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學校被批評怎么辦?

image.png

“媽媽,氣死我了。”樂樂背著小書包,氣呼呼的走入大門。
“氣死我了,今天老師又批評我了。”一邊說一邊掛書包,換鞋子。
“媽媽,你說是不是不公平。”走到沙發邊,檫著頭上滲出的汗珠,樂樂習慣放學后一路小跑回家。
“怎么了,這么生氣?”準備做飯的媽媽,走到沙發邊,坐在兒子身邊。
“媽媽,你知道我前面的小強吧,最近老師是把他調到我的前面坐,可是他老是是打擾我,一會借橡皮,一會借鉛筆,一會問作業,每次都是他主動來找我說話,老師上課發現后總是說我,總是批評我。你說是不是很不公平,是不是氣死我了。”樂樂,說著說著小臉越來越紅。

媽媽一聽就明白了,樂樂說的是什么事情。樂樂前面坐的小強特別調皮,習慣性的喜歡回頭跟后面同學說話,受影響的孩子家長都會給老師反映,換來換去就回到樂樂的前面。這孩子常常回頭玩樂樂的桌上的文具、本子等,樂樂忍不住也說話,兩個人就悄悄玩起來。老師會評判兩個同學,但是更多是批評樂樂,因為老師發現批評小強沒有太大用處,所以老師通常批評坐在小強后面的同學。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特別在學校里,被老師批評、責罰,都是很正常的,回到家里向父母傾訴。我們父母會怎樣做呢?一般是會先問“為什么”,然后會給孩子講道理、批評教育孩子,甚至會威脅孩子再發生類似的事件就要被責罰。而孩子面對父母的批評,心里不服氣,狡辯、頂嘴、逆反等時有發生,孩子沒有達到傾訴的目的,反而遭到不理解、責罵,那孩子與我們的親子關系會咋樣?不用我說,大家也應該很清楚。

image.png

02

父母就會說那我們怎么辦呢?

孩子在學校被老師批評了,他一定感到很傷心、難過、沮喪、生氣、不公平。需要先幫助孩子情緒平緩、心靈得以凈化。因為有這樣一句俗語“在處理事情之前先處理情緒”,因為情緒的的力量是巨大的,人的行為有情緒驅動,汽車有馬達驅動。當人被情緒控制的時候,可能會失去理智。

首先接納、反映:讓孩子情緒穩定。

樂樂媽媽是這樣做的,先和孩子共情,即接納孩子情緒,并用語言把他的委屈、憤怒等負向情緒反饋出來。
如:
“樂樂,同學找你說話,但是老師批評你更多,你覺得特別難過和委屈,覺得不公平是不是?”
樂樂點頭說:“是的,就是這樣的。”

孩子的情緒從激動狀態低落下來,這樣的溝通大概持續了20分鐘左右,孩子情緒慢慢平靜下來,說話也不是大踹氣,臉色也恢復如初,最后長出一口氣。接納、反映的過程基本結束。

這過程中,媽媽沒有和孩子討論這個問題怎么辦,也沒有跟他討論老師批評他是否正確,是否公平等,而是把所有的關注點放在樂樂的情緒狀態,讓孩子感覺媽媽最關心他的感覺。

媽媽像一面鏡子,把樂樂的情緒用語言描述出來。

當樂樂平靜下來,媽媽說:看起來你的情緒有點低落,怎么做你會好一些呢?

媽媽的目的是為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樂樂比較喜歡吃,他說:“媽媽我到冰箱找一找看看有什么我愛吃的東西。”吃完后孩子的情緒基本穩定了。

情緒穩定是為了解決問題,只有解決問題孩子才不會再被老師批評。

下一個環節就是討論:問題解決六步驟讓孩子學會問題解決。

第一步:聚焦問題,確定目標。在前面接納、反應過程中媽媽和樂樂梳理了問題:是解決前面孩子不回頭和他說話。目標:就是讓小強同學上課眼睛看老師。

第二步:頭腦風暴法找到一切可能實現目標的方法。
這個步驟中,樂樂提出,正式和小強溝通,讓他上課別看我,眼睛看老師。還有,小強回頭,我也不理他。媽媽鼓勵他,可以再思考下,還能有什么辦法。樂樂說,“我告訴他,只要他上課眼睛看老師,我就給他好吃,因為小強也是個吃貨。”

如果這個環節主要是要引導孩子提出盡可能多的方法,父母不要進行任何評判和判斷。如果孩子說我不知道怎么辦。父母可以說“如果是我,我可能用.......的方法”。給孩子一些啟示。

第三步:評估每一個方法。
沒孩子提出從一個方案都把困難說出來,引發孩子思考對于辦法。
樂樂媽媽是這樣引導樂樂的。
“如果小強回頭和你說話,你沒有忍者怎么辦?如果你帶還吃的,小強不喜歡吃怎么辦?”

第四步,找出可行方法
樂樂選擇就是給小強好吃的,因為他就想用這個方法。

第五步:確定行動時間。
“樂樂你打算什么時候開始用這個方法呢?”媽媽問樂樂,
樂樂回答“明天我就開始行動。”

第六步:反饋和評估,及時詢問孩子行動結果,并判斷有效性,看看是否需要進一步改進和提高。
第二天,媽媽回來問樂樂情況咋樣,樂樂說效果特別好。他和小強說,只要你上課眼睛看著老師,不回頭看我。我就給你一塊巧克力。
結果小強真的一整節課都沒有回頭,樂樂就給他一塊巧克力。

其實面對這樣的問題,有些家長會選擇和老師說幫助孩子換座位,因為這樣最簡單,最快捷。這是從外因上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如果父母能把這看出一次挑戰,從內因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孩子學會了管理自己情緒,學會獨立思考,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父母在處理此類問題時,自己的情緒平靜是前提,如果父母情緒波動,如擔心、生氣、著急等,是沒有辦法幫助孩子解決問題的。只有父母和孩子都處于平靜是,兩個人才能專注地解決問題,通過一次一次挑戰,讓父母和孩子們共同成長。

樂樂被老師批評的故事講到這里結束了。媽媽和樂樂共同面對問題,解決問題,他們還收獲了什么呢?

image.png

結束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肯定會有各種各樣挫折,作為父母的我們是怎么幫助他們面對挑戰呢?主動在孩子前面為了抵擋所有困難問題,還是做孩子的后盾呢?孩子終將是要獨立的,外面的風雨更大,我們父母要幫助、教授孩子學會水來土掩,兵來將擋的方法,在錯誤中讓孩子茁長成長。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