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忍與自由》讀后感

最近在看胡適的《容忍與自由》,寫的都是他在期刊發表或者學校演講的內容,每個內容都是解決單一的一個問題。用語非常樸實,道理淺顯卻不落俗套,另外還穿插了很多胡適的個人經歷,引用的名人名事視角也很有趣,叫人讀起來很輕松。

特別是讀到他在1958年6月5日于臺灣大學法學院的演講,關于大學生如何選擇科系的問題,其宗旨為“社會上需要什么,不要管它,家里的爸爸、媽媽、哥哥、朋友等,要你做律師、做醫生,你也不要管他們,不要聽他們的話,只要跟著自己的興趣走。依著性之所近,力之所能學下去,其未來對國家的貢獻也許比現在盲目所選的或被動選擇的學科會大得多”。

在1958年就能有這樣的思想,叫我很佩服。這一思想不僅在大學選科的時候用的上,在我們人生的各個選擇難題中都可以用這一標準去衡量。

如何防止拋棄學生時代的求知識的欲望?如何防止拋棄學生時代的理想的人生追求?

方子一:“總得時時尋一兩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方子二:“總得多發展一點非職業的興趣”;

第三個方子是:“你總得有一點信心”。

“如果你有了一個真有趣的問題天天逗你去想它,天天引誘你去解決它,天天對你挑釁笑你無可奈何他——這時候,你就會同戀愛一個女子發了瘋一樣,坐也坐不下,睡也睡不安,沒工夫也得偷出工夫去陪她,沒錢也得撙衣節食去巴結她。”描寫的如此生動有趣,形象的解釋了人生總得要有一兩個值得去研究的問題才會變得有趣啊!

“我們要想生活不苦痛或不墮落,只有多方發展業余的興趣,使我們的精神有所寄托,使我們的剩余精力有所施展。有了這種心愛的玩意兒,你就做六個鐘頭的抹桌子工作也不會感覺煩悶了,因為你知道,抹了六點鐘的桌子之后,你可以回家去做你的化學研究,或……生活就不枯寂了,精神也就不會煩悶了”。

最后我們要深信:今日的失敗,都由于過去的不努力。我們要深信:今日的努力,必定有將來的大收成。

如果我們能認真的做到以上三個要點,那我們的生活還會覺得碌碌無為,還會覺得迷茫嗎?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比起之前自己偏愛讀書的類型,胡適先生的這本《容忍與自由》相對要難懂得多。但隨著逐漸了解作者本人和結合當時政...
    嫣然巧兒閱讀 2,316評論 0 0
  • 胡適之先生 時任北大文學院院長兼中國文學系主任; 寫于1932年6月27日夜, 原載1932年7月3日《獨立評論》...
    此度閱讀 16,793評論 1 16
  • 導語 朋友們,在你最悲觀最失望的時候,那正是你必須鼓起堅強的信心的時候。你要深信:天下沒有白費的努力。成功不必在我...
    漫游家閱讀 414評論 0 2
  • 回老家!真累! 本可以自由自在地悠悠噠噠回家,卻冒著風雨連夜開車回到了家!本可以免掉過路費省下一筆錢,卻還是貢獻給...
    原理的世界閱讀 322評論 1 1
  • 大學之前,我真的是一個各個方面都不怎么出色的女生,相貌平平,成績一般,也不太愛說話,不會和人交往,好在有幾個比較好...
    維琪Shmily閱讀 510評論 1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