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瑞典八年,簡單總結一下,前三年打工加上學,后五年工作加跳槽,期間穿插著在歐洲各國上竄下跳的周末和假期,四闖北極圈,兩下地中海,三進英格蘭,已然算是完整。為了找工作投過的簡歷不計其數,參加過10幾場面試,有過焦急的等待,有過失敗的沮喪,也有過成功時的那一聲仰天長嘯,憶往昔這既是一段跌宕起伏的旅程,也是一場人生觀的洗禮,在即將離開的時候,把留在瑞典求職面試的紀錄分享給各位。這些年混跡于教育行業給我最大的啟示就是,好為人師,人之患也,本文力求不說教,不勵志,不文藝,不吐槽,盡量傳遞正能量。
記得剛到瑞典時認識了SFI語言班的一位同胞大叔,瑞典著名的S大化工專業博士畢業,氣質優雅談吐不凡,旅居瑞典16年,關于瑞典無所不知,讓我們這些小朋友無比敬佩,問他從事什么行業,對方答曰,在家炒股,算金融行業吧。為什么不找個正經工作?大叔留下一臉落寞,說我剛來的時候也像你這樣單純,孩子,醒醒吧。大叔的話在我脆弱的小心靈上又添了重重一堵,從此立下誓言,畢了業就回家,絕不給瑞典政府和人民添麻煩。后來發生的種種情況不停的證明,世界上沒有絕對的不可能,不拋棄不放棄,不糾結不算計,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冥冥中,一切自有天意。
收拒信一定是每一位求職者在成功前必經的悲愴之旅,每當你把夜夜苦思天天斟酌的個人簡歷像自己親生寶貝一樣發到一個陌生的郵箱,千萬不要幻想著對方打開它的時候會有兩眼放光一幅相見恨晚的模樣,以我粗略的統計,80%的情況下你不會得到任何回復,就是常說的默拒,另外不足20%的情況會得到一封充滿謝意的郵件并附上冠冕堂皇拒絕你的理由和對你的祝福,就如同男孩對心儀的女孩表白后女孩對男孩說:呵呵,我沒你想象的那么好,你會找到更好的,我們永遠都是好朋友。投簡歷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修正自我認識的過程,從剛開始收拒信郁悶得一晚上睡不著,到后來每天郵箱里不躺著幾封拒信都睡不踏實,也讓我見證了自己心靈變強大的漫長過程,彌足珍貴,就如同馮小剛說的那句話,所有事后被證明是走過的彎路,在事前都是必須的。得到面試的機會和投出簡歷的數量不成正比,就跟人成不成熟和年齡沒有關系一個道理,可是投簡歷永遠沒有什么捷徑,唯一遵循的原則就是寧可被拒一千絕不放過一個,如果沒有得到面試的機會,只能說明一個事實,你還沒有足夠努力。
面試1,2006年12月,瑞典T工業協會, 英語
最早的面試機會是從申請畢業設計開始的,瑞典理工科專業碩士畢業需要做畢業實習(exjobb),對于大部分沒有工作經驗的學生來說,通過畢業設計得到實習單位的認可,基本上是得到第一份工作的不二途徑,選擇一份好的畢設,對于找工作至關重要。因為當時好基友Eason哥在首都的Lappis區剛剛幸運得拿下一間21平米可謂奢侈的學生宿舍,召喚我早日趕去與其匯合,在如此單純的動機刺激下,晚上瘋狂的投簡歷,白天執著的刷郵箱,第一次面試機會竟然就這樣悄然而至,瑞典T工業協會回信邀請面試,可以提供一個20學分的畢設課題,話說面對我人生中第一次海外面試,竟然一時手足無措不知該如何是好,打電話給Eason哥,哥沉思了一會,說不要緊張,人生何處不青山,哥陪你一起去,咱倆一人10學分。