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鑒者:1.此千古名篇主要學思路,從正面直言前秦國君任用外客卿而逐步使秦國強大,再談秦王之好莫不是諸侯國之寶物,從反面痛陳逐客之弊端,有理有據不得不服。
2.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謂藉寇兵而齎盜糧者也
閉關鎖國而閉眼耳口鼻,此封天下能士之進退,使能人明士皆投靠于敵國。此非助賊滅秦耳?秦國雖強,安敵各路諸侯糾結來犯。宜開張圣聽,廣吸各方意見三思而后行,謀定而后動。
3.此文背景也有可鑒,韓國派使臣游說于秦王,勸其灌田鑿田大興土木,從而轉移攻韓或諸國之矛盾。秦王識其謀,并認為天下外客卿皆欲如此離間于秦,從而下令驅逐所有外卿。
勿以一人之為而否定一群人,勿以一人之一所為否定一人。宜察色觀言用其所長,略其所短,人人都可為千里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