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相無相分第九

譯文參考自六祖講《金剛經》。

解讀是個人暫時的淺見。

第九品是繼續對“無相”的討論。

【原文】

? ? “須菩提,于意云何?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

“須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是名斯陀含。”

“須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無不來,是故名阿那含。”

“須菩提,于意云何?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世尊,佛說我得無諍三昧,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世尊則不說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以須菩提實無所行,而名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

【譯文】

佛問:“須菩提,我再問你,你認為證得須陀洹圣果的修行者,會生起‘我已證得須陀洹果位’這樣的心念嗎?”

須菩提回答說:“不能的,世尊。為什么呢?因為須陀洹這個果位叫入流,然而卻無所入,不執著于色、聲、香、味、觸、法六塵,證悟對五欲六塵無有執著的境界,因此才叫做須陀洹。”

佛接著問:“須菩提,你再想想,你認為證得斯陀含圣果的修行者,會生起‘我已證得斯陀含果位’這樣的心念嗎?”

須菩提回答說:“不可以,世尊。為什么呢?斯陀含具名為‘一往來’,然而實無往來,因此才叫做斯陀含。”

佛又問:“須菩提,你再想想,你認為證得阿那含圣果的修行者,會生起‘我已證得阿那含果位’這樣的心念嗎?”

須菩提回答道:“不能,世尊。為什么呢?阿那含的意思是不來,而實際上佛法又是無所不來的,心中已沒有來不來的分別,因此才叫做阿那含。”

佛繼續問:“須菩提,我再問你,你認為證得阿羅漢圣果的修行者,會生起‘我已證得阿羅漢果位’這樣的心念嗎?”

須菩提回答說:“不能,世尊。為什么呢?因為實際上并沒有什么法叫阿羅漢。世尊,如果阿羅漢認為自己已修成了阿羅漢果位,那么,就執著于自我的相狀、他人的相狀、眾生的相狀、壽者的相狀。世尊,佛說我已證得無諍三昧,是非曲直保第一,亦為羅漢中第一離欲的阿羅漢。世尊,我倘若生起‘我已證得阿羅漢果位’的心念,那么世尊就不會說我是個樂于在山林中寂居靜修的阿蘭那行者。正因為須菩提并不存有修行的執著心念,只是假名為須菩提,所以才稱為是歡喜修阿蘭那行的修行者。”

【解讀】

1、第一個要點,佛祖提了四個類似的問題問須菩提,歸納起來就一個問題,如果一個人修成正果,能夠有“我已得正果”的念頭嗎?答案是不能的,如果有“我修成正果”的念頭,那就是在著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因為沒有修成正果的念頭,所以才修成正果了,因為始終都是無相。

2、第二個要點,須菩提結合自己的例子,還是在證明第一個要點的內容。因為須菩提沒有“我是離欲阿羅漢” 的念頭,所以佛才說他是第一離欲阿羅漢。因為他的確是做到了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金剛經》別解文義 B1. 法會因由分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
    了了無諍閱讀 2,634評論 0 9
  • B1. 法會因由分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
    常修閱讀 4,427評論 1 8
  • 早上起床到現在就沒停過。 像只忙碌的小蜜蜂。 為什么取這個標題?是因為一大早就一言不合。對于我們的相處模式這樣也是...
    茶心1閱讀 246評論 2 2
  • 有個姑娘叫做小薇(1) 2012年是一個不平凡的年份,這一年認識了一大幫熱衷于搞戶外運動的朋友,同時一個名為小薇的...
    鄭鹿成閱讀 1,039評論 0 1
  • 不知道有多少人不滿意當前的生存空間,每次看到改造房間的文章閱讀量都很多。 當然,我也是其中一員。 環境能給你的,遠...
    倜儻不羈的阿朱姑娘閱讀 343評論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