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擊的智人》這本書是由國家博物館的講解員、散打運動員出生的河森堡先生寫的,開始聽這名字還以為是動漫《進擊的巨人》的原著,誤以為是本歷史怪誕小說,當翻開本書的簡介時,一波名為“匱乏”的熱浪撲面而來,打得我不知所措,恨不得馬上啃完它。
全書的中心思想,就是圍繞著匱乏,而匱乏主要來自于自然因素,如太陽黑子運動、地殼運動、火山噴發。智人就是在匱乏的路上,不斷前進和搏擊,才取名為《進擊的智人》。
而本書最打動我的就是作者多元化思維的分析:
1 基因進化的角度分析社會進步
精致的小下巴
其實是不充分咀嚼的結果,另一方面也象征著權利和地位,因為只有富人的孩子從小到大吃的東西都是軟綿的食物,不需要充分用到咬肌。
人類都是早產兒
人類從爬行到直行,骨盆也在逐漸地變小,因為這是適應直行便利的需要,而變小后的骨盆根本無法生下發育完全的嬰兒,就連生下10月懷孕的早產兒在古代也是九死一生的大事。這也就形成了人類區別于其他動物的兩個特征:
①孩子出生時并沒發育完全,都是早產兒,而小馬出生后馬上就會行走。
②生育風險變大,民國時期,新生兒的死亡率為30%,產婦為14.9%,民國之前數據可能更加觸目驚心。
而母親必須為早產兒貢獻出相當多的時間和精力,如果像動物一樣,沒有丈夫的照顧,人類的后代根本無法生存,這也就誕生了夫妻制,而丈夫能力越大責任也就越大,也相應地擁有更多的旗子。
游牧名族的怪傳統
去年聽了《成吉思汗與今日世界之形成》這本書,了解到了蒙古族一個相當奇怪的風俗—收繼婚(丈夫去世,寡婦必須嫁給自己的小叔子等不含血緣關系的親戚),當時書中只是說女性在游牧民族中的缺乏,而本書提到了一個全新的結論:那就是鋅元素的缺乏。
高緯度的游牧地區,土壤缺乏鋅,而當地好肉食,肉中的銅元素又剛剛好會與鋅元素相對抗,讓人體中的鋅元素更加缺乏。而鋅的缺乏會大大提高孕婦在分娩時候的死亡率,所以家庭中擁有一個能正常生育的女子是個非常寶貴的財富。
2.大自然對歷史的推動作用
至今我仍然相信王安石變法的實用型,只是他沒選對時間。
17世紀的明末時期,縱觀全球的歷史大數據
①法國先后被災荒先后洗禮11次,25年間,人民起義156次,一次最大饑荒消滅了10%的法國人口。
②英國1/4的人口處于極度貧困狀態。
③德國的科隆,每5萬人就有2萬人上街乞討。
④17世紀末的一次大饑荒消滅了芬蘭1/3的人口。
⑤日本的德川幕府退出歷史舞臺
伏爾泰曾說:“17世紀是篡權者的時代,世界是搶劫、掠奪、胡作非為的大舞臺”,而17世紀全球的大數據來看,大約有1/3的地球人口在頻繁的戰亂、瘟疫和饑餓中消失。
而這一切的原因,不少學者認為,在于17世紀的氣候較之如今要明顯地寒冷,太陽活動明顯減弱,全球各地出現了極寒的氣候。
中國氣候學家張家誠先生曾經表示,在如今的中國,如果不考慮其他變量的因素,氣溫每下降1度,糧食畝產量就是減產10%,而降水每減少100毫米,糧食畝產量也會減少10%,而干燥和寒冷往往是不分開的,可以設想17世紀的世界人們面臨著怎樣一個處境,而政治又怎能經得起自然爸爸這樣一個大折騰呢!
火山的可怕
眾多美國大片都強調過,恐龍是由于火山噴發等原因而滅絕,之前一直覺得這個是個偽結論,因為火山不可能全球都噴發吧。
我們都忽略了火山噴發后,給氣候帶來的后果。
1815年,印度尼西亞坦博拉火山爆發,指數7級,瞬間讓附近的7萬多人遭遇滅頂之災,而更可怕的是火山噴發出無盡的硫酸鹽顆粒進入了平流層,擋住了大量地日光,使得全球氣溫驟降了0.7—1.3攝氏度,導致北半球好幾年都沒有夏天。
7萬4千多年前,多峇火山爆發,指數8級,這次全國平均降溫3—3.5攝氏度,氣溫地驟降使大量的水分以冰和雪的形式封鎖在了高緯度地區,而大面積的冰雪又會加劇陽光的反射,導致了一系列的惡性循環,而恐龍很有可能就是一次超級火山的爆發的氣候連鎖反應導致地滅絕。
氣候變化的無常,帶來了自然環境的匱乏,而匱乏又給人類帶來了太多的變化。每當看著如今的高樓林宇、車水馬龍,不敢聯想這一繁華景象,是否也會在一次大自然的匱乏中,消失匿跡、化為泡影。
河老師,作為一個非專業文化工作者,他的多元化思維分析智人的進擊,再一次證明了多元化思維的重要性,如果你是一名社會歷史學教授,不要只局限用歷史學這個工具來研究問題,跳出“鐵錘綜合癥”,多用自然學、化學、心理學、物理學等多樣的工具,你會分析得更加完善和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