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年年有,唯有今年多。真的,也可能是因為我開始寫公眾號,比較關注一些新聞動態,經常被一些奇葩新聞的主人公給震懾到:天哪,這是真的嗎?居然還有這樣的事?!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看來這是事實。
比如說有位奇葩家長,因為孩子的學號是14,竟然在微信家長群里對老師公然破口大罵,拽得是英文單詞,最臟最惡劣的那一類。即便老師跟家長解釋,學號是根據報名次序排出來的,這位奇葩仍是不滿意,繼續抱怨,繼續罵,還和其他家長也對峙了起來。
事實再一次證明,教育并不是學習那么簡單,素質和學歷也真的不一定成正比。此公還反復提到國外,提到什么國際慣例,我倒時想反問一句:什么國際慣例規定14不吉利了,14號國際航班,國際海輪,還不是照樣忙碌運輸著?14號不是也有碰到是春節的時候,你們全家過了嗎? 2月14號是情人節,你咋不掰扯國際慣例了?
自己情商低,素質差,最好就承認,承認了起碼還顯得坦蕩一點點,不然,整個人通過言語表述出來的自己,給廣大網民在腦海中刻畫出來的那副嘴臉真的有一點兒不大美好。
顯然,這位家人不肯吃虧,也害怕自己的孩子在學校里吃虧,所以公然上演了這樣一出鬧劇。咱先拋開這種愚昧邏輯,往1314頭上潑污水的愚蠢行動放在一邊?試問這位家長,您這樣粗野的一鬧,還怎么讓你的娃在外面混?
我相信大部分幼兒園的老師是喜歡孩子,也很有愛心的,不會將對大人的不滿遷怒到孩子頭上。當然,也不排除個別會帶點小情緒的老師,老師也是人吧?都被家長罵碧池了,她能不想起來就覺得冤枉和后怕嗎?這樣一來,在學校里對待這個孩子時要格外小心,能不招惹就不招惹,能離遠點就離遠點,因為有這么邏輯無常的奇葩家長,還不定什么正常舉動就會再次拉響他的雷,打到學校來也說不準。時下工作挺不好找的,老師也要吃飯,還是先保好飯碗再說。
再有,此公在家長群里和其他家長這樣混不講理,家長們肯定也要好奇:他的孩子是哪一個啊?然后叮囑自己的孩子,平常和這個孩子交往還是要注意點,或者干脆離TA遠點。孩子們之間有點小摩擦、小磕碰對于正常家長來說也可以理解,但對于不正常家長那就很難說了。咱可不要去惹這廝的娃。
無形中,這位奇葩家長的一翻瞎掰扯英文臟話,自以為懂得國際慣例的“文明人”就這樣給自己親生孩子邁向社會的第一步使了個絆兒,我只想說這個娃娃好可憐,要是TA知道自己爹媽公開罵被自己奉為神靈一般的老師,心中還不定會著急擔心成什么樣。
再往深里啰嗦一下,家長情商這么低,孩子能教育得好嗎?家長素質這樣差,張口就是F字,孩子的成長環境好惡劣。
這么久了孩子還是無法適應學校,哭鬧不止,和這個媽媽也有關系吧?身為媽媽,不能好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緒,又怎么能要求孩子的情緒好呢?小男孩在眾人面前被自己的母親喊罵,那得多么傷心,難過,傷自尊啊,旁觀者里也有他同班的小同學,小小年紀的他不僅還沒有克服初上學的恐懼,還被低情商的媽媽在自己的傷口上撒鹽,自己去面對別人異樣的眼神。
關于情商這個話題,似乎都快要被人嚼爛了,大家都知道情商重要,情商對于人的發展起著關鍵作用。我沒有新奇的觀點去補充,也不想站在人生成功學的角度上去樹大理論。只是作為一個孩子的家長,在處理與孩子相關的事情時,咱需要格外的謹慎,就算是不為孩子鋪路,也不能給孩子添堵吧。呈一時口舌之勇不算本事,更何況你還沒理;隨意在眾人面前叫罵孩子不是英雄,更別說孩子沒錯。
孩子踏進校門,家長又增加了更多的人際關系,包括與孩子老師的交流,與其他家長的交流。這其中,因為孩子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難免會心存疑惑,這也實屬正常。在碰到這樣的情況時,最好先與老師私下溝通,了解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再商量解決的辦法。哪怕就像上面這位憎恨14的“國際慣例”君,你對學號不滿,也可以私底下問問老師,有沒有可能調濟一下,完全無需在家長群里開口就罵。
我們都知道,當你鼓勵一個人,表揚一個人,贊美一個人時,最好的辦法是當眾說,因為這是一種肯定;相反,當你提意見,表達不滿,進行批評時,最好的辦法是一對一地說,這不僅是為了唯護了當事人的自尊,也是為了使對方更加容易接受。
當然,無論是贊美,還是批評,不管滿意與否,都不應采取漫罵的方式,這樣除了會把事態變得更糟糕,還會令自己的形象一落千丈,更嚴重的是涉及到自己孩子的事情,娃娃在外面不好混啊! ?所以,別再動輒提什么“國際慣例”來讓人笑話,讓娃難堪了,還是自己靜下心來想想老祖宗的遺訓——尊師重道,然后好好提高一下自己的情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