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個“努力”的同學
考研時,經常和一個要好的同學在圖書館學習。他很努力,早起晚歸,夢想考上理想的學校。可是他交際多,經常有人打來電話,接完電話后,會坐在那里回想很長時間,幾通電話下來,一天基本沒有多少有效學習時間。后來的結果可想而知,他不出意外的落榜了。
2.兩個主要的問題——時間碎片化、任務切換時間太長
現在仔細反思,我覺得主要有兩點問題:一是時間碎片化;二是任務切換時間太長。
由于電話的不斷打來,時間變得碎片化了。時間碎片化是他和打電話的人“共謀”的結果,而他自己正是“主謀”。因為他可以主動采取各種方法來防止時間碎片化。讀書時一般沒有十萬火急的事情,可以把手機調成靜音,學習累的時候再來回復電話即可;別人打電話來,如果沒有真正重要的事情,長話短說,并且可以主動告訴自己的學習時間安排,暗示以后最好在休息時間打電話。
此外,電話掛斷,就應該很快回到學習上來,可他卻花了很長時間回想,任務切換時間太長。《菜根譚》有一句話:“風來疏竹,風過而竹不留聲;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來而心始現,事去而心隨空”,講的就是完成一件事情后,要及時把注意力轉換到下一件事情中去。
3.這是一個時間碎片化已成常態的時代
不可否認的是,在這個“隨時在線”的時代,時間碎片化已成常態。上課時,會時不時接到電話和微信;工作時,會有各種各樣交叉的任務安排,經常正在做一項任務時被安排去做其它任務;坐車會遇到晚點,等人會遇到遲到;就連睡覺時,也會有電話把你從美夢中驚醒。
雖然我們不能逆轉時間碎片化的趨勢,但可以減少時間碎片化的程度。上課時,沒有天塌下來的事,把電話和微信統統設置為靜音狀態;工作時,盡量統籌安排任務,重要的任務要留足時間;坐車時多選擇時間比較可靠的出行工具,比如地鐵。和人約會時,要把時間定得更為具體,加深對方對時間的感知度,比如7:20就比7:00要好。還可以提前兩個小時左右,給對方一個電話或信息提醒;睡覺時,除了特殊情況外,關閉網絡,把手機調為靜音狀態。
4.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來完成大塊的任務
時間雖然碎片化了,但任務不能跟著碎片化。我們要學會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來完成大塊的任務。
一是盤點碎片化的時間。每天接觸的信息太繁雜,事情也五花八門,如果沒有記錄,晚上躺在床上有時甚至想不起來今天到底做了什么事情。因此,要記錄時間的支出,盤點碎片化的時間。比如,盤點出行過程中走路、坐車和等車的時間,以便合理安排大塊任務。
二是要明確大塊的任務。任務好比燈塔,只有明確才能知道努力的方向。當然,大塊的任務不限于一項,當然也不能有太多任務并行。因為不管怎么高效,任務轉換總需要時間成本。最好心中有兩個任務,當處理一個任務疲勞的時候,轉換到另一個任務,這也是一種休息。兩個任務最好有互通的地方,要更容易在任務間切換。我在下班路上,一個任務是構思介紹跑步的文章,另一個任務是準備馬拉松比賽的訓練。于是,坐在車上構思文章,去車站的路上跑步,等車的間隙練習跑步動作,寫跑步文章和練習馬拉松之間可以相互促進,快速切換。
三是把大塊任務分解成可執行的小任務。分解成小任務方便執行,更重要的目的是和碎片化的時間相匹配。以前事情少的時候,拿到一本好書,熬夜也要看完。后來經常各種事情堆積,想找完整的時間來看,經常一周仍沒有開始。現在先看書的目錄,章節比較短的話以章節為單位看,章節比較長的話規定每次看多少頁即可,很忙的情況下每周也能看一本書。
既然碎片化的時代不可逆轉,我們就應好好學著適應。你有什么利用碎片化時間的方法,歡迎切磋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