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的老師,臥虎藏龍。今天上《普通心理學》,本以為這是一門聽聽就好的課程,沒想到把我震撼到了,從早上到下午,一直沒停。
老師說,他完全不按照課本上課,因為知識書上就有,而且這些書上的知識十年后一半以上會推翻。在這個知識快速迭代的年代,他希望教給我們的是判斷知識的能力,思維的能力。在這樣的背景下,開始了一天的思維爆炸。
舉兩個例子,第一,關于科學和非科學
一直以來,我們認為科學的就是好的,不科學代表的錯誤的。
但其實,深究科學的本意,指的是可被測量可驗證的方法。科學很多是建立在一個又一個假說基礎上,既然是假說,就有使用范圍,比如有歐式幾何,也有非歐幾何;有經典物理,也有量子物理。從這個角度來說,科學和文學、哲學、藝術一樣,都是人類認識世界的其中一個方式。
因此,非科學的,只能說不是屬于可被測量可驗證的方法。但不一定就是錯的,就是壞的。
反之,科學的,只能說明是可被測量可被驗證,但不一定就是對的,好的。
這里衍生出來一個重要觀點,就是二元論之間不能交叉使用。比如科學-非科學,好-壞,對-錯,之間是不能建立強相關性的。
第二,關于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
從小我們被教育科學是對的,而現代科學是從西方傳過來的。因此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我認為西方文化優于東方文化。
但今天老師從東西方文化的起源開始說起,最后落到東方文化重在研究世間萬物之間的關系;西方文化重在研究事物本身。因此科學從西方文化中產生也就不足為奇。
但,不能因此說明東方文化是錯的,就是糟粕。他只是不能被科學化而已,確切的說,不能被目前的科學所解釋。本質上來說,東西方文化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體系,本身就沒有可比性。
所以再回到中醫是否科學這個話題上,我頓時覺得沒有什么好扯了。中醫確實不是科學,但這并不妨礙中醫是偉大而且有益于中華民族發展的。
我也因此再一次深刻的認識到,中國人,就應該深刻了解東方文化,然后才能談得上去了解西方文化。并不存在好壞優劣,只是因為這樣我們才可能更好的認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