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名字是高中不想學習的時期想的,那時不想學習,不想讀書,不想考試,認為沒用,還天天批判教育。認為我不經過這樣的教育過程也能有一番作為。
上面說的是背景,現在說說這個名字的由來。
那時不讀書,自然得找點事做,畫畫畫,練練字,寫寫詩什么的。有一天仔細端詳“秀”字,又查了原意(作動詞解是成長,本義是谷物抽穗揚花。作形容詞解是茂盛,優異),發現“秀”字有一種優雅的美,形和意皆是。
“秀”字看多了,發現“季”字和“秀”上部分相同,而且拆開看是“禾下子”,這不就是說我這種農家子弟么。那合起來便是“農家子弟也能夠有所作為”的意思,不過這樣解釋起來有點牽強,于是就想用“秀”字的動詞意,加個“于”字。農家子弟能在哪里有所發揮呢?按我當時的想法,覺得自己牛,不接受這樣的教育也能過得很好,那自然是“野”咯。于是就有了“季秀于野”,不夠后來簡化成“季秀”了,倒是有了另一種意思。
那時年輕,而且身在局中,看不清問題,現在跳出來了,發現那時的想法就有點幼稚了。
那時的我似乎明白我那時的想法有問題,所以我一有什么想法就記下來。現在才有復盤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