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倆走在崎嶇的山路上。羊腸小道宛如游蛇,負勢而上,似乎要窮盡天際。父親用背架子(當地一種專門用來背重物的木質工具)背著糧食,一身的汗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兒子也背著背簍,在后面默默地跟著。后面一群“背腳佬”(山里邊專門以給人背木料為職業、賣苦力的窮苦人)叫著號子嘿喲嘿喲的地趕上來。爸爸跟他們打著招呼,給他們散煙。兒子乖巧地一一叫叔叔。
“送你兒子上學啊?”一個叔叔抹著臉上直往下滴的汗水,笑呵呵地問道。
“是哦。村里的老師受不了這個苦,走啦。只有去鎮上讀。”爸爸很無奈。
“村里的娃兒可憐啊。讀個書都要吃那么多苦!這老師一走,山里的好多娃兒都讀不成書了。太遠啦,走都要三四個小時。鎮上的學費又貴!你下得蠻,那么苦還拼了命送娃兒出去讀書!”擦汗的叔叔由衷的敬佩。
“不容易啊。我兒子就沒得這個命!誰讓他老子是個背腳的!”旁邊的另一個叔叔自我解嘲。
“沒得辦法。娃兒喜歡讀書。”爸爸的無奈的神情中透著些驕傲。
“上回聽他奶奶說娃兒成績很不錯咧,鎮上的學校都能經常拿第一!看來我們這個窮山溝溝終于要出個大學生了!”
父親滿臉堆笑:“恁要憑他自己的狠氣!生在這個地方,他身體又差,不讀書,連飯都撈不著吃。”
“看不得地!你們屋地,出文化人!他爺爺那個水平那是沒的說,可惜啊,命差了些。一晃好快哦,好像前兩年還見他騎在爺爺的脖子上,給他爺爺扎小辮呢!他爺爺也不說他,笑呵呵的!”
眾人一片哄笑。兒子不好意思地低下頭,眼神有些黯淡。
“幺伢啊,等你有出息噠,千萬不要忘本!你看看你爹媽、你恁些叔叔,苦得跟黃連似的!但凡有點法子,誰愿意恁熱的三伏天還要背一兩百斤爬這個山,一爬就是一天啊!”擦汗的叔叔的話里充滿悲愴和辛酸。
“嗯!”軍子似懂非懂卻又堅定地點頭。
眾人一陣感慨。背腳佬們擦擦汗,在一片寒暄聲中先上路了,一邊爬一邊把號子叫的震天響,步子沉重而踏實。兒子定定地看著他們,父親的臉上帶著寵溺:“把背簍里的東西再分我點,裝我背架子上!”
兒子看著父親已經裝得滿滿的背架子,搖搖頭:“不要緊,我背得起!”
父親沒再說什么,艱難地撐起背架子,先走了。兒子站在高高的山崗上,靜靜地看著山下嘩嘩流淌的河流。河邊還能隱隱約約看得到自己家的房子。陽光高高地照在晴翠的群山之上,樹林里蟬聲響成一片。兒子靜默片刻,背上了背簍,大步朝父親追去。
再見,爺爺。再見,童年。再見,那些無憂無慮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