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火山又稱假火山,是夾帶著水,泥,砂和巖屑的地下天然氣體,在壓力作用下不斷的噴出地表所堆成的泥丘。
中國有泥火山的地方不多,新疆獨山子就有。泥火山位于新疆獨山子城區西南部的一個山峰上,主要有兩個噴出口兩者相距約100余米,由于氣候原因,兩個噴口現已圍上鐵柵欄。較大的一個噴口直徑約60厘米,高出地面1米余。噴口內是粘稠的泥漿,泥漿呈灰綠色,略帶油氣味,不停的向外翻泥泡,匯集的泥漿沿西南側的開口外溢。涌出的泥流在地表形成錐型丘,底部直徑在10米以上,表面是干裂的泥漿塊。
獨山子泥火山形成大約二三百萬年。可以說歷史悠久,經過了滄桑巨變。想象一下華夏文明五千多年,泥火山卻有幾百萬年的形成背景,我很有幸生活在獨山子泥火山腳畔。
每年春天我都會獨自爬上泥火山,穿過現代城市的街頭巷尾直達泥火山,似乎每次去都有不同的感受。
由于新疆氣候干燥,所以地表泛堿,爬泥火山的路也有些獨特,是一條沿著泥火山高高低低的土丘而組成的路。每走一段路都會有個土平臺,而每個土平臺都會有不同的視角,仿佛多面體。
地表泛堿為泥火山增色不少,因為從發現泥火山起,已經有無數雙腳踏上泥火山,現在形成的路已經是白色的鹽堿路。而土層下壓的厚度相當深厚,所以登泥火山只用沿著白色的鹽堿路走就能到達泥火山噴發口。
泥火山噴發口每隔幾秒就會有泥漿涌動,翻出拳頭大小的泡,之后立刻就翻進深不見底的泥火山深處。雖然噴發口只有臉盆大小,但座座高起的泥火山是每日每夜不停歇的翻涌帶來的神奇效果。
站在泥火山頂部,完全可以體會一下,從地心深處的泡點穿過一層又一層阻擋物而出現在我們腳下,咕嘟一聲如曇花一現,每一個泥泡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再想象一下,泥火山每天都涌動著泥漿,迎來日出,送走日落。
泥火山與獨山子緊緊相連,獨山子沿泥火山開始發展,泥火山上曾經有老一輩革命人的足跡,他們是最早和蘇聯人一起創辦獨山子煉油廠的革命先驅,如今他們早已化為泥火山的一分子長眠于泥火山下。可每次登上泥火山,看著那高樓林立,總會追本溯源想起他們。
泥火山噴發口后面是色彩分明的土山,土山是分開的,有的像脊梁骨,有的像蒙古包,還有的是顏色分明的彩帶似的土山,可以看到不知多少萬年時地殼的劇烈變動,色彩帶與地平線成45度角。
再后面籠罩著一層薄薄的霧氣,大家說那是黑色的黑山,我不曾上去過,卻對它的面貌求之不得。如此也就組成了獨山子泥火山的全部面貌,沉著,冷靜,繼續躺在戈壁上。
如今登泥火山一條公路匯聚停車場連接新修的棧道,600多步的臺階,從上向下連接了現代小城和泥火山文明。向我們展它與時下的融匯貫通,這似乎就是我們生為人一直想追溯的本源。
其實泥火山就像原始社會保留給世人的鏡子,見賢思齊焉是一個道理。如果還想了解更多泥火山故事,請繼續關注。
(無戒備注:無戒365天極限挑戰日更營 寫作訓練第11天,既然選擇了,就堅持吧!加油夢兒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