于是我的人生第一場面試就由傳統的1V1變成了不可思議的3P,面試的那一天,我們提前一個小時便出了家門,坐著地鐵紅線直達市中心?stermanstorg,坐在門口reception互相模擬了幾個有可能會問到的問題,經過充分熱身,進去之前Eason哥給了我一個眼色,意思是一會兒如果有兇險見機行事,他先撤我掩護,切不可自亂陣腳。接待我們的是一位和藹可親的瑞典老人家H,一看就是位退居二線的老領導,說一口流利的倫敦音,老人家的彬彬有禮讓我們如釋重負,說是面試,更像是聊天,問了幾個學業上的問題,諸如學過哪些課程用過哪些軟件之后,就開始噓寒問暖,問我們國內的家人是否安好,在瑞典學習有什么困難云云,儼然一副總書記了解人民疾苦的形象。我和Eason哥也比較有默契,你一言我一語回答老領導的問題,感激老領導的關懷,完全沒有冷場,大約談了一個小時,老領導主動告訴我們,這個項目可以提供部分薪水,根據論文情況待定,每周需向他報告一次畢設進展,20周后提交論文,如果沒有問題,下周就開始實習。這雖然不是真正的工作面試,但是這次成功給我們提供了巨大的自信,一切皆有可能,只要你肯嘗試。也讓我確定了一個事實,瑞典的實習面試,很少問什么尖銳的問題,基本就是確定一下你的PS和CV寫的都是實情,不會像國內一樣測驗你的智商情商和心理承受力的底線。
P.S 因為Eason哥的主動放棄,最后由我一人完成了這個20周的實習項目,H于2010年退休,后來還一直保持郵件聯絡。
面試2, 2008年11月,瑞典G大學,英語
廣泛撒網式的投簡歷是一個極度考驗耐心的低效率工作,在慢長的摸索過程中,我漸漸發現不少大企業都把人事招聘的工作外包給獵頭公司,這些公司的資源不可小覷,在瑞典Academic work, Manpower和Monster是幾家規模最大的獵頭,在嘗試著把個人簡歷聯系方式注冊到這幾個公司的數據庫之后,好運又一次降臨了。在我第二個碩士項目即將畢業正在為要不要繼續讀博糾結的時候,一個自稱獵頭的中年人突然打來電話問我有沒有興趣申請G大的講師職位,英語授課,專業對口。接到電話的第一個反應就是國際詐騙團伙竟然進入瑞典,專門針對善良無知又不懂瑞典語的中國留學生下手,可是仔細想想,我身無長物,沒錢沒色,G大又是存在很多年的瑞典國立大學,你要開玩笑我也就跟著開心一下,抱著這樣的心態我說你把JD發給我吧,我考慮一下回復你。回到家收到正式的職位說明,上了G大的官網發現這正是他們公開對外招聘的職位之一,申請日期即將截止,雖然一直覺得大學教師這個職業離我非常遙遠,也真心覺得得到職位的可能性不大,但是我還是陰差陽錯的給獵頭回了電話,在家里認真復習了兩天專業課的筆記,打算去湊個熱鬧。面試被安排在三天之后,我趕頭一班飛機來到G大所在的小鎮機場,第一次來到這個離首都200公里的小城,夏天這里是瑞典最有名的旅游度假勝地,冬天蕭瑟而清冷,大街上幾乎沒人。打上出租車直奔大學,司機特別友善的帶我經過了中世紀漢薩同盟時代留下的古跡和景點,向我介紹老城破碎的前世和曲折的今生,我聽得非常認真,因為打心眼里就認為這個地方我可能就來這一次。
