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稿] 如何估算一個城市住宅的套數、棟數和層數

一個城市住宅的小區數/棟數/套數/層數,往往和規定居住用地面積、住宅用地面積、居住區戶數,建筑密度、日照間距、容積率等的法規政策息息相關。所以,當你了解法律和城市規劃后,就可以估算城市住宅的棟數、套數、層數了。


下面說說一個城市住宅的棟數、套數、層數,如何估算?


先介紹用地包含關系:

城市建設用地---》居住區用地面積(包含公共設施等)---》住宅用地面積(包含間距綠地)--》建筑基地面積(投影面積)--》建筑占地面積(底層面積)--》住宅建筑面積(多層)

上面左邊包含右邊。


再說估算:

城市住宅總建筑面積(不包括村宅)=(容積率*城市居住用地面積*居住小區住宅用地占比率)/*建筑密度。

城市住宅套數/戶數=城市住宅總建筑面積/(城市人均住宅面積*家庭戶規模)。

平均層數=平均容積率/平均建筑密度;

一居住區住宅總建筑面積=城市住宅總建筑面積/總居住區數。

一居住區單棟總建筑面積=建筑底層面積*層數。

一居住區棟數=一居住區總建筑面積/一小區單棟總建筑面積;

一居住區住宅套數/戶數=棟數*層數*單層戶數;

其中:

總居住區數:?城市住宅套數 / 戶數居住小區戶數平均規模,計算后和社區數、社區村委會數對比下。

一居住區層數:可以通過容積率和建筑覆蓋率推算計算可得的

延伸:

容積率=建筑物地面以上各層建筑面積的總和 / 建筑基地面積;

建筑密度=指建筑物底層占地面積 ?/ ?建筑基地面積的比率

所以在建筑覆蓋率用足(各層建筑面積相等)以及標準層相差不大的情況下:

容積率=建筑覆蓋率*建筑平均層數



---------------------------------------------------

下面是關于城市建設的基礎知識,包括居住用地面積,小區規模,容積率等法律規定


目前人均城鎮工礦建設用地面積為149平方米,人均農村居民點用地面積為300平方米,遠超國家標準上限;


目前城市建設用地結構控制標準

城市建設-居民用地控制標準是25-40%(2020),現狀平均31.565%(2015);

? ? ? 根據現狀和國家對小鎮的開發,新型城鎮化,城市的閑置率,居民用地一二線城市要嚴控了,通過租房來解決城市居民土地和2億流動人口,農村土地空置收回來集中開發。

城市建設-工業用地控制標準是15-30%(2020),現狀平均19.97%(2015);

? ? ?根據國家說人均城鎮工礦建設用地面積為149,看來不會有多少漲了,漲會在鎮區。

城市建設-公共管理服務用地標準是5-8%(2020),現狀平均9.4%(2015);

? ? ?超了!!這方面政策等有時間再看。

城市建設-交通運輸用地控制標準是10-30%,現狀平均14.4%(2015);

? ? ?根據國家總理對交通的重視,交通運輸用地還要漲。

城市建設-綠地與廣場用地控制標準是10-15%,現狀平均10.8%;

商服用地沒有限定,根據其他用地標準 商服+物流倉儲用地=5.5%;2-10%,現狀7%平均; ? ? ? ?看來商服用地也快超了!!城區不會漲多少了,郊區有發展空間。



國家到2020年的政策:

1)到2020年,城鎮空間控制在11.67萬平方千米以內。交通會漲,其他沒多大希望。

2)因為“《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提出,除生活用地及公共基礎設施用地外,原則上不再安排城市人口500萬以上特大城市中心城區新增建設用地,全國人均城市建設用地目標將嚴格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內”,也就是說這個標準適用與城區人口500萬以上的城市(南京,北京,深圳,廣州四座城市),根據用地標準可以推算出每塊類型的土地里大致有多少人,樓層,棟數。

