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jax是什么:
ajax簡單的說就是做數據交互使用的。
Ajax的原理簡單來說通過XmlHttpRequest對象來向服務器發異步請求,從服務器獲得數據,然后用javascript來操作DOM而更新頁面。這其中最關鍵的一步就是從服務器獲得請求數據。
Ajax的核心是JavaScript對象XmlHttpRequest。
ajax是異步的。
同步:一次一個,前一個沒完后一個不能開始
異步:一次一堆,前一個沒完后一個也能開始
ajax的優點
Ajax的給我們帶來的好處大家基本上都深有體會,在這里我只簡單的講幾點:
1、 最大的一點是頁面無刷新,在頁面內與服務器通信,給用戶的體驗非常好。提高用戶體驗,節約資源,節約帶寬。
2、 使用異步方式與服務器通信,不需要打斷用戶的操作,具有更加迅速的響應能力。
3、 可以把以前一些服務器負擔的工作轉嫁到客戶端,利用客戶端閑置的能力來處理,減輕服務器和帶寬的負擔,節約空間和寬帶租用成本。并且減輕服務器的負擔,ajax的原則是“按需取數據”,可以最大程度的減少冗余請求,和響應對服務器造成的負擔。
4、 基于標準化的并被廣泛支持的技術,不需要下載插件或者小程序。
ajax的js原生封裝吧。
ajax封裝:
1、 創建
2、 拼字符串
3、 連接服務器——
4、 發送——
5、 接收
封裝:
當我們要用ajax時候 假設我有一個名字叫ajax的封裝函數
ajax({url:'',data:{},type:'',timeout:**,success:fn,error:fn);
解釋一下:參數比較多,所有就傳一個json。
url是你要路徑/文件等,下面我就假設有一個post.php文件,
data是我們要傳的數據,服務器要什么,我們就傳什么,下面我就用a,b舉例。
type這個是有要交互的類型 類型常用有兩種:get,post,(至于jsonp在下面說,和這個不同)。
timeout時間,超過這個時間我就來中斷ajax,不能一直等著可不。
注 :**以下會一直用這些參數來代替。
ajax({
url:'post.php',
data:{
a:12,
b:3
},
type:'post',
timeout:5000,
success:function(res){
alert(res);
},
error:function(){
alert('失敗了');
}
})
假設接收行參名為json:
先初始化我們傳的參數json;
json.data=json.data||{};? ? //很多時候可能不需要穿數據
json.type=json.type||'get';? ? //有時候我們并不會穿類型,就讓默認是通過get方式操作
json.timeout=json.timeout||0;? ? //這個是終止ajax的時間可能不會傳,默認就讓是0。
var timer=null;? ? ? ? ? ? //這個往了方便下面使用
第一步 :創建ajax對象,這里面因為ie不兼容的問題,所有要進行一次判斷在創建,不啰嗦,上代碼
//window.XMLHttpRequest條件是判斷有沒有這個東西;如果有就用這個創建,沒有就走else
if(window.XMLHttpRequest) {
var oAjax=new XMLHttpRequest();? ? //非iE
}else{
var oAjax=new ActiveXObject('Microsoft.XMLHTTP'); //IE
}
當然出了這個方法還有簡單的,就是性能不好,但是我覺得沒什么區別。
try{
var oAjax=new XMLHttpRequest();
}catch(e){
var oAjax=new ActiveXObject('Microsoft.XMLHTTP');
}
第二步 :拼接傳過來的數據,我們要的是:post.php?a=12&b=3
這里面有必要說一下,有時候可能傳過來的數據是中文的 所有編碼一下
encodeURIComponent 編碼
decodeURIComponent 解碼
var arr=[];? ? //先建一個空數組,用來裝我們的數據;
for(var name in json.data){? ? //data數據傳來的是一個json
arr.push(encodeURIComponent(name)+'='+encodeURIComponent(json.data[name])); //把數據用=號拼接
}
var sData=arr.join('&');? ? //最后把數據變成字符串用&拼接;
第三步 :鏈接服務器發送數據
因為post和get方式傳輸不同
POST和GET相比:
1. 方法不同
2. 數據發送地方不同——url+data、send(data)
3. POST多一個頭
所有要判斷一下
if(json.type=='get'){
oAjax.open('GET',json.url+'?'+sData,true);? ? //連接:方法,地址數據,異步
oAjax.send();? ? ? ? //發送
}else{
oAjax.open('POST',json.url,true);? ? //連接:方式,地址,異步
oAjax.setRequestHeader('content-type','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發送頭
oAjax.send(sData);? ? //發送
}
第四步 :接收服務器返回的東西
這里面需要說的是
on ready state change=>當通信狀態變化
ajax的readystate的狀態
readyState
0:初始化 ajax對象剛剛創建
1:已連接 ajax已經連接到服務器
2:已發送
3:已接收-頭
4:已接收-內容
只有到第四步的時候才操作
oAjax.onreadystatechange=function(){
if(oAjax.readyState==4){? ? //當加載狀態到第四步的時候才算真正的成功
clearTimeout(timer); //繼續往下看(清掉下面的一個定時器)
//這個地方oAjax.status是狀態碼 http=>超文本傳輸協議
//其中200-300之間是成功,304已經請求過了 瀏覽器有緩存 這兩個算是成功
if((oAjax.status>=200&&oAjax.status<300) || oAjax.status==304){
//這一步是通過傳過來的success回調函數把成功的數據返回出去
json.success&&json.success(oAjax.responseText);
}else{
//這一步代表失敗,我們把失敗的原因返回出去,以便方便分析和操作
json.error&&json.error(oAjax.status);
}
}
};
//這一步是比較特殊,就是如果請求超過我們傳輸進入的時間,就把ajax給中斷。不過首先判斷有沒有傳時間。
if(json.timeout){
? timer=setTimeout(function(){
? oAjax.abort();
? },json.timeout)
}
到這一步ajax的封裝已經完成了。
ajax有一個最大的缺點,就是正常情況下不能跨域。
有的說可以,那是因為很多庫里面把jsonp和ajax封裝到一塊了,所有感覺是ajax跨域,實際上不是。
下面開始說一下jsonp吧
jsonp:數據交互方式、可跨域
原理:本地定義一個函數,根據script可以跨域的特性,通過script 在遠程服務器上帶著數據執行這個函數
也直接用ajax的傳參方式來封裝
jsonp({
? url:'http://suggestion.baidu.com/su',? ? //要訪問數據的地址接口
? data:{
? 'wd':str,? ? //需要穿的數據
? 'cb':'show'? ? //函數名
},
?success:function(json){}
})
開始寫封裝.
