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以后,咱們只有死別,不再生離。

從今以后,咱們只有死別,不再生離。

——這是鐘書先生對妻子楊絳的許諾,也是我聽到的最美麗最動人的情話。


《我們仨》記錄了楊絳先生晚年對家庭生活的回憶,分三部:

第一部 ? 我們倆老了

第二部 ? 我們仨失散了

第三部 ? 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

從一個人,到兩個人,再到三個人,再到兩個人,再到一個人。生命仿佛就是一場漸行漸遠的相遇。

我想大多數人的生命歷程大概是這樣的:

一開始,你帶著父母的基因來到人世,你身體里流著一半父親的血,一半母親的血。你繼承了父親的剛毅和母親的細心。你們血濃于水,永不分離。

可是漸漸地,你成長為一個獨立的個體,擁有了自己的三觀,開始奮力掙脫父母的懷抱,發誓不撞南墻不回頭,一定要單槍匹馬地殺出一條血路,向全世界證明自己!

后來,你踏入社會,飽嘗人情冷暖、世態炎涼,頭破血流,撞了南墻,吃了虧也長了智,帶著行李和一身疲憊狼狽地逃回家鄉。

再后來,父母的身體漸漸縮小,胃口漸漸縮小,聲音漸漸縮小,只到某一天,你坐在客廳,開著電視,張嘴想喊,爸媽,什么時候開飯?的時候,才突然意識到,他們其實已經不在了。

有句話很俗,但不無道理,"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人們常常將這句話掛在嘴邊,警醒自己徒增安慰,警醒他人口是心非。

我們是否真的能做到全心全意維持一個家的完整?

就像楊絳先生一家一樣,與世無爭,與人無爭,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遇到困難,總有人分擔,稍有一點快樂,也會變得非常快樂。

突然想起讀大學之前,父親跟我說過的一句話,你好好讀書,別擔心學費。只要身體健康,沒病沒痛,咱們一家人平平安安就行。

其實他是因為我爺爺奶奶的病,每日擔心操勞,怕了。他怕我一個人在外讀書,生了病沒人照顧,他怕我不會關心自己,天冷天熱由著性子不管不顧。他怕我天黑出門不安全,再三叮囑。他怕的無非就是少了一個人,我們這個家不完整。

楊絳先生在送走女兒和丈夫之后,悲哀的嘆息,現在,只剩下了我一人。以前被稱為"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棧,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還在尋覓歸途。

只有有親人在的地方才是家。

只有盛滿了一家人共同回憶的地方才是家。

只有相互扶持,相互鼓勵的地方才是家。

少了一個人,家,都不能稱作是家。

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你,今晚睡覺時能做一個好夢,夢中你們一家人的手緊緊地握在一起,聽的到彼此安穩的呼吸,感覺的到彼此平穩的心跳,彼此陪伴,知道愛你的人在身邊就好。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