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些日子沒有寫感賞日志了。
去澳洲之前,媽媽給動兒寫了一封充滿期待的信,其實也是寫給自己的舒緩信。動兒肯陪媽媽去澳洲,媽媽已經很感激了,不論去澳洲旅行的初衷能否實現,有兒子陪伴的旅行總是很開心、很溫暖的。也提醒自己不能要求動兒都喜歡媽媽的行程安排。
在去程的飛機上,媽媽把信拿出來遞給動兒,動兒表示不要看,媽媽的心里悵然若失。之后,還把當時的經歷分享給群里的姐妹們,得到了姐妹們的理解和支持,到澳洲安頓下來后的第三天,自己的心情平靜些了,頭腦也能思考了,就把信拿出來放在床頭柜上,之后就再也沒有提起那封信。
澳洲之行最大的收獲是,媽媽充分感受到動兒對獨立性和自主性的強烈要求。舉兩個例子,一是到朋友家做客時,動兒象主人一樣照顧媽媽和自己,自己到冰箱里去拿飲料,到廚房給媽媽盛湯。媽媽雖然覺得動兒的做法可能會冒犯主人,但還是坦然接受了。第二件事是,媽媽要和Gary哥哥去買東西,動兒對逛街沒有興趣,要回酒店,于是媽媽跟動兒約好了集合的地點。媽媽采購回來要去集合地點時,媽媽就迷失了對動兒的信任,又跑回酒店去找動兒了,結果讓動兒在集合地點不停的徘徊。當動兒得知媽媽回酒店去找他了的時候,動兒大為惱火。
再說說回來后的故事。
前天,媽媽一個人跑到鄉下去散心,晚上沒有回家。昨天給動兒打電話時,動兒埋冤媽媽晚上不回家,沒有告訴他,動兒等了媽媽一個晚上。媽媽在電話里只顧著解釋媽媽有沒有告訴動兒不回家的事,卻沒顧及動兒惦記媽媽的心情。晚上回家時,媽媽主動跟動兒說,媽媽沒回家,你惦記媽媽了!動兒回應,我才不惦記著呢!不關我的事?。ê冒?,嘴硬心軟!)
臨睡前,媽媽坐在動兒旁邊觀摩了一會兒動兒打守望先鋒的場景。
今天動兒在家叫外賣吃,媽媽表示不喜歡吃外賣,還嫌費錢,動兒就只要了自己的份。外賣來了的時候,動兒請媽媽先嘗,后來動兒覺得很好吃,說,你還可以再嘗嘗,媽媽很開心地又嘗了嘗。動兒還請媽媽吃家里冰箱里的雪糕。今天媽媽很開心,跟動兒自然交流的感覺真好!
晚飯后,媽媽又觀摩了一會兒動兒打守望先鋒的場景,還對場景中的一些布景和道具跟動兒交流了一番。
生活場景之一:晚飯時? ?
媽媽:動動,媽媽從來沒有把眉豆炒得這么好吃,去嘗嘗!?
動動:我現在不想吃。
媽媽:那等會兒去嘗嘗。
動動:那我不吃好了,什么都不吃?!(多說了一句,不是?。?/p>
澳洲之行中的場景之一:動動看手機時,發出很愉悅的清脆笑聲,媽媽呼應了一個笑臉。
動動:我嘗試看到你不討厭,但是做不到。
媽媽:你肯嘗試,媽媽就很感激了。
感賞動兒和媽媽之間可以越來越自然的交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