3)國家目前以主要城市化地區、農村地區、重點生態功能區、礦產資源開發集中區及海岸帶(即“四區一帶”)和海島地區為重點開展國土綜合整治


城市建設目錄:

1、城鄉用地規劃分類

2、城市用地規劃分類

3、城市用地標準

4、建制鎮用地分類及標準

5、村莊用地分類

6、住宅用地標準

7、全國各資源分布

8、延伸閱讀


一、城鄉用地規劃分類


城鄉用地:建設用地+非建設用地

指市(縣、鎮)域范圍內所有土地,包括建設用地與非建設用地。


1、建設用地

包括城鄉居民點建設用地 + 區域交通設施用地 + 區域公用設施用地 + 特殊用地 + 軍事用地 + 安保用地 + 采礦用地 + 其他建設用地。

1)城鄉居民點建設用地

包括城市建設用地 + 鎮建設用地 + 鄉建設用地 + 村莊建設用地

2)區域交通設施用地

包括鐵路用地、公路用地、港口用地、機場用地和管道運輸等區域交通運輸及其附屬設施用地,不包括城市建設用地范圍內的鐵路客貨運站、公路長途客貨運站以及港口客運碼頭.

3)區域公用設施用地

為區域服務的公用設施用地,包括區域性能源設施、水工設施、通信設施、廣播電視設施、殯葬設施、環衛設施、排水設施等用地

4)特殊用地

特殊性質的用地

5)軍事用地

專門用于軍事目的的設施用地,不包括部隊家屬生活區和軍民共用設施等用地

6)安保用地

包括監獄、拘留所、勞改場所和安全保衛設施等用地,不包括公安局用地

7)采礦用地

包括采礦、采石、采沙、鹽田、磚瓦窯等地面生產用地及尾礦堆放地。

8)其他建設用地

建設用地中除“城鄉居民點建設用地、區域交通設施用地、區域公用設施用地、特殊用地、軍事用地、安保用地、采礦用地”之外的建設用地,包括邊境口岸和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等的管理及服務設施等用地



2、非建設用地

包括水域 + 農林用地 + 其他非建設用地等。

1)水域用地

指河流、湖泊、水庫、坑塘、溝渠、灘涂、冰川及永久積雪

2)農林用地

指耕地 + 園地 + 林地 + 牧草地 + 設施農用地 + 田坎 + 農村道路等用地。

A、耕地:是指種植農作物的土地,包括新開荒地、休閑地、輪歇地、草田輪作地;以種植農作物為主間有零星果樹、桑樹或其他樹木的土地; 耕種三年以上的灘地和海涂,耕地中包括南方寬小于1.0米,北方寬小于2.0米的溝、渠、路和田埂。

? ? ? ? 耕地中又分出灌溉水田、望天田、水澆地、旱地和菜地5個二級地類。

B、園地:是指種植以采集果、葉、 根莖等為主的集約經營的多年生木本和草本作物,復蓋度大于50%,或每畝株數大于合理株樹大于合理株樹70%的土地,包括果實苗圃等用地

C、林地:林地是指生長喬木、竹類、灌木、沿海紅樹林的土地,不包括居民綠化用地,以及鐵路、公路、河流溝渠的護路、護草林。

林地又分出有林地、灌木林、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 跡地和苗圃6個二級地類。

D、牧草地是指生長草木植物為主,用于蓄牧業的土地。草本植被復蓋度一般在15%以上、干旱地區在5%以上 ,樹木郁閉度在10%以下,用于牧業的均劃為牧草地,包括以牧為主的疏林、灌木草地。

E、牧草地又分出天然草地、改良草地和人工草地3個二級地類。


3)其他非建設用地

空閑地、鹽堿地、沼澤地、沙地、裸地、不用于畜牧業的草地等用地




二、城市建設用地規劃分類


城市建設用地:包括城市內的居住用地、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用地、商業服務業設施用地、工業用地、物流倉儲用地、道路與交通設施用地、公用設施用地、綠地與廣場用地。

城市建設用地規模指上述用地之和。

1)居住用地

指住宅和相應服務設施的用地。

所以居住用地面積》住宅面積。

居住區:按居住戶數或人口規模,可分為居住區、小區、組團三級。

居住區的規劃布局形式可采用居住區-小區-組團、居住區-組團、小區-組團及獨立式組團等多種類型



注:本表各項指標按每戶3.2人計算.

