的說“不”則會太過自我。
能夠淡定的對待與之相悖的人事物,才是一個成熟人應該擁有的特質。生活除了眼前的熙熙攘攘還有自我和遠方,這些不定可以的追求因為自我就在當下,而遠方我選擇珍惜當下,當下的一切就是不太遠的遠方,時刻督查自己的生活,學會對生活不好的狀態輕輕的說“NO”。而命運會給一個”是“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