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子? 松江? 知津學堂
今天是感恩節!借此想感謝一直在默默支持我的朋友!
因為朋友的熱心促成了岳陽小學的銀杏家長課堂,讓我有機會和更多父母一起學習分享老A爺爺的幸福父母。感恩娟,自從相識,我們一直相知,感謝有你!
不僅我被幸福沐浴著,我更覺得學堂的孩子好幸福!今天朋友送來很好吃的紫菜,她說,“這紫菜很好,你可以給學堂孩子吃!”晚上我立馬用小美神器給孩子做了紫菜蛋花湯。真的很好喝!
今天又有朋友送來老家的蔬菜,還有熱騰騰剛做好的年糕,昨天她送給我蛋糕說讓孩子們和我一起開心一下,之前還送來自制的桃酥和自家的草雞蛋。
孩子們你們感覺到幸福嗎?是不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呢!有人說你盡搞這些,給孩子們做好吃的,耽誤他們寫功課……
?????我懵圈了,只有寫作業學習才是事嗎?
今天家長課堂回來,我對家長學習,孩子改變這件事充滿信心,沒顧得上和更多父母溝通,因為我著急著回來,約了學堂學員家長,我接下來約談每位家長,了解每位家長的短期目標。
今天的粑粑說,我的目標跟其他父母都一樣啊!孩子身體好,學習好!當我問到什么是身體好,你為孩子身體好做了什么?定期陪她運動了嗎?再來,學習好,怎么樣才算學習好?你的短期目標是什么?每門功課目標是什么?你和孩子共同去坐下來聊聊?還是你心里的一相情愿……
身體好,學習好,就可以應對未來新世代嗎?那么除了這些呢?你又想過未來孩子成長需要具備哪些品質?你又花了多少時間有意識在培養?
家長沒有這樣的思考,就會一山看著一山高,一旦感覺無法企及,就會卷入滾滾焦慮恐懼的洪流。
昨天我和多多的溝通中受挫了,昨晚我反思后我嘗試先問問他感受,再提出約定。接到多多,“請問你今天在學校里有什么開心的事嗎?”
“有雞腿雞翅吃!”
“除了這個還有什么?”
“今天我在學校完成數學回家作業了!”
“哇,你居然已經完成一張卷子啦!那你有什么不開心的事嗎?”(要知道之前還有因為課堂作業沒完成而留校。看著孩子還是在一點點變化中)
“今天語文課英語課,全是講吃的。”
“啊,我很好奇,那這怎么讓你不開心呢?”
“因為吃不到啊!”小饞貓一談到吃垂涎欲滴。
“那你今天語文課講什么呢?有哪些好吃的?”就這樣開始了課堂回顧,還復習了英語課上新學的關于吃的東西。
每次接多多,你不打算他可以一直跟你聊。
考慮到今天要和多多討論作業原則的事情,我打斷了他,“多多,有件事,老師想跟你商量。昨天我讓你不會的先放著,等你一張卷子全部做了以后我再統一給你講解,你出現的那種表情,讓老師很無助,甚至也會抓狂,請問當我那樣說的時候,你是什么感覺?。”
“沒有什么感覺。就是不知道做什么,我想不會的就馬上知道。”
“哦,那么我們可不可以有一點點改變。”
“嗯”
“那下次當我說不會的先空著,等這項作業寫完,我再講解時,你大腦一時還在下層大腦掌控時,我需要怎么提醒你呢?”
等待。
“我可以這時候說請讓你上層大腦來幫助,可以嗎?”
因為跟孩子溝通過全腦發展,我們在情緒中時,下層大腦的杏仁體在發揮作用,我們這時候需要求助上層大腦來理性思考。
多多默許了。
作業前,我提醒多多,“記得我們今天一點點改變咯!”
