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學者曾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實驗對象是生活在靠海的猴子。
學者們有意將食物撒在海邊的沙子里,讓猴子們發(fā)現(xiàn)。一開始猴子幾乎都是直接從沙子里撿起來就吃。因為食物沾了沙子,口感自然很不好。
而后學者有意教一只小猴子學著將食物放在水里洗干凈了再吃。很快,那只小猴子就學會了更好的吃法。按理說,小猴子學會了一種對大家非常有益的方法,大家應該學習才是。
可并不是這樣。其他猴子見這只小猴子把食物洗干凈后再吃,不但沒有學他的樣,反而揍它!為什么揍它?因為這只小猴子竟然與他們不一樣,這怎么可以呢?他們強迫這只小猴子繼續(xù)以前那種又臟又蠢的吃法。
而后學者們又有意把同樣的方法教給了猴王。有趣的事情發(fā)生了:當猴王開始將食物洗干凈了再吃時,所有的猴子很快都學會了。
這個實驗證明猴子們崇拜權威。
猴子和人都是靈掌類動物,血緣很近。在崇拜權威方面,人其實和猴子沒有區(qū)別。
所以我們會經??吹剑好藷o意間說的話就成了名言,名人穿的服裝款型很快就成了市場熱賣??傊?,名人隨便做什么都會引起關注,甚至模仿。
在我們這個世界,如果一個普通人發(fā)明了什么簡易方便的辦法,一般人只會選擇懷疑,而不是云驗證是否可信,所以更別提學以致用了。而同樣的方法,要是經“專家”提出來,就大不一樣了,所謂“振臂一呼,應者云集”,這是最好的形容。
如果“專家”們總能提供好的解決方法,倒也不是壞事。問題是專家代表了“權威”,卻未必代表正確。
有些人或機構充分地利用普通人對權威的盲目崇拜(至少是傾慕吧),把一些本來沒什么價值的東西包裝得光鮮迷人,而后掙得盆滿笨滿。比如,一些機構有意廉價收購一些在國外早就過氣的技術或治療方案被,再花錢請一批所謂的“專家”(包括假專家和御用專家)吹得神呼其神。這些機構自然掙了大錢,卻害人不淺,可悲的是我們卻拿這樣的機構無可奈何。
由于專家的操守越來越差,最后導致專家成了磚家,就和教授成了叫獸一樣,名聲也開始臭了。然而專家是死豬不怕開水燙。他們看準了普通人雖然知道很多專家的話信不得,但是除了相信專家,他們也不知道應該相信誰。他們沒有自我判斷的能力。
也就是說,他們別無選擇,于是只能把精力花在分辨哪些專家可信,哪些專家不可信上。
這就是人性,沒法更改的人性。人性造就了這個復雜、荒唐又不失趣味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