面試9點鐘開始,一男一女兩位面試官一位是系主任L另一位是教務主管S,簡單寒暄了幾句后先讓我做一個英文自我介紹,接下來是提問,主要是針對我的兩個碩士項目的課程設置情況,開過哪些課,做過哪些項目和實習,畢業論文的內容,我提前打印了所有課程的成績單和畢業論文,所以回答都非常直截了當。因為抱著積累經驗的心態參加面試,沒有任何壓力,有一說一,不懂的就說不知道,面試進行的十分順暢,問答大約1個半小時結束,接著他們問我有什么問題,我就問了院系的設置,關于職位的職責,負責的課程,語言的要求,未來參與科研項目的可能性等等,兩位分別做了認真的回答。其實心里一直很想問薪金待遇,不知道是不是會不合時宜,就忍住了,其實后來的面試經驗告訴我,面試官可以直接決定你的薪資待遇,可以開誠布公,沒必要不好意思。
面試結束后我被安排到辦公室和系里的老師們coffeebreak,十幾位瑞典老師像發現了外星人一樣,圍坐一桌對著我這個黑頭發的中國小子打趣,向我提出了關于中國計劃生育政策,中國末代皇帝,以及麻婆豆腐的做法等等他們比較關心的問題,賓主雙方在熱情友好的氣氛中進行了深入交談,對中瑞兩國人民多年以來的友好關系表示充分肯定,就雙方關心的問題達成了重要共識。一位老師偷偷告訴我,今天一共有四位參加面試,我是唯一的外國人,祝我好運。
回到首都以后,這次面試就慢慢被我淡忘了,繼續為要不要讀博士發愁,圣誕節假期之前一個清冷的上午,我在圖書館2樓大機房里寫論文,接到L打來的電話,問我能不能1月19號開始上班,心里有點發懵,我說你的意思是我得到工作了?她說是啊,已經決定錄用你,報道住宿和其他事宜今天會有國際處的負責人聯絡你,我平靜地道了謝,掛上電話回到我的電腦旁邊,腦子里還沒有緩過神來,難道我就要開始上班了?是啊,我的職業生涯開始于此,25歲,第一份工作,G大初級講師。
常說萬事開頭難,面對人生的第一份工作,我異常努力,在前兩年的時間里完成了無數個從沒想過的第一次,第一次站在講臺上講課,第一次獨立設計課程,第一次出考試題難為學生,第一次帶全班實地考察,第一次被人叫Professor...這段時間我也堅持上瑞典語夜校,完成了瑞典高校一年制教師資格培訓,爭取了盡量多的機會出差開會積累人脈,這些無形的收獲為后來的跳槽積累了充足的資本。
面試3, 2010年5月,瑞典K學院,英語
瑞典K學院,財大氣粗,師資雄厚,名聲在外,位于瑞典首都鬧市區的黃金地段,這個學院里出過各種的牛人,犇人以及牛魔王,美國總統奧巴馬訪問瑞典下了飛機還沒見到首相就先要跑到這里參觀。邀請我參加面試的是我碩士專業的老板F教授,關于F教授的原型,在一部未完成的小說里稍有提及,在這里稍作引用:
"我們專業的大老板是一個一臉花白胡子的瑞典老教授,這個形象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和藹可親的圣誕老人,但是關于老教授的三個傳說卻足以顛覆這個可愛的形象。老教授治學嚴謹,科研成果斐然,精通五國外語,學院一樓榮譽墻上掛滿了他在全世界各個大學取得的名譽教授證書和他紅光滿面的照片,但是他手下的博士生們卻一個個面黃肌瘦,目光呆滯,精神衰弱。傳說中老教授精力過人,經常半夜心血來潮通過電子郵件向學生發出任務,并要求第二天一早得到結果,為了逼出博士生們的潛能可謂使盡渾身解數,一開始不習慣的學生后來不得不改變作息,晝伏夜出,以配合教授的要求,可是沒想到幾天后老教授又改成早上發任務,下午要結果,后來干脆一天兩個任務,早上晚上各要一次結果,拿不出結果的被挨個厲聲質問,搞的博士生們苦不堪言。傳說之二是老教授常把自己一人關在實驗室里閉關修煉,一下幾天不見人影,有一次一個半夜離開學校的學生發現老教授一個人溜進餐廳,像狗熊掰苞米一樣抱著一堆法國長棍面包往實驗室跑,一邊跑還一邊發出詭異的笑聲,不禁讓人毛骨悚然。"
