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課上,老師在跟同學打球,我倆四處張望地從門口溜出來。
對文化廣場的花早已垂涎久矣,但為了能在點名前能及時地出現在老師面前。我們只能選擇在操場上溜達幾圈。經過春雨幾天的折磨,黃泥在有些地勢低洼的跑道上濃墨重彩地涂了一筆黃色,有的甚至還蓄起了小池塘。人們常說“路邊的野花不要采”,可這樹旁的白色花球卻外層包里層地綻放得別有一番風味;這一簇簇地三葉草,矮的倚著高的,還有點點白露躺在葉上面,晶瑩剔透,讓人不禁看得出神。
見還沒有點名之意,我們就撒歡地去文化廣場尋“花”。在去的路上,還有一堆小山包,山壁上爬”滿了爬山虎“,遠望去,是一丘丘綠色的蔬菜,一份鋼筋水泥中的自耕地。從這條石子鋪的小路進去,一條長長的木椅置身于小樹旁,向四周望去,是一樹開得正艷的茶花;向前走去,還擺放著石桌和石凳,夏天,這里經常會傳出朗朗地讀書聲,不過,呆久了,可要小心遭到蚊子的血盆大口。沿著石子路再走出,被一株不知名地花吸引到跟前,一朵朵玫紅的花苞點在光禿禿的枝上,好似一幅活生生的寫意畫在眼前展開。
再往校門口的方向走,從一個石階上去,映入眼簾地就是掛成一條條的迎春花,花中含雨,更顯精氣神。再往上走就是一座亭子,后面就是一顆顆銀杏樹,到了秋冬之際,銀杏葉隨風而下,地上便鋪滿了銀杏葉,惹得一些人兒來拾了去做書簽。
尚處好時節,有花自去賞;光陰如沙漏,歲月更應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