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這是什么鬼?”

子入大廟,每事問。或曰:“孰謂鄹人之子知禮乎?入太廟,每事問。”子聞之,曰:“是禮也?”(《論語·八佾》)

語出《論語·八佾》,大概意思是,孔子進入太廟的時候,對于太廟的每項禮儀規程、禮器的陳設都問了一遍。因此,有的人就說:“誰說鄹人之子懂禮啊!在太廟的時候,什么事都要問人家。”孔子聽說了,說:“是禮也。”

此章文辭簡單,似乎不存在什么疑難,關鍵就在于最后一句一字上。一般認為“是禮也。”表肯定,意思是:這就是禮啊!認為孔子敬謹自謙,雖然知道也要問一遍,這就是禮。

孔子當時以“知禮”聞名,“孔子為兒嬉戲,常陳俎豆,設禮容。”(史記·孔子世家)故在孔子在太廟每事問之后有人就質疑孔子的“知禮”,覺得孔子不知禮。孔子當時以知禮著稱,因此并非不知禮。然而為什么還要“每事問”?真的只是敬謹自謙嗎?

大成至圣先師文宣王孔子 像

個人認為不是的。當然孔子乃謙謙君子,毋庸質疑。但是孔子還說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孔子不可能為了表示自己敬謹自謙而違背這一原則。

按:“是禮也”一句當為反問句。意思是:我問的那些是禮嗎?當時“禮壞樂崩”,經常出現違禮的現象,八佾篇里的“季氏八佾”、“三家以雍徹”就是典型的違禮事件。孔子也對此進行了批評,對于季氏在他的家廟庭中使用了周天子才有資格使用的八八六十四人的舞蹈——八佾之舞時,孔子說:“這都可以容忍,還有什么不可以容忍的呢?”對于孟孫、叔孫、季孫三家在家祭完畢撤祭品時也唱《詩經·周頌·雍》這首詩時,孔子說:“詩中說:四方諸侯都來助祭,天子儀容,那樣穆穆地敬而美。這在三家堂上唱來有什么意義呢?”

面對太廟的違禮孔子沒有直接表態,而是通過進入太廟以后對于太廟的每項禮儀規程、禮器的陳設都問一遍來表示自己對于太廟違禮的不滿。“此乃一種極委婉而又極深刻之諷刺與抗議。”(錢穆語)淺陋之人不知孔子之深意,反謂孔子不知禮。面對不知禮的質疑孔子沒有明辨,只是反問我問的那些是禮嗎?孔子要表達的意思是:我問的那些都不是禮,因為那些都不符合禮制的要求。我所知道的禮都是符合周公制定的禮樂精神的,你們搞得那些是什么鬼?我不知道!

孔子“每事問”并非不知禮,也不是為了表示自己的敬謹自謙而明知故問。而是對于當時的禮壞樂崩的一種無奈的抗爭。

注釋:

大廟:大,音泰,即太廟,魯國周公之廟。

鄹人之子:指孔子。鄹,魯國小邑。孔子的父親叔梁紇為鄹邑大夫,孔子生于此。當時孔子還年輕故稱,此稱有輕蔑之意。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不好玩。。。
    夏奈vip閱讀 187評論 0 0
  • 是的,你沒眼花,是艷遇,還是大寫加粗的艷遇。 登機之前,猴子就念叨著他的日韓,他的歐美,甚至氣勢轟轟的告訴我,解鎖...
    浣星閱讀 192評論 0 0
  • 沙漠中行走,每走一步,熾熱一布,草鞋并無多大用處,溫度太高加上磨損,啪嗒啪嗒,該補一補。 蘇張目對日。 “蘇,你又...
    落矢鄴閱讀 178評論 0 0
  • (續上) 火車鳴笛聲打破了夜的靜寂 tonga翻了個身 看到pink依舊是自己睡前的那個姿勢 T:pink,你不困...
    丹競孫叫我閱讀 230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