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安徽未名公社設計平臺兩周年側記
2017年9月8日下午,受邀參加安徽未名公社的小聚會,得見諸多老友,并受命撰文。
安徽未名公社設計平臺自籌建之初,便成為合肥設計圈乃至泛家居界的一個話題,議論紛紜。歸攏起來,大約可以用九個字來概括——“有情懷,看不懂,不靠譜”。但是這個“顯而易見前途莫名”的未名,卻在兩年后還頑強的存在著,活躍著,更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設計師和設計機構入住。
咋整的?
下面我就談三點看法,謝謝大家:P
先說“情懷”。
未名一詞,典出1921年錢穆先生為燕京大學校園內人工湖起的名字。未名設計公社的創始者們選擇這兩個字,發自“未曾命名,只因有你”的初心,個中意味頗為深遠。。
都說窮人孩子早當家,但安徽這個“窮省”的室內設計師們,一直沒能當起安徽設計市場的家。這些年來,省內的好項目被外地設計師瓜分得一干二凈,這就是現實。所以大家伙一直不服氣,要爭氣要抱團要互助要崛起。于是一次又一次的嘗試搞事情,搞聯盟,搞活動。
然后,就算是一地雞毛后,也還要繼續折騰。因為真的不服氣,真的有危機感。
所以,未名公社正在做的事情,真的不只是情懷,而是設計師們內心成長的剛需。
我們不能總是一本正經的、高調的、長不大的孩子,我們不能總是散兵游勇草頭王。
再說“看不懂”。
人都是屬刺猬的,遠了孤單寂寞冷,近了江湖是非多,設計師尤甚。
設計師是什么人?是以個性風格為標簽的,專門為有需求的用戶提供專業服務的,大多數還沒有擺脫經濟壓力的中產者。所以,在設計圈想搞成一點有情懷有內容的事情,真的不容易。既要懂規則,又要有手腕,還得要有包容心,還要別太在乎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才能折騰。最后一條,要有耐心。
我們有的時候,學習了很多時髦的新名詞,但思維既沒有跟上時代,還把記憶給丟了。我們相信風口上的豬不是豬,我們忘記了看準方向才能做好事情,忘記了堅持就是勝利。
合肥乃至安徽設計師需要一個穩定的平臺。這個平臺是什么盈利模式,是什么游戲規則,是誰當“掌柜的”,這些都需要考慮,但不是最重要的。這個平臺是穩定的,可持續的發展的,才是最關鍵的。
未名公社兩年來一直在試錯,沖動、天真、急切、自負,所有成長的煩惱都一一遭遇過。但是,創始者們一直沒有放棄。還在一次又一次的自省、自助與自律,甚至不為外人知曉的自救,在幾乎所有人都不看好的很長一段時間里,堅持搞情懷。
是的,長久存在高于一切,否則我們連改正的機會都沒有。
世上不缺乏發現問題的人,我們愿意請教能找到辦法的人,我們渴求能承擔責任的人。如果找不到請不來,就只能自己干。
這個問題,有什么不好懂的?
最后是“不靠譜”。
對一件事物進行評估,用不同的空間尺度和時間尺度來衡量,結論可能截然不同。
雷樂華和他的設計師發起人伙伴們,在這次聚會上拿出了“構建共享式生態圈”的新構想。與會者既包括翟光慶、蔡紀儒等新入駐設計師,也有優品優居楊文、赫揚教育楊斌等機構負責人。
未名公社開始嘗試回歸抱團取暖的初心,將和更加專業的第三方展開合作,建立起更加專業高效的技術支持、施工配套、材料整合、軟裝及藝術品配套、設計深造培訓、設計創業項目孵化、信息共享、資質配套、廣告策劃、效果/施工圖配套、職稱和執業資質升級等全方位多方聯合服務系統,而不是自己扛下所有。由此來為建筑裝飾設計、規劃和園林景觀設計、幕墻設計、平面設計、動漫設計、工業設計、展示設計、服裝設計等泛設計行業的設計師、設計團隊、設計機構,提供資源對接、整合、統籌服務。把共享精神更進一步貫徹展開來,這是個很有意思的變化。
會上幾乎每個發言的設計師,都提到了孤獨感。不孤單,這就是很靠譜的價值。
安徽未名公社,是一個已經存在了兩年的平臺,這個平臺的成員,已經感受到個體和群體是完全不一樣的兩個概念。
淡泊包容,抱團取暖,聚合握拳,廣聚糧,不稱王。我覺得很靠譜。
以上,為安徽未名公社兩周歲賀。
謝謝雷樂華及傅宏、王昭平、蕭冰、余飛揚、孫恒、夏志國、鄒玲玲等發起人設計師,謝謝楊文,謝謝楊斌,謝謝這些年來一直在設計圈搞事情的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