記得不是你告訴孩子了,一定他會記得或者做到,不要抱著一次就能搞定問題。
晚上多多習慣性來問我,我堅定告訴他,“請這張試卷全部做完后來找我,好嗎?”并且我用溫和而堅定的眼神看著他,他低下頭繼續寫。那一刻我在心里歡呼。
到了20:25,因為今天的閱讀理解題目有問題,浪費了很多時間,看著時間來不及了,多多情緒上來了,可是他開始內心在掙扎,調動臉部肌肉,努力不讓自己掉眼淚,我默默他的頭,告訴他,“老師有看到你在調動你的上層大腦,你已經做得很好!”然后走到他身旁,摸著他的背,想讓他情緒慢慢舒緩下來,過一會,多多晃著腦袋,我意識到可能他不喜歡我摸著他背,“你不喜歡我這樣,是嗎?”沒有回答,眼神好像告訴我他有其他需求,果然一句“我餓了!”
餓,我總有辦法,好吧,我去烤紅薯。繼續陪著他完成最后的英語默寫,一旦寫錯擦掉,他就開始著急,“沒關系,還沒聽到叮當一聲,我定時烤紅薯時間跟你作業時間差不多。”
(他們對廚房的叮當聲非常敏感,敢情我想的都是一群饞貓,這真的錯了嗎?)
結果作業提前寫完,叮當聲想起。
有人跟我說,六年級孩子了,你要想短期內有明顯的進步比較難,你想做出口碑很難。
是,我了解。可是我遇見的,我不會不管。
昨天和陽說到他對于步驟繁瑣的不想寫。遇到今天稅率,保險費率這些數據他一看就腦袋炸了,索性不愿意寫了。我走過去蹲在他身邊,拍怕他的背,“請問你怎么啦?”
“太煩了,不喜歡寫。”
“不喜歡的事情,我們可以都不用做嗎?”我語氣開始變得嚴厲一些。
“你覺得媽媽每天跟客戶打交道,她是一直很喜歡?不喜歡就可以選擇不做嗎?”
感覺到孩子在聽,從趴著變成頭慢慢往上抬,我請他看著我眼睛。
“老師也有不喜歡啊!當我看到你們不愿意做一點改變就放棄時,我也有不喜歡的時候,可是我就選擇不做教育嗎?”
…………
終于在這樣對話后孩子寫完了填空題。可是面對應用題,一堆數字又頭大了。20:00,如果我在不介入,回家還要辛苦媽媽,我就決定單獨到辦公室聊聊。我請孩子自己做個決定,做一點點改變,還是繼續不做。
我了解孩子那時候都是杏仁體在控制,也請孩子調動前額葉主宰著理性思維,充滿智慧的上層大腦,以及一句話“老師陪著你!"走出了辦公室,講解了第一道題,確認他后面的題會的,我才回歸到自己座位。
現在我基本時間充裕,會看到每一位孩子寫作業情況,明顯今天怡和諾對于稅率和費率,利率都是不清楚的,即便他們知道數學公式,可是不能活用。一張試卷后面應用題諾是全部空著,怡也是卡著費率不得法。這也許跟孩子的生活經驗有關,平日里接觸的視野不夠廣泛。因為今天在讀《弟子規》說到“出必告,反必面”的時候,諾,陽和然都舉手說,“我都沒有這樣出去的機會。”陽還補充說,“出去的就是媽媽,或者奶奶……”而怡出去,也大多是父母送去的,只有多多說有時到樓下花園自己出去。那一刻真覺得孩子們好可憐,生活的世界只有學校,家里,學校學習,家里還是繼續寫作業,無窮無盡,所以陽說,我很迷茫,不知道要干嗎?學習到底是問了什么?現在感覺都是為了考試。
今天家長課堂我們就寫作業這件事一起情景模擬,也經過聆聽老A爺爺的音頻分享:從時間跨度上講,功課不僅限于小學到高中,媽媽爸爸我也有功課,比如加班把工作帶回家。我們要經由孩子寫作業這件事讓孩子了解學習真正的目的在于學會一個認真的態度,愿意全力以赴去做一件事,去完成一件事。
有了這種負責任的態度,孩子在寫功課的時候才能夠在目的、時間以及在內心的思考上能夠扎根。古時候人說:“讀書,志在圣賢,非徒科第。”這句話的意思是讀書要成為像圣賢一般的人物,而不只是為了要考試這件事情。
考試是重要的,做人更重要。
身為父母,請問你們是怎么想的,只是完成功課,被動地寫完每一道題,每張試卷重要,還是停下來去跟孩子溝通學習這件事,真正的目的和意義在哪里?頭上分數這把利劍怎樣可以讓你安全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