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早上的時候看了一篇彭小六關于時間管理的文章,《你連時間都不會管理,你怎么可能做斜杠青年》,做斜杠青年一直是我努力的方向之一,于是我仔細拜讀了一下:
? ? 作者的時間安排大概是這樣的(來自彭小六微信公眾號):
5:00—6:00起床,儀式習慣
6:00—7:00吃青蛙時間
7:00——7:30速讀時間
8:00出門上班
午休時間(0.5h)
回復簡書評論等
下班后時間(3h)
18:30-20:00隨機
20:00—21:30上鐘
21:30-23:00寫作\閱讀\更新文章
? ? 不明白什么是吃青蛙,特地找了下資料,大概是:“吃青蛙”的概念是我從一本叫做《吃了那只青蛙》(“Eatthat Frog”)的書中得來的。什么是“青蛙”?在時間管理領域有個經典的比喻:“青蛙”代表我們面臨的最大、最重要的那一項工作。這件事情會對我們的人生具有正面影響力,但這同時也是我們最容易拖延不做的事情。
? ? 回到這個日程表,真的是非常勵志,非常熱血,但是對于我這樣的職場媽媽卻很不容易做到。一個人或者兩個人的時候怎么安排時間都可以,可是加了一個學齡前的不確定因素,不管怎么安排都有變數。對此,也分享一下我時間管理的心得與大家交流。
? ? 先說說我的情況:
? ? 1、工作時間周一到周五9:00—17:00,上班路途開車40分鐘左右,地鐵需要轉車1小時左右(排除堵車等異常情況),中午11:30—13:00休息(含中飯時間)。加班情況比較少,當然相應的收入不高。
? ? 2、家有學齡前男生一枚,公婆分開住,工作日8:00—18:00會看管孩子,有特殊情況也會照顧,其他時間都由我們夫妻照顧。
? ? 因此,一天的時間基本上都是在上班—帶孩子的無限循環中,那么,怎么樣在這中間擠出時間來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情,健身、讀書、寫寫公眾號呢?
? ? 一、上班前見縫插針
? ? 孩子一般在早上6:30起床,為了上班不遲到,我必須在8:00出門,因此,上班前時間只有這一個半小時。
? ? 1、孩子起床后我就把他安置到小馬桶上,利用馬桶時間簡單收拾下臥室,鋪床疊被,隨口還要跟他說說話,講講故事,也算是親子時間。
? ? 2、孩子吃飯慢,所以我基本上和他一起開始吃早飯,先吃完就去洗漱,打掃衛生間。
? ? 3、等孩子吃完洗碗,喂奶,穿戴整齊,開個掃地機器人清潔客廳和臥室,出門。
? ? (科技改變生活,真的)
? ? 二、路上時間充分利用
? ? 在上班路上的時間加起來差不多一個半小時。在這個一個半小時內,我會:
? ? 1、聽新聞廣播,大概了解一下國內國外時事,確保不與時事脫離太遠。
? ? 2、手機播放書和節目(比如蔣勛說唐詩,易中天品三國之類)
? ? 三、午休時間大有作為
? ? 吃中飯大概是半小時,期間還有和同事閑扯,了解下單位八卦功能
? ? 1、看書——主要是深奧一些需要專心的,哪怕每天10頁,累積起來也很可觀
? ? 2、寫作——姑且當做寫作吧,有時候是看書感想,有時候是生活感慨,在上班空的時候可以構思,午休時候就可以寫下來
? ? 四、下班后爭分奪秒
? ? 回到家,吃完飯大概是6點半,6點半到8點是溜娃時間,8點孩子看動畫片,陪看同時刷微博、微信稍微休閑下,然后是洗澡,哄睡。孩子睡完之后是寶貴的個人時間。
? ? 1、用kindle看書,主要看一些歷史文化之類的,不需要動腦子的書。
? ? 2、做筆記,寫書評。
? ? 結束繁忙的一天。
? ? 分享幾個小秘訣:
? ? 1、陪睡、陪玩的時候可以在腦子里重溫一下知識點,構思一下文章寫作。
? ? 2、看到什么、聽到什么有興趣的,隨手記下來,等空下來的時候補充完善,比如我看電視看書的時候看到某些觸動之處就記在手機記事本上。
? ? 其實除了上班絕大部分都不能產生效益,不能產生滿足感,但是為自己充電,給孩子做一個好榜樣,就是這么努力的動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