推算每戶住宅面積:

人均用地指標×居住小區住宅用地比例 = 居住小區人均住宅用地

居住小區人均用地× 3.5?3 人 / 戶 = 居住小區戶均住宅用地

居住小區戶均住宅用地×住宅面積凈密度最大值 = 戶均最大住宅建筑面積

住宅用地占整個小區用地的比例按照中間值 60% 計算。

其他推算思路見這里


社區

就是地方社會或地域群體,指城鎮的民居集中地塊,在政府基層工作中,常用到該名詞。通常按“街道”或“鎮”為單位。一個街道包含了若干“小區”。

社區是行政上的概念。


城市居住區

一般稱居住區,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規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被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線所圍合,并與居住人口規模(30000~50000人)相對應,配建有一整套較完善的、能滿足該區居民物質與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務設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用地50—100公頃

居住小區

一般稱小區,是被居住區級道路或自然分界線所圍合,并與居住人口規模(7000~15000人)相對應,配建有一套能滿足該區居民基本的物質與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務設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用地10—35公頃

居住組團

一般稱組團,指一般被小區道路分隔,并與居住人口規模(1000~3000人)相對應,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層公共服務設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用地4—6公頃

社區、小區、組團的資料可以看這里


2)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

A、行政辦公用地:黨政機關、社會團體、事業單位等辦公機構及其相關設施用地

B、文化設施用地:圖書展覽用地+文化活動用地。

? ? ?圖書展覽用地:

? ? 公共圖書館、博物館、科技館、紀念館、美術館和展覽館、會展中心等設施用地。

? ? 文化活動用地:

? ? ?綜合文化活動中心、文化館、青少年宮、兒童活動中心、老年活動中心等設施用地

C、教育科研用地:高等院校、中等專業學校、中學、小學、科研事業單位及其附屬設施用地,包括為學校配建的獨立地段的學生生活用地。

D、體育用地:體育場館用地+體育訓練用地。不包括學校等機構專用的體育設施用地

E、醫療衛生用地:醫院用地+衛生防疫用地+特殊醫療用地+其他醫療衛生用地。

醫院用地:綜合醫院、專科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衛生防疫用地:衛生防疫站、專科防治所、檢驗中心和動物檢疫站等用地

特殊醫療用地:對環境有特殊要求的傳染病、精神病等專科醫院用地

其他醫療衛生用地:急救中心、血庫等用地

F、社會福利用地:福利院、養老院、孤兒院等為社會提供福利和慈善服務的設施及附屬設施

G、文物古跡用地:具有保護價值的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近代代表性建筑、革命紀念建筑等用地。不包括已做其他用途的文物古跡用地