約見面試之前已經和老教授有過幾次電話和郵件溝通,面試被安排在下午一點,K大M樓2樓會議室,我進去的時候老教授剛開完視頻會議,讓我在會議室里等他,他打著電話走出去不一會抱著一份漢堡薯條回來,所以我的面試是在他的午飯時間抽空進行的。他一邊捧著漢堡大快朵頤一邊看我的簡歷,讓我做一個英文自我介紹,我邊說他邊吃的這個場景相當有鏡頭感。他慢慢吃,我慢慢說,反正我對未來這樣的工作環境已經死心,所以也沒有表現出對這個職位特別的渴望。接下來他打電話叫來了我當年的導師D,讓D對我現在的工作情況進行提問并且展示我在G大負責的課程,對話進行了一個多小時,F突然問我,你現在的月薪多少,如實回答之后,F說你先出去,我和D開個會。于是乎我在門外的走廊上像白癡一樣等待了15分鐘之后被重新叫到會議室。D離場,F說,我給你一個兩年的講師合同,直接向我匯報,月薪酬比你現在工資多加2k,兩年之后看表現決定是否轉永久職位。
不愧是K大啊,別的公司招一個職位面試好幾輪討論大半年,這里面試一次當場給offer,我還是適當的表達了一下驚訝和感激之情,其實更多的是擔憂和焦慮,心想日后接受老教授直接領導這不是必定要被虐的節奏嗎,懷著忐忑的心情走出K大校園,一張落寞的臉消融在夕陽里。
面試4,2010年7月,瑞典V能源工程咨詢公司,瑞典語
拿到K學院的offer不久,又接到了另外一家公司HR的電話,瑞典V能源咨詢公司,面試職位能源工程咨詢師。V公司隸屬于瑞典國家電網集團,上學的時候就聽說V公司實力強待遇好門檻高,一個短期無酬的實習機會都有幾十個人競爭,公司只招瑞典人,重視員工的外貌修為和綜合素質,招聘的員工也都是清一色帥哥靚女,所以對這個突如其來的電話我也倍感驚喜,有機會能走進那個神秘的總部大樓參觀一下也值了。
面試安排在上午10點,經過了重重安保層層關卡終于進入了傳說中V公司的總部大樓,果然名不虛傳,用比較通俗說法就是,簡約時尚國際范,低調奢華有內涵,里面的工作人員一律是西裝筆挺器宇軒昂,果然個個金發碧眼面紅齒白沒看到一個亞非拉的同胞。接待我的是部門經理L,另一位是人力資源部的K女士,面試從瑞典語的個人介紹開始,L極為和善,目光中甚至還透露出一丟丟淡淡的憂傷,問我的問題都是關于之前幾年的工作經歷和科研背景,我曉得大學教育工作和實際的項目管理咨詢工作相差甚遠,所以故意強調了實習期間參與的企業項目。K在一旁的電腦上不斷的記錄著什么,直到最后才問了我幾個在G大職位的問題,這樣的對話持續了兩個小時。我發現這是我第一次連續說這么長時間的瑞典語,開始發自內心感謝平時陪我說話幫我挑錯的瑞典同事。面試結束,被通知回家等消息,心情又開始忐忑。
漫長的等待之后,終于接到L的電話,說對我的面試比較滿意,但是他馬上要離職了,錄取與否需要新主管決定,這就意味著我要參加第二輪面試,好事多磨,一周之后,再戰沙場。
