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敢跟舉世矚目的G20搶頭條的,也就剩下郭德綱和曹云金了。
貴圈真亂!
娛樂圈里前有夫妻糾紛尚未解決,現在又出來師徒恩怨。連“江湖規矩”甚多、道義之風盛興的相聲圈也開始撕了,且撕得比影視圈還熱火朝天。
前德云社弟子曹云金9月5日發布一條7000字的長微博《是時候了,也該做個了結了》,從錢財、人品和道德倫理等多方面痛斥郭德綱。
該篇文章首發在頭條號上,不到24小時,這篇文章閱讀量5500多萬。各大網絡平臺紛紛轉發、報道,一時間郭德綱、曹云金這對冤家師徒刷了屏。
直接原因乃是前幾天郭德綱重訂“德云社家譜”的事件,他在微博上說“該清的清,該驅的驅。所謂的清理門戶,是為了給人們一個交代”,“另有曾用云字藝名二人者,欺天滅祖悖逆人倫,逢難變節賣師求榮,惡言構陷意狠心毒,似此寡廉鮮恥令人發指,為警效尤,奪回藝名逐出師門?!?/p>
熟悉德云社的人都知道,云字輩“出走”的倆人一個曹云金,一個何云偉。
9月5日下午一點,曹云金再次在微博發表長文,歷數郭德綱“多宗罪”,比如交不上伙食費就趕出家門;演電影不結片酬;煽動德云社弟子指名道姓公開罵所有出走德云社的人等。截止21君發稿,曹云金該長文轉發超過22萬,評論超30萬,點贊數超84萬。
對此,郭德綱經紀人王海表示不愿意做回應。他表示,郭方不想與曹你一句我一句對罵。“曹云金他們就是想我們給出回應,然后他們才有繼續發聲的機會,我們沒有必要這樣做?!?/p>
一時間,曾經一邊倒向郭德綱的輿論開始傾斜,群眾開始紛紛兩邊站隊,師徒公開撕X進入一個新的節點。
評論截自@中國新聞網 相關報道下方
七大矛盾、三大“恨點” ? 德云社江湖恩怨大爆發
據每經影視記者梳理發現,按照曹云金的說法,他與郭德綱之間的矛盾集中在以下幾方面:
1、2000年初,德云社發展時期。曹云金交了每年小一萬的學費來郭德綱處學藝。學藝期間還有拜師費,而郭德綱給幾位徒弟說不同的拜師費價格,借此多收錢。
【反方觀點】而在郭德綱的敘述中,他為培養弟子們費盡心血,碰到不成才的或他覺得心思歪了的,還是一樣要設法捧,也是滿腔委屈。
2、2005年左右,德云社如日中天的時候,曹云金一個月演滿了32場,到手的工資才4000多。
【反方觀點】在郭德綱看來,學藝就是要吃虧,自己對兒子也從小這么灌輸和對待。
3、2006年,曹云金參加央視相聲大賽過關斬將來到決賽,郭德綱勒令曹云金退賽。“我后來才明白,我可能會因為退賽失去央視這個平臺,遭到封殺,你以后好控制管理,我再想出頭就難了?!?/p>
4、2007~2009年,曹云金多次在德云社演出、拍攝影視劇卻分文未獲。
【反方觀點】郭德綱妻子的弟弟王俁欽書中稱:出走的人都是因為嫌錢掙得少,拍德云社出品的影視作品也拿不到錢。他在書中解釋,這是因為一些影視劇根本沒給德云社結錢。有幾部戲片方很長時間都未給德云社結款,所以德云社也沒法給參演人分錢。
5、強制要求全團隊發文罵同行?!安粚懸院鬀]演出排給你,以后別想掙錢?!?/p>
6、2010年10月,曹云金遭到團隊“禁演”。“失去舞臺的我,才意識到,之前沒有簽約的行為導致我自己可能已經被趕出來了。后來我又重新找到了舞臺,一直想和郭德綱和解,但無解?!?/p>
【反方觀點】郭德綱稱:離開后立刻創辦聽云軒跟德云社搶生意的徒弟,是要親手把他置于死地。(說白了,徒弟出來單干,師父沒法忍。)
7、曹云金總是遭到無緣無故地抹黑。網絡上,雇水軍對曹云金惡意造謠;生活上,四處為曹云金設置難題。
綜上種種,曹云金認為郭德綱那么“恨”自己的原因歸結為三:
1、因為自己不再給郭德綱賺錢了;
2、郭德綱是想做給其他徒弟看,“離開的沒有好下場”;
3、“你想讓我身敗名裂,萬劫不復,你知道我最清楚你那些見不得光的往事,我的名聲臭了,說出來也沒人信了,你這輩子,也就安全了。”
江湖規矩的場上有了利益和錢的紛爭,會比純市場經濟的場上撕得更加連血連肉的痛,也更讓人唏噓心酸。
撕X事件背后的深意
郭德綱與曹云金之爭,表面上看是相聲界“誰壞了規矩”之爭,根本上它折射了傳統規矩在現代社會的尷尬處境。
有人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爭斗,有爭斗就要有規矩。相聲圈是一個“江湖規矩”甚多的圈子,很多道義都有流傳百年的行規在立。
目前相聲界一個不成文的規矩是,要入行就得拜師學藝。這一規矩源于舊社會時相聲藝人艱難的生存處境。