H、外事用地:外國駐華使館、領事館、國際機構及其生活設施等用地

I、宗教用地:宗教活動場所用地

公共和商服務設施各項目的設置規定見這里

基本思路:由總用地面積、人均用地指標求得總人口,根據總人口配置公共服務設施


3)商業服務業設施用地:商業用地+商務用地+娛樂康體用地+公用設施營業網點用地+其他服務設施用地。

A、商業用地:零售商業用地+批發市場用地+餐飲用地+旅館用地

零售商業用地:以零售功能為主的商鋪、商場、超市、市場等用地

批發市場用地:以批發功能為主的市場用地

餐飲用地:飯店、餐廳、酒吧等用地

旅館用地:賓館、旅館、招待所、服務型公寓、度假村等用地。

B、商務用地:金融保險用地+藝術傳媒用地+其他商務用地

金融保險用地:銀行證券期貨交易所、保險公司等用地

藝術傳媒用地:文藝團體、影視制作、廣告傳媒等用地

其他商務用地:貿易、設計、咨詢等技術服務辦公用地

C、娛樂康體用地:娛樂用地+康體用地。

娛樂用地:劇院、音樂廳、電影院、歌舞廳、網吧以及綠地率小于65%大型游樂等設施用地

康體用地:高爾夫、賽馬場、溜冰場、跳傘場、摩托車場、射擊場,以及通用航空、水上運動的陸域部分等用地

D、公用設施營業網點用地:加油加氣站用地+其他公用設施營業網點用地

加油加氣站用地:零售加油、加氣以及充電等用地

其他公用設施營業網點用地:獨立地段的電信、郵政、供水、燃氣、供電、供熱等其他公用設施營業網點用地

E、其他服務設施用地:業余學校、民營培訓機構、私人診所、殯葬、寵物醫院、汽車維修站等其他服務設施用地


4)工業用地

指工礦企業的生產車間、庫房及其附屬設施等用地,包括專用的鐵路、碼頭和附屬道路、停車場等用地,不包括露天礦用地.

5)物流倉儲用地

指物資儲備、中轉、配送等用地,包括附屬道路、停車場以及貨運公司車隊的站場等用地。

6)道路與交通設施用地

指城市道路、交通設施等用地,不包括居住用地、工業用地等內部的道路、停車場等用地

7)公用設施用地:供應設施用地+環境設施用地+安全設施用地+其他公用設施用地

供應設施用地:供水、供電、供燃氣和供熱,通信,廣播電視

環境設施用地:排水(雨水泵站、污水泵站、污水處理、污泥處理廠等),環衛(生活/醫療垃圾、危險廢物處理(置),以及垃圾轉運、公測、車輛清洗、環衛車輛停放修理等)

安全設施用地:消防、防洪等保衛城市安全的公用設施及其附屬設施用地

其他公用設施用地:除以上之外的公用設施用地,包括施工、養護、維修設施等用地

8)綠地與廣場用地:公園綠地、防護綠地、廣場等公共開放空間用地


三、城市建設用地面積標準


1)人均建設用地標準看這篇,根據氣候區設計用地面積。


2)新建城市(鎮)的規劃人均城市建設用地面積指標宜在(85.1 ~ 105.0) m2/人內確定

首都的規劃人均城市建設用地指標應在(105.1 ~ 115.0 )m2 /人內確定

4)人均居住用地面積指標

參照《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居住目標研究》中2020年城鎮人均住房建筑面積35.0m2/人的標準


4)規劃人均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用地面積不應小于5.5m2/人

5)規劃人均道路與交通設施用地面積不應小于12.0m2/人。

6)規劃人均綠地宇廣場用地面積不應小于10.0m2/人,其中人均公園綠地面積不應小于8.0m2/人

7)城市建設用地結構




四、建制鎮用地標準

根據《鎮規劃指標》,用地面積:


用地結構:




五、村莊用地分類

常識:目前大部分村莊的使用管理權歸村民小組(即舊時的生產大隊)所有。

村莊用地大類:


村莊規劃用地小類:


具體看《村莊規劃用地分類指南》



六、住宅規范標準

參考《住宅設計規范》,《住宅建筑規范》,《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城市規劃定額指標暫行規定》和《民用建筑設計通則》。

住宅設計應計算下列技術經濟指標:

?- 各功能空間使用面積(m2 );- 套內使用面積(m2/套);- 套型陽臺面積(m2 /套);

- 套型總建筑面積(m2/套);- 住宅樓總建筑面積(m2)

套型總建筑面積應等于套內使用面積、相應的建筑面積和套型陽臺面積之和

住宅樓總建筑面積應等于全樓各套型總建筑面積之和。


套型的使用面積應符合下列規定:

?1? 由臥室、起居室(廳)、廚房和衛生間等組成的套型,其使用面積不應小于30m2

2? 由兼起居的臥室、廚房和衛生間等組成的最小套型,其使用面積不應小于22m2


臥室的使用面積應符合下列規定:

1? 雙人臥室不應小于9m2 ;

2? 單人臥室不應小于5m2;

3? 兼起居的臥室不應小于12m2。

起居室(廳)的使用面積不應小于10m2 。


住宅層高宜為2.8m

十八層及十八層以下,每層不超過8戶、建筑面積不超過650m2,


廚房的使用面積應符合下列規定:

1? 由臥室/起居室(廳)/廚房和衛生間等組成的住宅套型的廚房使用面積,不應小于4.0m2 ;

2? 由兼起居的臥室、廚房和衛生間等組成的住宅最小套型的廚房使用面積,不應小于3.5m2


十二層及十二層以上住宅,每棟樓電梯不應少于兩臺,其中應設置一臺可容納擔架的電梯。


使用率

板樓:80%(大約);塔樓75%(大約);寫字樓70%(大約);商場65%(大約)。使用率與人流量密切相關,人流量大的地方,使用率低

人均使用面積=住宅使用面積/居住人口


建筑間距

是指兩棟建筑物外墻之間的水平距離。建筑間距主要根據所在地區的日照、通風、采光、防止噪聲和視線干擾、防火、防震、綠化、管線埋設、建筑布局形式,以及節約用地等要求,綜合考慮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筑消防設計規范規定多層建筑之間的建筑左右間距最少為6米多層高層建筑之間為9米高層建筑之間的間距為13米。這是強制性規定。


樓間距

間距是用建筑物室外坪至房屋檐口的高度/tan(a)。

?a:各地在冬至日正午時的太陽高度角

各樓棟之間的距離南北應不小于樓高乘以0.70,東西應不小于0.50這一系數值

我們國家絕大部分處于北半球北回歸線以北,所以樓間距日照時間以冬至日那天為最低標

非嚴格意義上,普通小區居住用房前后間距可以用——樓高:樓間距=1:1.2比值計算。


日照間距:

指前后兩排南向房屋之間,為保證后排房屋在冬至日底層獲得不低于二小時的滿窗日照而保持的最小間隔距離。

日照間距系數:根據日照標準確定的房屋間距與遮擋房屋檐高的比值。


由圖可知:tanh=(H-H1)/D,

由此得日照間距應為:D=(H-H1)/tanh;

式中:h—太陽高度角;

H—前幢房屋檐口至地面高度;

H1—后幢房屋窗臺至地面高度。

D-----日照間距

日照間距系數L=D/(H-H1)


太陽入射角與緯度和月份的關系:

入射角:Φ=90°-cos(30°*X)*23.5°-W

Φ——入射角;X——月份 ;W——當地緯度 ;23.5°——地軸偏角

如緯度43°,12月份的太陽入射角:

Φ=90°-cos(30°*12)*23.5-43°=90°-cos360°*23.5°-43°???=90°-23.5°-43°=23.5°

若只求冬至或夏至的角度:?

冬至:Φ=90°-23.5°-當地緯度 (上海34.5,北京39.91,深圳22.61,哈爾濱45.75)

夏至:Φ=90°+23.5°-當地緯度

即你說在的城市冬至日正午的太陽角度是26.5°。如果你所在的樓一共十樓,以樓層為2.5米計算,假設你們的樓距為X,那么25/X=tan(a),x=25/tan26.5°,x等于50米



日照時數

住宅的臥室、起居室(廳)的日照應當滿足大寒日不低于2小時的標準;


防火間距:指相鄰兩棟建筑物之間,保持適應火災撲救、人員安全疏散和降低火災時熱輻射的必要間距。具體間距標準見備注的文件。


套內空間

臥室、起居室的室內凈高不低于2.4m?(05年的,11年的未找到官方文件)



綠地率

=綠地面積/用地面積


民用建筑與居住建筑

民用建筑:供人們居住和進行公共活動的建筑的總稱

居住建筑:供人們居住使用的建筑

住宅建筑按層數分類:一層至層為低層住宅層至層為多層住宅層至層為中高層住宅,十層及十層以上為高層住宅;


