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我也有個這樣為我著想的爸爸

圖片發自簡書App

“我倒希望有這樣一個父親,至少他是為你著想,否則你們也會像我一樣,從出生起,就注定要與鍋碗瓢盆為伍,整天有做不完的家務,到14歲的時候便要嫁出去,號減輕這個家的負擔,最后被送到一個從未見過的男人面前,為他相夫教子度過余生,這就是我的人生。至少你們的父親把你們當作他的孩子,為了你們與全世界對抗,為了你們忍受世人的嘲笑,為什么呢?就是為了讓你們能夠主宰自己的未來和生活,他又有什么錯呢?”

這是吉塔和巴比塔沒有訓練,偷偷跑去參加婚禮后被爸爸發現,向朋友抱怨后,朋友對她倆兒說的話。這話似曾相識,多年前,我的爸爸也對我說過這樣的話。



馬哈維亞希望他的女兒能夠替他為國家贏得金牌,讓印度國歌響徹這個賽場。

而爸爸希望我能好好讀書,不求能成為社會棟梁之才,但能憑借自己的能力改變現狀,不在農村里生活。

雖然我的爸爸不像馬哈維亞是著名的摔跤手,想為國家贏得榮譽,而只是一個普通的農民。但改變不了他是愛我的這個事實。

我出身在農村,雖然我們村莊重男輕女的思想沒有像影片中那樣明顯,認為只有男孩才能做大事,女孩只需要學會做家務和伺候好丈夫和孩子就行了。但還是處處可以看見聽見人們對男孩的喜愛。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偶爾聽媽媽抱怨過,在爸爸的幾個兄弟里的孩子,只有我是個女孩兒,所以媽媽受到過來自各方的鄙視和嘲笑,從爺爺開始到爸爸各個妯娌之間的。直到爸爸在外打工多年后,他的這種觀念才開始慢慢消除。

大多數村里人的想法,就是把孩子供完初中,就很不錯了。如果孩子的成績好的話,可以考慮讓你繼續讀書,這只是針對少數家庭;成績不好,更簡單,混完初中三年,你就出去打工,不管你做什么,雖說不指望你能幫襯家庭,至少也不會成為家庭的負擔。爸爸說,你個子矮小,在農村里,連桶都挑不了,還能做什么,你也知道家中父輩都是農民出生,一直以來都只是勉強維持生計,其他的什么嗎都沒有。所以你就只能好好的讀書,才能改變你的命運。最不想看到結果就是,初中畢業,出去打幾年工回來,在二十歲出頭,隨便找個人嫁了,兩三年之后,懷里再抱個孩子,然后就這樣生活了。

他說,只要你想讀書,好好讀書,無論家中多困難,都不會讓你失學的。

以前每次上學的時候,他都會主動送我去。雖然從來沒有參加過家長會,也沒有到學校來看過我。但我只要提出購買與學習相關的書籍,他都從來沒有拒絕過我,也從來不會問原因。記得,妹妹剛出生的那幾年,家中揭不開鍋的時候都有,他也從來沒有說過讓我放棄上學以減輕家中的負擔,也從來沒有說過什么,即使我問起的時候,也只是讓我好好學習。



這就是父愛,不顯山不露水。總是在不經意之間,就給了你。慢慢滋潤,慢慢培養,直到有一天成長到接受風雨的洗禮。

最后,在爸爸的陪伴和鼓舞下,吉塔和巴比塔都獲得了世界冠軍,為那些想要改變命運的印度女孩點亮了一座燈塔。

而我也有一份安定的工作,不需要爸爸為我操心,雖然一年最多只能回一兩次家。

完美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