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一本有味道的好書
讀《世間所有相遇都是久別重逢》
這是一本有味道的書,好書。《世間所有相遇都是久別重逢》,書名可夠長的,看似自相矛盾的話語,其實別有一番味道,風味,韻味,情味,禪味,佛味,況味,甚至女人味,于是認真捧讀。捧讀這樣一本有味道的好書,也就好比讀,或者說捧讀一個有味道的女人。
《世間所有相遇都是久別重逢》是友人借給我,推薦給我的。友人是一高二女生,這件事也就非同尋常了。邂逅這樣一本書,就像邂逅她那個朋友一樣,是人生路上別樣的風景。因為,都愛書香,所以我們的相遇看起來就像是久別重逢,捧讀那本書,和書香的相遇,大有相見恨晚之感。隨手翻翻,就很喜歡。卷一,春秋一夢;卷二,三生石上;卷三,坐看云起;卷四,紅塵道場;卷五,鏡花水月;卷六,隔世紅顏,好比六扇門,又好比六座城。
本書作者白落梅,原名胥智慧,好別樣的姓氏,好別樣的名字。讀一本書,照例先讀讀作者。棲居江南,簡單自持;心似蘭草,文字清淡。短短十六字,也就分外喜歡了。該作家的散文在CCTV3《電視詩歌散文》欄目中播出,不但如此,而且一播就是三十多篇。作品常見于《讀者》等雜志。讀者盛贊其文“落梅風骨,秋水文章”,文如其人,人如其文,已出版作品《恍若夢中一相逢》和《煙月不知人事改》。
開卷該書,無數得道高僧撲面而來,無數禪味十足的好詩歌好故事撲面而來。好比一彎清月之下,誰人叩響了深山古剎的廟門,又是誰人枯坐一盞蓮花燈前,研磨一把塵埃,把一首首詩歌潑墨在紙上,在心懷。作家轉山而來,推開一扇扇山門,又將山門一扇扇關上,只留一條小小的縫隙,讓陽光照進來,讓清風吹進來,讓塵埃擠進來。
于是,圍爐而坐,煮茶斟茶,佛詩禪語,娓娓道來。寒山來了,拾得來了,王梵志來了,懷素來了,齊己來了,布袋和尚來了,陶淵明來了,王維來了,常建來了,張繼來了,王安石來了,白居易來了,劉禹錫來了,蘇軾來了,佛果圓悟來了,道濟來了,來了,來了,來了……作家一支生花妙筆,輕輕挑開歷史門簾,于是,淹沒于塵埃的高僧、情僧、茶僧、詩人們漸漸浮出水面,復活在眼前,他們好似前來趕赴一場約會,一場遲了晚了千年萬年的約會。他們的身世,他們的古剎生活,他們的青燈苦讀,他們的參禪修佛,等等一切,女作家如數家珍,順手拈來,化作一粒粒故事,化作指尖一粒粒文字,流淌在凡間的煙火里,流淌在廟宇深深的禪意里,流淌在蓮花燈豆苗大小的火光里,流淌在歷史長河的詩意里,流淌在永恒的美里。
竊竊地想:如果那些高僧、情僧、茶僧、詩人們地下有靈,泉下有知,該很欣慰了。那么,是他們感謝女作家的筆墨紙硯蘭草心靈,還是女作家感謝他們的佛語禪詩紅塵過往呢?一場秋雨,淋濕了眼睛,誰問誰答,又有什么要緊?
在《心如明鏡,不惹塵埃》里面,唐代高僧惠能來了,那首千古傳誦的“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來了。這首詩歌背后的故事,好比一幅水墨畫,一點一點鋪開,一點一點展開,女作家引領我們,一步一步走了上來,走了進去。
關上一扇山門,推開另一扇山門,這就進入《茶緣,一個從容不驚的過客》了。伴隨“吱呀”一聲,一身素衣的白落梅閃身進入了廟堂,坐在了茶桌前面,淡淡茶香,搖曳出一朵蓮花,一朵前塵往事。微閉雙眸,茶仙陸羽來了,《茶經》來了,唐代詩僧、茶僧皎然來了,和我們的女作家在“云水禪心”里喝茶,品壺中日月;談經,道禪意人生;說詩,求詩意棲居;講佛,問紅塵過往。
步出茶館,親近山水,《山水,那段宿命的前因》好比山野的和風曉暢,越來越近。走著,走著,東晉的得道高僧慧遠來了,來自楓林浸染的林間小道,來自晚霞如血的云端天宇,來自東林寺,來自禪房。女作家和他擦肩而過,還是回眸一笑,落梅未道破,只說“我終究是清淡的,我應該在一個誰也不認識,也不認識誰的地方,和一個眼睛清澈的男子,安靜地過日子。”多么美好,又是多么奢侈呀!很多紅塵女子,只怕或多或少或深或淺思慮過這個問題,但是這個喧鬧的人間,大多都是菜市場一樣的地方,何處歸隱?歸隱何方?竊以為,作家本人是個渴望歸隱的女子,但最終還得在紅塵漂泊,對佛許諾,來世,要做佛身邊的草木和塵埃,青燈和黃卷。最后,落梅說:“相逢一笑泯恩仇,相逢和別離,也只是佛祖的拈花一笑。”美到骨子里的句子,叫人心里泛起陣陣漣漪。
且走且行,到得曲徑通幽處,花開月自明。在《且看明月,又有幾回圓》里,穿越歷史的千山萬水,唐玄奘來了,他不為人知的詩來了,他的西行來了,他的取經故事來了。不一樣的唐玄奘,留給我們不一樣的唏噓,而作家白落梅,不知去了何方。
原以為本書作者是個素衣素服吃齋念佛之人,是個手拿拂塵笑別紅塵之人,但我是大錯特錯了。推開又一扇山門,入得《請和我,在紅塵相愛一場》,我們管窺了女作家的心跡,一瓣,或者說一粒。落梅常常攜一衫秋雨,踏一地秋風,前往山中寺院,求得內心平靜。然而不由地,想起了歷代情僧,追尋他們的情事。男歡女愛,原本與僧無緣,一旦有緣,便是傳奇。大唐的辯機和尚和高陽公主,一個金寶神枕,幾多愛戀情深,和尚和公主,凡塵眾人大多看的是熱鬧,怎解其中況味?后來,金枕失竊,情事敗露,一代得道高僧被唐太宗腰斬,實在叫人唏噓萬千,感慨萬端,世間大小事,千萬事,唯有情事最難斷,上至皇室貴胄,駿馬高官,下至布衣百姓,僧侶小尼,概莫能外。為何?剪不斷,理還亂,只因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只因多情總比無情好。
不忍掩卷,終要掩卷。有詩云:“縱使萬千鐵門檻,終須一個土饅頭,”又有詩云“城外土饅頭,餡草在城里。一人吃一個,莫嫌沒滋味。”有些失落,悵惘,慢慢地,又釋然了。過好今生,期待來生,化一縷書香,滌蕩前塵過往,或者化一盞佛前油燈,把人間照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