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很久以前,久到你忘了那是什么時候,那時候你沒有接觸過古典音樂,生活還很忙碌,忙著工作,忙著娛樂。某天,你的親戚從國外帶回來一張光盤,說是施特勞斯作的曲,還有什么圓舞曲之王之類的,云云云云。你收下它,放到DVD里,然后就沒有再管它。到年底掃除的時候,家人順手按下了DVD的播放鍵,被你鎖在光驅里的碟片終于開始旋轉,流淌著的旋律和蕩起的灰塵在光線中浮沉。一連幾天,你都在打掃的時候,有意無意地播放著這張碟。
似乎這便是你和古典音樂最早的交集了。從那以后,音樂就像雨水滲入土地一樣,漸漸滲透你的生活。你的柜子上放了幾張光盤,光盤上寫著花體英文;你漸漸了解到一些著名的音樂家,比如巴赫,比如海頓;你開始觀看那些管弦樂團的演出,才知道還有30塊一張票的文化盛宴。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到,你的習慣里,有了音樂的闖入。
你后來發現,音樂不僅僅是優美的旋律,那些從每一個音符里升騰出的、交織著的靈魂,才是音樂本身。每一段音樂,都在講述著作曲者的故事。你從音樂中聽出他的心情,聽出他的愛好,聽出他曾走過怎樣煎熬的路,聽出他一直記得的春風得意的時刻,仿佛這一刻,你就是他。你還清楚地聽到了演奏者給這曲目留下的注腳,標記著演奏者和作曲者跨越時間與距離的交流。你一直以為難以欣賞的高雅藝術,似乎成了一本注音的書。細細研讀這只有思想而沒有語言的故事,你終于淪陷了。
音樂滲透著你的生活,也在滲透著你。你沒有發現,原本等地鐵時低頭刷微博的自己,開始塞著耳機回味帕格尼尼的小提琴曲;沒有發現,原本周末在家吞云吐霧的你,在這閑暇時光里習慣性地放了一張新光盤在DVD里。你似乎更欣賞這個世界了,但事實上它還是那個吵鬧的世界。總是挑你毛病的上司似乎也不怎么為難你了,但或許是你的工作做得更好了。你詫異這變化,回想著似乎音樂到來后,它便發生了。呵,別逗了,音樂和工作有什么關系,你如是想道。
你曾不止一次地想過,這樣算是懂音樂了嗎?心里給出的答案是否定的。你聽了不少音樂,但你并不認得五線譜;你聽說過大調小調的協奏曲,但你卻根本分不清。但你在最后終于慶幸地和自己說:我,變成了最懂音樂的外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