使用面積

房間實際能使用的面積,不包括墻柱等結構構造的面積。


住宅建筑面積

一套房子的建筑面積包含三部分:套內使用面積、套內墻體面和陽臺建筑面積


建筑密度

建筑密度:指建筑物底層占地面積與建筑基地面積的比率。

在一定范圍內,建筑密度=建筑物的基底面積總和與占用地面積的比例(%)。

建筑密度=建筑占地面積(約等于建筑底層面積)/用地面積;


房屋的基底面積是指建筑物底層勒腳以上外圍垂直投影面積。


容積率

建筑容積率(容積率):指建筑物地面以上各層建筑面積的總和與建筑基地面積的比值。

在一定范圍內,容積率=建筑面積總和與用地面積的比值

容積率=總建筑面積/用地面積


根據建筑面積,容積率如何計算層數、樓間距、建筑底面積?

關鍵詞:建筑面積,建筑占地面積,容積率,層數,建筑密度,建筑覆蓋率

在建筑覆蓋率用足(各層建筑面積相等)以及標準層相差不大的情況下:

建筑占地面積*容積率=建筑覆蓋率*總建筑面積;

總建筑面積/建筑底層面積=容積率/建筑覆蓋率=建筑平均層數

也就是容積率=建筑覆蓋率*建筑平均層數

文章見這里這里

上海的容積率:




容積率跟是否是中心區域,用地類型是辦公還是居住等有關。

中心區域:建筑密度是40%。高層容積率是5.0,多層是3.一定要記住

一般區域:建筑密度是40%。高層容積率大致在3.5,多層是2-2.5.


棟數

有了容積率和建筑底面積,樓數或者棟數怎么推算?

根據上面數據,每層大概9人,而人均住宅面積98,再結合容積率,就可推算棟數了。




七、資源分布情況


1)我國的國土包括陸地國土和海洋國土,其中陸地國土面積960萬平方公里,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有關規定和我國主張,管轄海域面積約300萬平方公里。

2)目前的《土地利用現狀分類》見這篇GB/T2010-2007,十二個一級類,56個二級類。

不過土地利用現狀分類過時了,看看就好。

3)《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分為農用地、建設用地和未利用地“三大類”用地。

《城鄉用地分類標準》如何對接《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三大類”用地?

《城鄉用地分類標準》詳細說明吧。

4)我國土地特點:

耕地主要集中在東部季風區;林地多集中在東北、西北的邊遠山區;草地多分布在內陸高原、山區,這是我國土地資源分布的一個重要特點。

耕地:主要集中在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和四川盆地。東北平原大部分是黑色沃土,生產小麥、玉米、高粱、大豆、亞麻和甜菜。華北平原大多是褐色土壤,農作物有小麥、玉米、谷子、高粱、棉花、花生等。長江中下游平原生產水稻、柑桔、油菜等。四川盆地多為紫色土壤,盛產水稻、油菜、甘蔗、茶葉和柑桔、柚子等。

