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從這5點開始!

社會心理學著作《影響力》一書中提到的第四個讓人順從的原理“喜歡”,說的是順從專家如何通過技巧讓你喜歡他,對他產生有好感,然后達到讓你順從的目的。

從中,我們固然可以習得讓人順從并達成目的的技巧,但是也可以學習如何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提高我們的社交能力。最不濟,我們還可以知道什么時候人家只是有求于我們,或者僅僅出于禮貌,我們并沒有表面上看起來那么受人歡迎。

不可否認,有些人就是有這方面的能力。

讓我們看看,這些招人喜歡的朋友們都是怎么做到的吧!


1. 通過恭維

我們大多數人其實都特別喜歡聽人恭維奉承。

比如你新剪了頭發,剪得很難看,你懊惱不已。一位同事說,怎么剪得這么難看,像個村姑。另一位說,哪里呀,我覺得可以呀,顯得臉好小,就是短了點。你會喜歡誰呢?

你買了件很貴的衣服,美滋滋的穿到單位。一位同事說,呀!新衣服!好漂亮!質感好好!哪里買的?很貴吧?聽得你好美吧!可你還沒來得及回答,另一位同事脫口而出,這衣服太老氣了,還特別顯胖!估計你只有胸悶吐血了。

恭維是一種手段,有著虛假的意味。如果我們不屑于為之,那不妨學習贊美的藝術。

我最近剛讀過《蔡康永的說話之道》,要想贊美得既真誠,又有效,也是很有講究的。比如轉述他人的贊美,從對方真正在意的地方切入。

2. 利用相似性

我們喜歡與自己相似的人。不管相似之處是在觀點、個性、背景、興趣還是生活方式上,我們總有這樣的傾向。

一個平日里不愛打扮,穿著保守的人,遇到打扮時髦、前衛的人,要么不喜歡,要么因為壓力,總是親近不起來的。

總之,上進的人喜歡上進的人,時尚的人看不上土鱉,急性子的受不了慢性子,傳統的看不慣太開放的……

于是,別有用心的人,就假裝在若干方面跟我們相似,有意識地討我們喜歡,達到要我們順從的目的。

當然也并非每個會說話,會湊趣,會套近乎的人,都一定是別有用心。

不記得曾在誰的文章看到,去采訪時要看對方的身份、習慣來確定穿著打扮,這是一種禮貌。在一個講究精致的人面前,不好穿著過于隨意。相反,去采訪一線的工人,則應穿得盡量簡樸。

我的一位同事,很博學,知識面很廣,和誰他都能聊起來,只要他愿意花時間。

看來讀書不能只專,還要雜,這樣既可以開拓眼界,也方便聊天,做業務的朋友們尤其需要。

3. 多接觸

大多數時候,我們都喜歡自己熟悉的東西。因此通過多接觸,增加熟悉度可以影響人的喜好,進而影響我們的各類決定。

這個做過銷售的和做過采購的會特別有感受。采購一樣東西,兩家的品質價格差不多,那么哪個銷售跑得勤,會更容易被選擇。

又如,投票選舉,好多被選人,名字都沒聽過,自然不會選他們,我們會找熟悉的人,哪怕只是熟悉的名字也會讓我們投上一票。

需要注意的是,若是接觸本身蘊含了讓人反感的體驗,就會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

這一點對于懶和內向的人有難度。比如我自己,接觸本身就是一件非常耗費精力的事情。如非必要,不打算為難自己。

4. 合作

實驗證明,當彼此之間已有根深蒂固的敵意時,再怎么加深接觸都無法改善這種關系,而以團隊為導向的合作能夠緩解這種敵意。

方法設置:設定共同的目標,實現這些目標必須合作,這樣就不得不把彼此視為理性的同伴,等大家通過共同的努力成功完成目標后,就很難再以敵意對待這些曾跟自己一同戰斗過的隊友了。

順從專業人士,從來都是努力建立一種“我們和他們在為同一目標而奮斗”的氛圍,這樣我們必須為了共同的利益“團結一致”,他們其實是我們的“戰友”。

比如銷售人員會假裝站在我們顧客這一邊,向老板力爭給我們更多的優惠。我就曾多次遇到,售貨員當著我的面,給老板打電話,以示他盡了最大的努力,想給我一個最低可能的價格。

這一點可用于加強部門凝聚力、團隊精神。

5. 條件反射和關聯

糟糕的消息會讓報信人也染上不詳。人總是自然而然地討厭帶來壞消息的人,哪怕報信人和壞消息一點關系也沒有。

如:天氣預報員,常常成了氣候變換莫測的替罪羊。

順從專家則會有意進行正面的關聯,總是和我們喜歡的東西聯系在一起。

每當我們的公眾形象受損,我們就會產生強烈的欲望,宣揚自己跟其他成功者的關系,借此恢復自身形象,同時,我們還會小心避免暴露自己和失敗者之間的關系。

相反,當我們以個人成就為傲的時候,我們就不會沾別人的光。

還有一種略有不同的方式來運用關聯原理,不是盡力抬高他人成功與自己之間的可見聯系,而是盡力抬高與自己有著明顯關系的人的成功。

最明顯的例子大概要數那些一心想讓自家孩子變成大明星的星媽。

總之,深明關聯原理的奧妙的人,會努力把自己跟積極的事情聯系起來,跟消極的事情保持距離——哪怕他們并非事情的起因。

我是個特別善于發現問題,也很喜歡解決問題的人。所以呢,沒少給領導匯報“糟糕”的消息。想想都后怕。

總結

能成為一個受人歡迎的人,固然好,但也并非每個人都愿意這么麻煩,去學習這些技巧,去花費時間和精力。

如果你恨懶,或者覺得沒有必要去討好任何人,那只要學會如何辨別就好,你總不會喜歡老是被人利用還不自知吧。

可以增加好感的手段很多,逐一反擊不現實。作者建議我們不妨聽之任之,順其自然,只有覺得自己對順從專家的好感超出了該場合下的正常程度,才是喚出防御機制的時候。

我們還可以借力打力,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即社交柔道術——不去壓抑好感因素產生的影響力,聽憑這些因素發揮力量,然后用這股力量反過來對付那些想從中獲利的人。這股力量越大,其反作用也就越明顯。

“我們關系這么好,你肯定不會拒絕幫一下我的!”

“那當然了,不過這兩天不巧有急事,要不你先幫我,再幫你?”

……

End.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