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榮幸能夠在第一時間讀到船長的作品,通過幽默易懂的文字,也非常有助于我這種半路殺出的小白,整理知識框架,在這里再次說聲感謝。
這兩章主要提到的是以下幾個關鍵要點:
「自主成長」
「深入思考」
「發現規律」
「養成習慣」
「配合產品」
「了解本質」
整兩章花費了我近五天的時間,慢慢品味,并且在深刻理解后,做了mindmap
→ 關于深度思考,結合整章,我的想法是:
深度思考是作為優秀運營人的必備技能,應當從身邊小事開始著手。
思考的邏輯是這樣的:發現事情,提出質疑,尋找背后的規律,總結規律以及質疑。
當然了在整個思考過程中,及時留下靈感的迸發,以及記錄下一些對目前體現產品價值有關聯的點是最好的。
比如說:某運營人提出「晚上8-10點公眾號曝光量最大」
那么我們提出的質疑是,為什么在早上大家剛醒來(7:00-9:00),或是午間休息(12:00-13:00)晚餐時間(17:00-19:00)最有利于曝光呢?
接著我們開始利用數據,以及需求分析尋找背后的規律。于是根據數據分析,《2015微信生活白皮書》我們發現了以下的規律:
從柱狀圖的分析我們可以點到幾個較清晰的時間點:
- 凌晨時間段:曝光量最低,尤其在凌晨4:00,因為大多數人都在睡覺
- 早高峰時間段:曝光量開始上升,小突破在早上8:00,上班路上開始瀏覽公眾號
- 午間休息時間段:曝光量突增,特別是中午12:00,吃飯間隙瀏覽信息
- 晚高峰時間段:曝光量持續上升,并且在9-10點達到了峰值,準備進入休息狀態,開始獲取一整天的消息,并且為第二天的上班做準備。
根據數據分析的結果,規律變能清楚得出。這就夠了嗎?不,這一點也不深度。根據船長說的,想要形成高效競爭優勢,就需要結合規律以及自身優勢,來進行一個完美的總結。
因為在晚間曝光率最高,導致公眾號扎堆在晚上進行推送,從一方面反而減少了曝光率。所以,如果是類似于情感生活方面的公眾號,很適合在晚上進行推送。而如果是全球資訊,經濟方面的新聞類公眾號則適合在早上進行推送。
所以深度思考必須要學會,但是在應用的同時,我們還需要結合自身產品的差異化,以及定位人群,進行有方向性的思考。而不是盲目的去問為什么,反而忽略了產品的本質和特殊性。
→ 關于產品與運營,結合整章,我的想法是:
產品與運營,從來就是相愛相殺的一對小情侶,但是一個運營,應該更加深入去了解產品。而不是一上來就開始無腦定位人群,尋找自己的差異化。
我想每一個運營正式上崗之前,都應該去客服這個崗位熟悉1個月的時間,真真切切在前線了解用戶的需求和期望,并且將這些簡潔明了的反映給產品。相比起來,運營就好像是賣蛋糕的,而產品就是做蛋糕的。這塊提拉米蘇好不好吃,運營是第一個從吃客嘴里知道的,然后才反饋給產品。
好啦,第一次的總結就到這里,還有很多不成熟的想法,望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