草地及森林概況見這篇

水源涵養區:大小興安嶺、長白山、阿爾泰山地、三江源地區、甘南地區、南嶺山地、秦巴山區、六盤山、祁連山、太行山—燕山

畜牧產品:東北及內蒙古、華南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黃淮海平原及長江流域

水產品:以東南沿海、黃渤海、長江中下游等養殖優勢區為中心

油氣,天然氣,油頁巖、頁巖氣、天然氣水合物、油砂:山西、鄂爾多斯盆地、內蒙古東部地區、西南地區、新疆五大重點綜合能源基地

煤炭基地:陜北、黃隴、神東、蒙東、寧東、晉北、晉中、晉東、云貴和新疆

水電基地:西南地區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瀾滄江等河流為重點

風電和太陽能發電:華北、東北、西北

核電帶:東部沿海

石化產業基地:東部沿海

石油化工:中西部地區

鋼鐵:東部

有色金屬產業基地:沿海

裝備及零部件基地:京津冀、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遼中南、哈長等地區

工程機械/重型礦山裝備/軌道交通、農業機械和輸變電設備:江中游、晉中、皖江,中部地區

現代服務業:京津冀、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陸域生態安全地帶分布:青藏高原生態屏障、黃土高原—川滇生態屏障、東北森林帶、北方防沙帶和南方丘陵山地帶(即“兩屏三帶”)以及大江大河重要水系為骨架,以其他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為支撐,以點狀分布的國家禁止開發區域為重要組成部分的陸域生態安全格局

生態旅游:內蒙古草原、東北林區、三江源、香格里拉、長江三峽、武夷山區、武陵山區、青藏鐵路沿線、海南島

自由貿易試驗區:上海、廣東、天津、福建

老革命區:贛閩粵原中央蘇區、陜甘寧、大別山、左右江、川陜,沂蒙、湘鄂贛、太行、海陸豐

重點建設的陸路邊境口岸城鎮:


5)1984年的中國綜合農業區劃圖


10個一級區是:①東北區;②內蒙古長城沿線區;③黃淮海區;④黃土高原區;⑤長江中下游區;⑥西南區;⑦華南區;⑧甘新區;⑨青藏區;⑩海洋水產區。其中,①至④農業區位于秦嶺、淮河以北,是中國各種旱糧作物的主產區;⑤至⑦位于秦嶺、淮河以南,是中國水稻以及亞熱帶、熱帶經濟作物主產區。這7個區屬中國東部地區,是中國人口、耕地、農、林、牧、漁業分布集中地區;⑧至⑨區屬于中國西部地廣人稀、以放牧畜牧業為主的地區

6)全國耕地分布區域:


東北區、黃淮海區、長江中下游區和華南區,是我國大宗農產品主產區。

東北區:水稻、玉米、大豆。在典型黑土帶,推行糧豆輪作。三江平原等水稻主產。在農牧交錯地帶,種植青貯玉米和苜蓿,大力發展優質高產奶業和肉牛產業。推動適度規模化畜禽養。在大小興安嶺等地區,加大森林草原保護。

黃淮海區:小麥、專用玉米和高蛋白大豆。糧食和“菜籃子”產品,生豬、肉禽和蛋禽生產。

長江中下游區:水稻、生豬、水產。雙季稻、秈改粳和優質專用小麥

華南區:熱帶亞熱帶農產品生產,冬季瓜菜生產基地,天然漁業、水產資源。

西北及長城沿線區:小麥,玉米、馬鈴薯和牧草

西南:水稻、小麥、玉米和馬鈴薯

青藏區:糧田,青稞,馬鈴薯、油菜、設施蔬菜,牦牛、絨山羊、藏系綿羊為主





7)國土分類分級保護和重點區域生物資源保護,見這里


8)土地污染情況:

《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指出,2013年底,從土地利用類型看,耕地、林地、草地土壤點位超標率分別為19.4%、10.0%、10.4%。從污染類型看,以無機型為主,有機型次之,復合型污染比重較小,無機污染物超標點位數占全部超標點位的82.8%。從污染物超標情況看,鎘、汞、砷、銅、鉛、鉻、鋅、鎳8種無機污染物點位超標率分別為7.0%、1.6%、2.7%、2.1%、1.5%、1.1%、0.9%、4.8%;六六六、滴滴涕、多環芳烴3類有機污染物點位超標率分別為0.5%、1.9%、1.4%。