第二次走進V公司總部的氣氛和第一次全然不同,接待我的新主管U是個嚴肅的中年人,不善言辭不茍言笑,電梯爬升到9樓會議室的過程如此漫長,我幾次試圖打破尷尬問他問題,他都只留下簡單到jaornej的回應,我應該用什么方法溫暖這個北歐人冷漠的心靈呢。坐回到了同一間會議室,另外一位資深咨詢師M在那里等我,重復了第一次面試時的個人介紹,這一部分演練過無數遍駕輕就熟,自認為沒有什么瑕疵。接下來輪到M問我技術問題,M的背景是K大的電力專業,項目經驗豐富,問的幾個關于高壓電網設計的細節問題直接把我問懵,我根本就沒這方面的背景,在瑞典面試最忌諱不懂裝懂,失去誠信,不會的直接說不懂,但是一定要證明自己是個如饑似渴的fast learner,經驗可以積累知識可以補足,M沒有再繼續揪住難題不放,向U示意問完了。這時候我已有預感今天是兇多吉少,完全沒有機會證明自己的能力嘛,于是乎不得不拿出了最后一招殺手锏,把K學院的offer遞給了主管,U的目光在offer上停頓了幾秒,表情依然沒有任何變化,只是輕描淡寫的問我,我對薪資期待是多少,我說在這個階段找到一個合適的職位比薪水來得重要,您也看到K大給我的薪資待遇了,差不多就行,我不會太介意。U說這個薪資對我們來說不會有問題,但是你確定會拒絕K大的offer嗎。我回答如果有同樣薪水,我會選擇V公司,你們的職位更符合我對未來職業的規劃,幫我實現自我價值,我在大學工作了好幾年,現在希望嘗試不同的挑戰。握手,告別,U還是一如既往的冷漠。
等待總是漫長的,在和K大簽約日期來臨的前一天的下午,我還是對自己即將慘遭老教授蹂躪的悲慘命運做了最后一次不屈的掙扎,寫郵件給U詢問我的面試結果,過了5分鐘之后郵箱里出現了來自U的回復,他正坐在斯德哥爾摩去歌德堡的X2000上,通知我被V公司錄取為能源咨詢師,薪水比K大提供的高1k,兩個月后入職。我好好揉了揉眼睛,起身在客廳和廚房之間踱了幾圈,心想這是命運的寬容,還是另一次不懷好意的玩笑。
最終拒掉了K大的offer加盟V公司,成為V歷史上第一位中國員工。在V公司工作是我在瑞典成長最快的一段時間,白天學業務晚上學瑞典語回到家半夜了還要加班寫方案,經常忙到沒空吃飯拿根香蕉就去擠地鐵上夜校,為了自己在面試的時候說過的豪言壯語廢寢忘食加班加點。還記得2012年的那個春節,爸媽知道我不能請假回家專門來瑞典和我一起過年,那個除夕夜的晚上,忙完一天的工作一看表已是9點多鐘,踩著路上厚厚的積雪向家里狂奔,回到家聞到餃子久違的香味,臉上已然不知是辛苦的汗水還是幸福的淚水,和爸媽干了幾杯家里帶來的五糧液,身上暖暖的,感覺一家團圓是如此的幸福,等到爸媽去睡了我又偷偷的拿出筆記本趕第二天要交的報告,那段歲月刻骨銘心。
面試5,2013年10月,瑞典U大學,瑞典語 英語
先說說背景,瑞典V公司被芬蘭P公司收購,戰略方向發生了重大轉移,我們部門在經歷了連續更換3個主管之后,終于被全部清洗,我在瑞典第一次經歷失業經歷,切膚之痛,難以言表。我也返回G大繼續從事講師工作,沒過多久,G大又被瑞典排名第一的U大合并,U大為了公平起見,面向社會公開招聘高級講師一名。本來沒有心思和其他同事競爭,礙于老板的特別鼓勵,還是投了簡歷,反復告訴自己,既然投了,就認真對待,證明自己就好,不必求全責備。
