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小時候,總是覺得媽媽很迷信。這一點在過年的時候表現(xiàn)的格外明顯。
比如,臘月八那一天,媽媽除了要熬臘八粥,還要“打臘疙瘩”,其實就是從河里打幾塊凍的最厚實的冰塊掛在院子里的樹上。臘月二十過后,就是我們?nèi)页怂酝舛疾幌矚g的“掃霉”,也就是年終大掃除。我們不喜歡的原因是在這一天或者幾天里,我媽一定要監(jiān)督我們把家里包括天花板,墻壁,床底下在內(nèi)的所有犄角旮旯的塵土都清掃的干干凈凈。臘月二十三,要烙灶餅,祭灶,大年三十,要給天神,祖先,灶神“獻(xiàn)飯”,還有什么正月初五“送五窮”,正月初九給天神過生日等等……
我媽老說她記性不好,可這些日子,這些日子里的規(guī)矩,儀式,她卻從來沒有忘記過一次。
小時候我立志要成為和媽媽不一樣的人。第一條就是不要和她那么迷信。
02
那時候的我一定不會想到,我居然也會有一天自己會做以前媽媽做的事情。
因為隨著慢慢長大,我發(fā)現(xiàn),這些被我曾經(jīng)認(rèn)為是“封建迷信毒瘤”的東西,其實是一種人與天地之間的連接,一種年年歲歲,世世代代傳承著的儀式感。
是的,儀式感。這個現(xiàn)代人覺得新鮮又神秘的東西,其實一直都存活在我們祖祖輩輩的風(fēng)俗中,存活在先民的記憶里。
小王子說,儀式感,是使得一天不同于千千萬萬個別的一天,使一個時刻不同于千千萬萬個別的時刻的東西。
比如我們的春節(jié),比如我們的過年。
外國人永遠(yuǎn)都不能理解,為什么快到春節(jié)的時候,中國人會不約而同的坐著飛機(jī),火車,汽車,甚至在寒風(fēng)中騎著摩托車,不遠(yuǎn)千里萬里,哪怕只待不到一天的時間,也要回到那個被叫做家鄉(xiāng)的地方去。
因為,對家里等著你的人來說,不回家,就不是過年。
03
媽媽說,臘月二十三這天,灶神會在各家各戶的廚房里出現(xiàn)。他的神龕就在家里的鍋灶上面。這天晚上,家里的女人會給灶神獻(xiàn)上供奉,點了蠟燭,上了香,燒了紙。除了一般都要供奉的酒和茶以外,還有最重要的東西,灶餅和灶糖。
媽媽每年都會在這一天烙好吃的灶餅。把面粉用開水燙了揉好,然后在鍋里烙成小小的薄薄的灶餅。在灶神未享用之前,我們幾個饞貓只能眼巴巴的等著。
給灶神一般會獻(xiàn)上十二個灶餅,如果是閏年就是十三個,代表十三個月。
灶糖是用麥芽糖加核桃仁熬制而成的,特別粘牙。獻(xiàn)灶糖的原因很是好玩。
據(jù)說灶神在這天享用了人間的美食之后,就要上天給上級匯報工作,并且細(xì)細(xì)的講述每家每戶人們在即將過去的這一年的表現(xiàn)。
所以,一定要獻(xiàn)灶糖給他吃,這樣他就會變得嘴甜,不會說壞話。當(dāng)然還有一種說法,是灶糖會粘住他的嘴,讓他打不了小報告。
所以,在我的印象里,灶神就是這樣一個貪吃嘴饞又有點可愛的小老頭兒,哈哈。
現(xiàn)在想來,對每個家庭,尤其是愛逞口舌之爭的婦人來說,如果知道在家里的某個角落,有一個喜歡竊聽,愛打小報告的神仙總是在時時刻刻注意著自己的一言一行的話,也許會在無形中,減少一些不必要的爭吵和矛盾吧!
古人說,舉頭三尺有神明,其實,也是一種對自身的警醒和對人類道德底線的約束。而在傳統(tǒng)習(xí)俗中,每年年底年初的時候?qū)ψ嫦群蜕耢`的祭祀,其實就是在提醒每個人,要有敬畏心,多行善,少作惡,才能得到他們的庇佑和福報。
今年,我來祭灶神,愿你到天上多說好話,愿神明保佑我全家安康,幸福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