重污染企業用地主要涉及黑色金屬、有色金屬、皮革制品、造紙、石油煤炭、化工醫藥、化纖橡塑、礦物制品、金屬制品、電力等行業。

工業廢棄地,主要污染物為鋅、汞、鉛、鉻、砷和多環芳烴。主要涉及化工業、礦業、冶金業等行業。

金屬冶煉類工業園區主要污染物為鎘、鉛、銅、砷和鋅。

化工類園區及周邊土壤的主要污染物為多環芳烴。

采油區主要污染物為石油烴和多環芳烴。

采礦區主要污染物為鎘、鉛、砷和多環芳烴。

污水灌溉區主要污染物為鎘、砷和多環芳烴。

干線公路兩側,主要污染物為鉛、鋅、砷和多環芳烴,一般集中在公路兩側150米范圍內。


9)全國國土規劃規劃目標20216-2030




各區域群土地整治標準見這篇《全國土地整治規劃(2016-2020年)





八、延伸:字典解讀


1、人口規模

人口規模應按常住人口進行統計。

2、常住人口

指戶籍人口數量與半年以上的暫住人口數量之和,單位為萬人。

3、城區

城區是指在市轄區和不設區的市,區、市政府駐地的實際建設連接到的居民委員會所轄區域和其他區域。

4、人均城市建設用地面積

指城市(鎮)內的城市建設用地面積除以該范圍內的常住人口數量,單位為m2/人

5、人均居住用地面積

指城市(鎮)內的居住用地面積除以城市建設用地內的常住人口數量,單位為m2/人。

如果按照每套人均住宅面積80平方米計算,可以推算多少套。記得看這篇文章,關于空置率推算的。

6、氣候區

建議看《建筑氣候區劃標準》

7、截至2015年,我國目前單位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和能耗分別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3倍和2.5倍;人均城鎮工礦建設用地面積為149平方米,人均農村居民點用地面積為300平方米,遠超國家標準上限;

2000—2015年,全國城鎮建成區面積增長了約113%,遠高于同期城鎮人口59%的增幅。

每輛自行車停車面積可按1.0平方米計算,每輛小汽車可按14~16平方米計算,每輛大客車可按36~40平方米計算

8、1平方公里~140個足球場。

因足球場地標準:長105米、寬68米,面積是105×68=7140平方米。


9、居住區用地

住宅用地、公建用地、道路用地和公共綠地等四項用地的總稱。

10、住宅用地

住宅建筑基底占地及其四周合理間距內的用地(含宅間綠地和宅間小路等)的總稱。

包含關系如下:

居住區用地面積(包含公共設施等)---》住宅用地面積(包含間距綠地)--》建筑基地面積(投影面積)--》建筑占地面積(底層面積)--》住宅建筑面積(多層)

總建筑面積=(容積率*居住用地面積*住宅占比率)/*建筑密度。

總建筑面積=建筑底層面積*層數。層數可以通過容積率和建筑密度能推算出大概。

總建筑面積=現住人均住宅面積*居住人口。

住宅建筑面積和容積率有關(看容積率計算公式),建筑密度和住宅用地面積有關

11、底面停車率

居民汽車地賣弄停車位數量與居住戶數的比率


12、高層、中高層、多層

高層住宅(大于等于10層)

中高層住宅(7~9層)


13、中位數、平均數、加權平均數、眾數的區別



住宅空置率和停車泊位的數據記得收集



記得看《關于建設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規模同吸納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量掛鉤機制的實施意見》和《城市規劃定額指標暫行規定》,《臺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04—2020年)(2017年修訂),《老年人居住建筑標準》和《宿舍建筑設計規范》,都很重要

如何確保進城落戶人口的建設用地需求?“如果按以往規劃編制方法,農村流動人口只按城鎮人均建設用地標準的60%安排用地,1億農村流動人口用地約為720萬畝。但是《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提出,人均城市建設用地嚴格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內。

《意見》據此提出了綜合考慮城鎮容納空間等因素,現狀人均城鎮建設用地不超過100平方米的,對于進城落戶人口,按人均100平方米標準安排新增城鎮建設用地;現狀人均水平在100-150平方米之間的城鎮,按照人均80平方米標準安排;現狀人均水平超過150平方米的城鎮,按照人均50平方米標準安排。


城市規劃中估算的思路 可以看這篇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