在經過了U大的篩選之后作為三名候選人之一進入復試階段,一位是我G大的同事,另一位是一名從瑞士來的老師,因為我的對手是我的朋友,也讓這次競爭更加復雜和慘烈,40分鐘關于能源項目管理的公開課(30分鐘瑞典語,10分鐘英文),外加一小時的專家組面試。星期一早上9點,作為第一個試講人,我準時出現在階梯教室的講臺上,聽眾有10幾個,大部分是G大的同事和U大的教授,面對臺下一雙雙充滿求知欲的藍色大眼睛,我竟然一點都沒有緊張,甚至是有些過于放松。從小我媽就在幾百人的大禮堂里表演詩朗誦,人越多越鎮定發揮越自如,我媽教我的秘笈就是把自己幻想在一片西瓜地里,把人腦袋看成西瓜,人多人少只和西瓜的收成有關,我猜我一定是遺傳了她的這個不怯場的基因。三十分鐘瑞典語講完,剩下十分鐘英語部分更是輕松加愉悅,英文對于我和瑞典人來說都是外語,我很自信比很多瑞典人的英文說得利索。講完之后只被問了兩個問題,關于未來五年內瑞典風力能源將面臨的科研和技術挑戰,典型開放式的問題,答案見仁見智,回答起來也比較從容。
專家組面試是下午一點,四位G大U大的高層包括一個丹麥D大的教授通過Skype輪番提問,面試的問題并不容易,比如如何有效結合在校教育與在線教育,如何優化生源質量考核教育質量,如何妥善處理團隊內部的意見分歧,如何將高等教育理論實際應用在高校課堂之中,對未來職業的規劃與期待等等。說實話每個問題擴展開來都可以寫一篇博士論文發表在高等教育論壇上,在一小時之內說出個面面俱到的確不太現實,我能做的也就是用自己在平時上課時的切身體會管中窺豹可見一斑,回答這樣的問題,態度,氣勢和邏輯是最重要的,答案是什么也許并不重要。一小時的問答很快結束,向每位專家表示完謝意之后走出會議室,我的另一位同事已經在門口躍躍欲試了。大腦高度集中這么久的后果:我需要一杯不加奶不放糖的espresso!
兩周之后的周五,老板把我叫到了他的辦公室,又握手又擁抱,通知我得到了高級講師的職位,得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我竟然出奇的平靜,反而把老板襯托得很不淡定,我說那另外一位同事呢,我覺得她比我更需要這個職位,老板說這是U大面試委員會集體表決得意見,我已經通知她了,競爭就是這樣的,你贏得了你該得到的,道理就這么簡單。
比起成功的面試,失敗應該更有啟發的意義,我參加的失敗面試還有很多,失敗的原因也五花八門,比如:
荷蘭某風力公司駐瑞典分公司,經理答應給offer總部說沒錢。
瑞典某風電機供應商大中華區,因為亞洲市場形勢波動決定繼續觀望。
瑞典國防部某部分析員,誤闖瑞典五角大樓,跌宕起伏懸念叢生危機四起落荒而逃。
瑞典E能源國際咨詢公司,面試官竟然是我的學生,大老遠把我叫來就是報復我當年的壓迫嗎魂淡?
瑞典F能源咨詢公司,要求當場做cfd模型,這個真不行。
瑞典T咨詢公司哥德堡,面試官大忽悠,承諾公司業績好轉馬上發offer。
瑞典M設備公司,面試官心情不好,中午喝的有點多。
瑞典K大m系博士,對不起,實在想不起傅立葉變換的具體步驟。
瑞典K大c系博士,30多人層層選拔,最后一輪輸給了某位神秘小哥。
無論成功還是失敗,無論是擁有還是失去,都是人生路上一段加了色彩的回憶而已。如果在幾十年之后,當我的孩子在像我這個年紀的時候,能看到我當年走過的路做過的事,大聲的對我說,爸,當時的你雖然很傻,但是真的很勇敢!我就心滿意足了。正所謂,看今朝風光秀,憶往昔歲月稠,崢嶸歲月30載,一杯濁酒解千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