作為現代曲種的相聲,形成于晚清時期,其歷史不過一百余年,藝人主要是失去土地的農民,可見相聲地位曾經非常低。當時相聲表演沒有固定的表演場所,常是“撂地”演出,生活朝不保夕。為了維護自身生存權利,便創造出行業祖師和師承制度,既可傳道受業,又可抱團取暖。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想要學相聲必須正式拜師的規矩,沒有師承門戶的是不被同行的承認,而且會遭到排擠,難以立足。
有了師承關系,自然會產生出新的規矩。
很顯然,郭德綱的德云社目前仍嚴格地恪守著相聲界的一些規矩,入門就得拜師;取名以“字”為序;學藝之初吃住師父家,藝成方能登臺;藝成之后必須為師效力;師徒之間講究等級與秩序……
乃至當郭德綱與曹云金鬧翻了,郭德綱臺面上仍是老規矩,弄了一個《德云社家譜》,認定曹云金、何云偉“欺天滅祖”,并逐出師門。這要放在以前,等于是將一個手藝人判定了死刑。
這么多規矩講究,全因相聲是門高深藝術,如果沒有師父教你,就不可能掌握真正的門道,所以師徒間的傳承確實在行業內看得尤為重要。
曾經情同父子的倆人,如今公開反目,說不心酸不唏噓是不可能的,況且還是在一個掛著“江湖”名號的圈子里,此時的血雨腥風,真的與人們心中俠骨柔腸的“江湖”定義相差太遠。
今日相聲的處境不同于往日,當德云社一次路演就有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票房收入而徒弟只能抽成幾百元時:
傳統那一套規矩,真的還能管住人心嗎?在一個經濟社會中,傳統規矩真的都是糟粕嗎?如果不是,它到底有何為,又該何為呢?
這或許是一地雞毛的輿論紛爭之外,一個值得我們深思的議題。
起底郭德綱“產業鏈”:20年收入增長一萬倍
在“娛樂獨角獸”查閱的相關資料顯示,郭德綱和他背后的“德云社”商業價值巨大。
關鍵:現代企業治理VS封建大家長制
在“娛樂獨角獸”采訪的業內人士看來,曹云金和郭德綱的矛盾關鍵點在于:“現代化企業治理”和“封建大家長制”的矛盾。“一個是郭德綱和他背后的德云社商業價值迅速擴大,一個則是在企業制度和管理上的嚴重滯后,導致了這場矛盾的爆發,這也是遲早的。”
據了解,德云社的駐場演出收入每年大概在千萬元左右。除了駐場演出收益外,商演或巡演成德云社成員重要收入來源。據德云社官網數據,2015年德云社商演或巡演共計舉辦20場。
郭德綱本人也本著從相聲到主持,拍電影、電視劇多棲發展戰略,曾有人預測,郭德綱在出道20年里收入增長10000倍,成為出場費80萬元,年收入2710萬元的相聲名角兒。遼寧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工商研究所所長邵劍兵曾表示:“從商業的角度看,‘郭德綱’三個字不是一個人的名字,而是一個品牌,一個無形資產。”
除了郭德綱,如今的岳云鵬也是紅得發紫。小岳岳同樣沒有僅僅局限于相聲,在影視作品和綜藝真人秀中都有涉獵。但是相聲依然走的是拜師學藝,家譜門戶的舊傳統,當這種新舊矛盾在利益不均的情況下就很容易發生沖突。
畢竟如今的市場就是一個逐漸消除邊界化的市場,拍電影的可以做綜藝,唱歌的可以拍電影,而這一切的背后都是利益二字。可以說相聲在近幾年成為了最為熱門的“IP”之一,但是德云社一旦上市,內部成員的差距不斷拉開,可能對于團體并不是最有利的選擇。
雖然很多人看來,德云社不停有人出走是因為商業化動作不足,沒有一套現代化的企業管理理念。甚至有人進行分析,如果一開始郭德綱選擇入股、甚至控股曹云金的工作室,既給他自由、又享受利益,那么師徒二人的關系或許不會如此僵硬,因為從目前來看,德云社發展至今,對團隊的控制是“班主”郭德綱最為看重的。
其實任何一個公司或者團體,都會面臨從小到大發展變更的困局。尤其是對于相聲這樣非常傳統的藝術形式來說,靠著新媒體成功復興,靠著新媒體成功壯大。如何擺脫傳統手藝人師傅帶徒弟模式,用現代化的企業運作模式去管理被商業化的相聲行業,這對于傳統團體內部來說尤為重要。
假如做一個大膽的設想,曹云金和郭德綱的矛盾如果能用馬云“十八羅漢”的合伙人制去解決,類似今天“曹云金”的撕×,是否可以避免呢?
十年恩怨情仇,最后只落得一句“江湖之大,再也不見”的下場。而郭德綱還沒出手反擊,看來這場娛樂圈最大的“撕×”,更猛烈的還在后面。
還望師徒倆能各自珍重,讓往事隨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