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先關心人,再關心他的事。
看到孩子放學回來第一句話就是:今天是哪些作業?看到孩子坐下兩分鐘手上還拿個玩具在玩兒,迎上來第一句話就是:你作業做好了?看到孩子回來快半個小時了,也還沒開始做作業質疑:你們今天老師沒有布置作業嗎?
親,你到底是愛孩子還是愛作業多一些?
父母:呀,兒子你回來了呀?快坐下,給媽媽分享下你今天學校發生了哪些開心的事?
兒子:和昨天差不多。
父母:來喝口水,那里有你最愛吃的水果?
兒子笑兮兮的說:謝謝媽媽。
父母:今天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你肯定都會做吧?你打算做多長時間把做完?現在是XXX點了。
順其自然的進入到做作業的狀態。
二:明確家庭作業是誰的事?
作業是誰的事,就應該由誰負責,由誰承擔后果。
首先孩子開始做作業時,就要讓他明白:獨立完成作業,是一名學生最基本的要求;
其次是:你不完成作業,后果自己負責。
可以提前提醒他:你不完成作業,可能老師會生氣,會懲罰你;老師會拍照發到群里,那樣大家都會看到……這些你都要自己負責。
鑫欣媽媽個人覺得:光說起不到太大作用,要是哪一次孩子沒完成作業,讓他自己體會一次懲罰的后果。這時我們大人不要吵不要罵,用心去傾聽,并協助他分析為什么作業沒有完成?
是作業太多?
是不會做?
是做的時候磨蹭?
是做作業前沒做好準備耽誤了時間?
再給出具體的方案。
三:與孩子永遠在同一陣線。
簡單粗暴的說就是,我們和孩子才是一伙的,我們是幫他解決困難,面對困難。
當孩子不能及時完成作業時,我們不是打罵;也不是嘲諷;更不是威脅。是理解他的同時,用心溝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幫他解決困難。
鑫欣媽媽個人覺得:只有和孩子在同一陣線上,孩子才會接受我們,從而才能更好去與孩子溝通,只有更好的溝通,溝通中才能發現問題。
四:明確家長立場---中立
我們不幫老師,明明作業比昨天稍多了點,睜著眼說:這么點呀?
鑫欣媽媽建議這樣說:嗯,好像是比昨天多了那么點兒,應該是老師看到今天要掌握的新知識點多吧。但是沒有關系呀,班上那么多同學都是做同樣多的作業,所以我相信我們家寶貝兒肯定也能完成的。?(我們要用鼓勵的方式去認可孩子可以做到)
父母保持中立,只是希望讓孩子體會到:學習是你自己的事,讓孩子自己去關心學習,而不是我們父母去關心。這樣就不會覺得學習是為父母和老師而學。
給大家分享一個經典案例:
孩子抱怨:爸爸可以不做作業嗎?
爸爸:嗯,為什么不做作業咧?你說說看。
兒子說:有些題都是我會做的,我都做了好多遍了;而遇到不會做的作業時,又沒有太多時間去討論,去深入思考……
爸爸:?嗯,你已經說服我了,我同意你不做作業,但是你怎么去征服你的老師和校長咧?
但是,如果你能保證你學習成績依然在多少名,甚至還可以上升,那我就和你一起去學找老師。
兒子:答應了。
后來這個孩子不做老師布置的作業。他利用別人做作業的時間,去復習自己知識面薄弱處。同時還學會了獨立,自主學習。
其實沒有絕對的定論和經驗,只有把這些運用到我們育兒中,適合自己孩子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有些媽媽們在嘗試這些方法時會擔心:老師放棄我們孩子怎么辦?其實只要父母不放棄孩子,孩子自己不放棄自己,就算所有老師放棄孩子最終也放棄不了你的孩子。
祝:育兒路上沒有難做的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