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成長經歷都是其獨特的珍寶,它承載著生命的記憶,凝練出獨特的靈魂。
北杉出生在一個小村莊里,他的出生沒給家庭帶來太多快樂。他從小時候開始就似乎沉浸在憂傷之中,一種像詛咒一樣的孤單和憂傷。父母并不太喜歡他,哥哥姐姐也不喜歡跟他玩,他從小就被某種寂寞圍繞著。
父母出外工作,在中午和晚上回來,等到哥哥姐姐都到了上學的年紀,他就更孤單了。他出生的地方并不是他的故鄉,他在這個村莊,除了父母與哥哥姐姐外,就沒有親人和認識的人了。他在上學以前,都是被關在屋子里,等待父母回來,等待哥哥姐姐回來。他像一只小狗一樣,守著門縫,從門縫向外張望,看到有人經過就會想像是父母提早回來,然后陷入失望。孤獨感從他記事起,就在他心里植根,伴隨他成長。
他上小學以后,他以為孤獨感會減少一點,事實并非如此。他在學校,安靜乖巧,害怕犯錯,害怕被人討厭。而事實上他并不被老師待見,被同學孤立,被人欺負。無論是父母還是老師,都并沒給他關懷和幫助。他并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么,誰都沒給予他關懷。每天讓他安心的事,便是坐在路邊,看一小會落日。
有一回,他因為要參加作文比賽,晚上留下寫作,晚了回家,父親認為他貪玩晚回,受了責罵了,無論他怎么解釋,都沒人相信,盡管他每天準時回家。他不明白,為什么永遠沒有人信任自己,自己一直循規導矩,也沒能換來一絲的信任。哥哥姐姐能輕易地拿到零花錢,而自己連拿買支鉛筆的錢都很困難。后來,他每天準時回家,只是比以前更落寂了一點。他覺得父母的不信任,父母的冷落,是殘忍的。他寫的作文拿了獎,在回家的路上,他把獎狀撕碎,伴隨著某種失落,扔進了垃圾桶。
陪伴他長大的狗,他所有的快樂悲傷的傾聽者死去了,他抱著它默默流淚,安靜地哭泣了一個晚上。他的心中仿佛被掏走了一塊,他害怕人群,一直伴隨他成長的孤獨反而讓他更安心。他慢慢學會偽裝,學會藏起憂傷,用一種奇妙的陽光的笑容去迎接每個人,只是一個人的時候,更加寂寞了。
長大以后,他常會想起小時候想吃卻吃不到的糖葫蘆,他嘗過一次那誘人晶瑩的糖葫蘆。記憶中的美味,現在無論怎么吃都吃不回那種滋味,無論怎么吃都無法彌補那時的渴望。孤獨也一樣,在需要關懷和理解的年紀被冷落和孤立,那種對關愛的渴求,那時的失落,無論現在再多的愛,都無法去彌補。隨歲月漸漸膨脹的孤獨感,永遠無法被填補,對缺失的愛的欲望,無法滿足,也不會再有人給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