function jsonp(json){
var data=json.data;
var arr=[];
for(var name in data){
arr.push(name+'='+data[name]);
}
var sData=arr.join('&');
var oS=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oS.src=json.url+'?'+sData;
document.head.appendChild(oS);
window.show=function(str){
json.success(str) ;
};
}
jq以及vue,anguar中ajax使用
框架中封裝的不用看,使用庫、框架等,不用管是怎么實現的,盡管用就行。這面ajax就是傳參的格式等不同。去看看api文檔就行。
1、 jq中 :
$.ajax({
url:**url,
data:{
a:15,
b:13
},
type:'get',
timeout:5000,
success:function(res){
},
error:function(){}
})
2、 angular中 :
$http.get(url,{
params:{
a:15,
b:12
}})
.then(
function(res){},
function(){}
)
3、 vue中 :
this.$http.get(
url,
{a:15,b:23}
)
.then(
function(res){},
function(){}
)
總結:這里面基本是沒有區別,但是需要注意的是angular,和vue中 成功和失敗的兩個回調函數是寫在后面.then里面。
以及angular中傳輸數據是里面的params參數這個里面寫。仔細注意傳參方式就行,看看就懂了.
1、 jq中 :
$.ajax({
url:'post.php',
type:'post',
timeout:5000,
data:{
a:16,
b:14
},
success:function(res){
},
error:function(){
}
})
2、 angular中:
//注意angular中post傳輸有問題,需要把傳輸的頭以及拼接方法改一下
angular.config(['$httpProvider',function($httpProvider){
$httpProvider.defaults.headers.post['Content-Type']='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httpProvider.defaults.transformRequest=function(data){
var json=data.params;
var arr=[];
for(var name in json){
arr.push(name+'='+json[name]);
}
var sData=arr.join('&');
return sData;
};
}]);
//開始交互
$http.post(url,{
params:{
a:13,
b:12
}
})
.then(
function(res){},
function(){}
)
3、 vue中 :
//注意 vue中post需要多傳輸一個 'emulateJSON':true
this.$http.post(url,
{a:12,b:13},
{'emulateJSON':true})
.then(
function(res){},
function(){}
)
總結:jq中和之前傳輸沒是區別。
就是angular和vue中:angular需要把傳輸方式傳輸的頭部改一下,以及拼接數據的方法修改才行。(angular太狂妄,想讓服務器配合它,但服務器不鳥它),vue中也需要改一下 不過就簡單多了就多傳一個參數:'emulateJSON':true
下面說一下jsonp:
1、 jq中:
//需要多傳一個jsonp:'cb', dataType:'jsonp' 這個跟get,post有區別。
$.ajax(
{url:url,
jsonp:'cb',
dataType:'jsonp',
data:{
wd:**
},
success:function(res){},
error:function(){}
}
)
2、 angular中:
//注意這個里面 傳參還是一樣 但是需要多傳一個cb:'JSON_CALLBACK'
$http.jsonp(url,{
params:{
wd:***,
cb:'JSON_CALLBACK'
}
})
.then(
function(res){},
function(){}
)
3、 vue中 :
//這個要多傳一個jsonp:'cb'? 不過這個cb根據不同的數據接口變化
this.$http.jsonp(url,
{wd:***},
{jsonp:'cb'})
.then(
function (res) {},
function () {}
)
總結一下:jq中注意:jsonp需要多傳一個jsonp:'cb', dataType:'jsonp' 這個跟get,post有區別。angular中注意:注意這個里面 傳參還是一樣 但是需要多傳一個cb:'JSON_CALLBACK'。vue中注意:這個要多傳一個jsonp:'cb' 不過cb根據不同的數據接口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