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時候,人們心安,只不過是因為生活在一個落后的環境里。真到了另外一個環境,你所謂的心安一下子就會消失殆盡。這就好像偏遠山村里的“寧靜愜意”,這也好像那些走出去到了繁華都市見識過之后再也回不去,卻也無所適從的年輕人的境遇。
“成長率”的概念,讓很多人恐慌了…… 那對絕大多數在起點上的人來說,如何有效地提高成長率呢?概念說清之后,我們馬上要做的是打磨有效方法論。
以上是這周的預告,明天的文章肯定是關于提高成長率的方法。我先順著這個思路寫一寫我的看法。
我應該屬于那種典型的生活在相對落后的環境里卻不覺得安逸的人,可是我呢,確實又不是那種勇敢的人,沒有說走就走的勇氣,我總是有太多的顧慮,我不知道,我也很困惑為什么會是這樣?其實,我也知道做成事兒的過程就是不斷做出選擇的過程,不斷修煉自己的過程,也就是把自己變的更好的過程。
而問題的關鍵就是怎么把自己變得更好?我思來想去,能想到的答案是,做事,做能把自己變得更好的事。
其實,我越來越能看清楚,說白了,所謂的成長就是想明白你自己到底想你要的是什么,然后就是為了得到你想要的東西,你選擇放棄什么,你會盡多少努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很多事只要是你自己想做,只要你自己真的想做就真的能做到。
你看到的成功人的生活只是他生活中的光鮮的一面,不能說只看到別人賺了多少多少錢,別人多么容易地賺到了多少錢,與此同時更應該回過頭看看在此之前那些成功的人付出了多少的努力,有多么的為難,解決過多少問題。那些成功的人經常說自己沒時間陪家人,自己沒時間休息,我現在覺得他們可能真的不是矯情,而是在樸素的陳述事實。我始終相信,高收入的背后一定是高付出,這還是運氣好的,其實有很多時候高付出不一定獲得高收入。比如說,我看到的家里邊那些勤勤懇懇的打工的人,他們真的是起早貪黑,即便是在夏天艷陽高照或者是在冬天寒風刺骨的時候,都還是一樣得干活,因為還有一家人需要養活。所以,我就覺得那些高付出能夠獲得高回報的人,我一直也覺得挺幸運的。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即便有些家長文化程度不高,可就是拼了命也想讓自己的孩子學習,因為它們不想讓自己的下一代重遭受自己受過的罪,想讓自己的下一代的下一代最起碼比自己過得好。不能說假如給我同樣的機會,我也一樣有他們今天的成就,其實,我想過很久,那些沒做到的人不是沒有機會,每個人的機會都差不多,而到最后之所以走出完全不同的人生,今天的結果都是自己一步一步選擇的結果。要怨也只能怨自己。可大多數人就是從來不舍得埋怨自己。在說,這確實沒什么可埋怨的,埋怨解決不了問題,純屬浪費時間,有這功夫還不如好好的做一兩件事。
我之前也很不理解,為什么有的人年紀輕輕的,為什么就是每天游手好閑的,總是不務正業?除了有時候是他們是無能為力或是運氣真的就是不好之外,我想絕大數人是因為自己已經做出了選擇,他們就是選擇這種得過且過的生活。人和人最大的差異還是在于價值觀不同,在于腦袋里的思想不同,而外貌長的好看不好看,眼睛是大還是小,這些都是無足輕重的加分項,我覺得重要性要排在一個人的思想之后。
想要成長的方法就是做事,不斷地做正確的事,不是僅僅說說而已,不是僅僅想到而已。而成長率又是如何提高呢?
之前有過成長、成長率與速度與加速的的類比,這是一個很好的類比,在物理學里,加速度無論是變化的還是固定的,它都是有一個數值的,但是我覺得生活中的成長率的變化遠不像物理學里的加速度那樣變化,它更像是復利曲線,前期,盡管是不斷的成長,不停的努力,可就是達不到自己想要的狀態,就是做不到自己想要的樣子,總覺得太慢,每天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說今天的努力達標了,沒有提醒說,今天什么什么事還沒有做,每天過的迷茫也就是這個原因吧,缺乏必要及時的反饋。只有熬過前期走勢平緩的時期,才會迎來后期陡峭上升的階段。
從這個角度看來,想要最后迎來那高速的成長率的成長,就是要不斷的做事,不斷的成長,在自己成長緩慢的情況下,而不用太在意成長率這個事,我總覺得成長率好像是滴水穿石的最后的那一滴水,沒有前邊無數滴水的努力,最后那滴水是不會穿透石頭的,也就是說沒有前邊無數個成長的累積,是不會有最后成長率的突破的。做到了成長,最后成長率的提升似乎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提高成長率的本質就是想辦法讓自己的成長的更快,這其實很重要,因為對于那一撥渴望成長的起點相對較低的人來說,要想超越別人,真的是只能想辦法提高成長率。
這幾天看了采訪羅永浩的視頻,我覺得有一點很能解決今天的問題,就是找到自己長板,把他做到最長,而對于自己的短板,不是去想辦法補足,而是對于短板想辦法找人去做,社會上這叫合作。。。。這和上學的時候自己偏科不一樣,如果上學自己哪一科自己學的不好,那只能想盡辦法做到最起碼不拉分 ,而若是自己的弱勢學科提不上,到最后一定會影響自己總成績。而做事就不一樣了,只要你把一件事做成功了,其他的慢慢也都能做成,慢慢地就有成長,之后就會看到成長率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