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洗漱完,我一如既往地打開手機,卻看到網上一片嘩然。自媒體大咖咪蒙昨天推送了一篇文章,題目叫做《我為什么支持實習生休學》,今天網上就沸騰了,自然而然分成兩派,支持vs反對。我毫不猶豫地反對,大概一直以來我都是個算得上傳統或者說是古板的人吧,可我就是覺得不對。從第一次聽說讀書無用論起,我就沒有一秒猶豫過我的立場,無論你要做什么,年輕的時候上學讀書才是一切的根基。
咪蒙的名字早就聽說了,可我沒有關注她,所以我是一天后從網絡上大家的爭議里知道的這個事情,我特意去看了原本的推送,看完就想說一說,我為什么不逃課。
我也是個大學生,昨天今天明天,我都是大三,還是一個每天都要上課的大學生。我讀的大學并不很好,我所在的課堂也常常如咪蒙文中所說,老師講老師的,學生做學生的,到點離開,課本沒翻,筆帽沒開,或許農藥段位又上去了,電視劇又在等明天的更新了。但不可否認,這樣的課堂真的有同學在聽,同樣也有的課堂老師講的以后精彩,以至于同學們都不想點亮自己無聊的手機。
以前我是一個比較叛逆的人,后來我是一個比較規矩的人,但從小到大,我從來不會在沒有相對正當的理由的時候地逃過課,而大學之前任何理由都不會導致我逃課。這學期我曾跟身邊的人戲說:像我這樣每天按時上課的人不多了,我也好想不要來上課。可我知道我根本做不到,我也不會去逃課。
首先,作為一個學生,從小就知道要尊師重教,只要是老師,就是足夠尊敬的理由。我覺得自己去教室坐著,哪怕你不聽課,講句不好聽的,給老師捧個人場配合一下也算。你覺得老師講的沒用,不想聽,抱怨著浪費時間,可是就算你逃課沒來,這兩個小時你又做了什么,睡覺嗎?還不如早起一會兒哪怕呼吸幾口早的空氣也好。而不來教室絕對不僅僅代表你認為的你只是在拒絕某課程,人很少的時候老師也會傷心的,因為你來或不來都是老師的學生,學生不來上課就是你不對,你不敬,可能我來了不聽在這里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我還是覺得比壞的時候五十步也挺有必要計較的。
我也不會每節課都聽,有時候我會看閑書,有時候也會看電視,也會補作業,當然也有聽課做筆記。如果沒有聽課,我抬起頭看老師的時候會不好意思,可能后面我就繼續聽課了,也可能不要臉地繼續不聽課;如果我聽課了,我會理直氣壯地回過去一個眼神,示意我有認真聽課,老師可以繼續講下去。聽課有時候斷斷續續,收獲的也不一定是知識層面的東西,也許今天多了兩次眼神的溝通也能讓自己受益匪淺,就像某天你神游的時候老師提醒了你卻并沒有讓你難堪,那一瞬間濃濃的溫暖,當然沒有體會的過的人永遠不會懂。
其次,我從小就是班干部,總會下意識的約束自己的行為,而我從來不認為逃課是一個非錯誤的行為。我記得高三的時候,因為部分原因,自己心理壓力挺大的,那個時候我是班長,我們每天晚上有兩個小時的無聲自習,沒有老師,大家自己安安靜靜學習就行。有一天我覺得非常壓抑,特別想離開教室,想著哪怕只是去樓底轉一圈,或者找個沒有人的角落自己坐一會兒也好,可我抬頭看著教室里的同學,我覺得我不能這樣做,也許一次不會有人知道,可是萬一有同學知道了像我效仿,或者以這個為理由做其他事情,到時候我一定無話可說,所以我沒有那么做,堅持到晚自習結束,我跑到操場,面對著圍欄外面的寂靜的山路和深邃的夜籟撕心裂肺地大叫,甚至吼出來自己的眼淚,然后我又自己走回宿舍去,像什么都沒有發生過一樣。
大學里的逃課也一樣,我不希望我們班的同學在猶豫要不要逃課的時候說,你看她都逃課了,你有啥猶豫的,走走走,然后期末考試成績大家共患難。我更希望大家說你看人家就不翹課,咱們也去坐一會兒吧,捎帶聽聽老師講了啥。所以我堅守陣地,每節課都會去,因為我想讓大家都去聽課,覺得這樣學習的可能性就會大一點,就算起不到好作用,起碼我不能有壞的帶頭作用。無論事實怎樣,我心里覺得盡力往好了做才對得起我的角色和立場,所以我不允許自己違背這一原則去逃課曠課。
還有,我一直相信一句話,你根本想不到你現在所經歷的東西將來會帶給你什么。這句話是我在讀《喬布斯傳》的時候記住的,喬布斯退學旁聽了書法課,為后來windows的文字排版格式打了基礎,這是他因為這個事情而得出的結論。你現在覺得一無是處的東西,將來或許是你求之不得的渴望。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媽媽有一次去親戚家做莜面,做好了順手放到冰箱上了,等想起來拿下來的時候都烤焦了,媽媽想不通為什么,回來問我,我只說了一句話,冰箱里憑什么冷,媽媽就明白了。我學制冷的時候肯定沒有想過有一天會在這里用到,我覺得媽媽恍然大悟的那一刻,是我學這個東西最有意義的時候。假如媽媽問我的時候我什么也不知道,我覺得我一定會不好意思的,所以我很感激自己還好有認真聽這一門課。
所有的知識都來源于生活,你或許沒有意識到,或許不覺得如此,可它就是這樣存在著。你覺得數學沒有用處,可它鍛煉的思維和邏輯你從來不會嫌棄;你覺得文言文作文沒有用,可需要表達的時候非常羨慕那些信手拈來的人們;你覺得生活在中國英語根本無所謂,可你看到別人因為語言的優勢風生水起還是會感嘆別人的優秀;你覺得歷史不會倒轉,知道地圖和氣候也沒什么卵用,可你還是會佩服上下五千年侃侃而談的才子,會佩服可以吧旅途策劃的完美的伙伴……而這一切就算發生了,你依就不以為然,因為一直以來你習慣了把沒用當成懶惰和不上進的借口。
再者,如果你不喜歡自己的專業,已經到了繼續不下去的地步,那你為什么不轉專業呢,大部分的學校都可以轉專業,而你沒有,還要覺得作為不喜歡的專業的一位同學而抱怨體制的存在。有沒有想過你當初為什么要上大學,那你的目的達到了嗎,還沒有你怎么就想要離開了?而既然選擇了,卻不去堅持,曾經的目標還在,你都不愿意為了它去承受部分不喜歡的課程,去坐在教室里聽一聽不感興趣的嘮叨。只想著快點自由,去肆意妄為,奔向如今你以為的值得。可是你連坐著等下課都不能堅持,你還能忍受什么,離開學校以后為了你的喜歡,你要忍受的絕對沒這么簡單。
我堅持上課,無論喜不喜歡,都是經歷和成長,姑且把大學算一個培養忍耐力的地方,你甚至也不愿意鍛煉自己。你連自己的成長都這么著急,憑什么相信你你會堅持今天你追求的東西,或許明天你不喜歡了是不是也可以棄之敝履?又或者明天的困難無法忍受,你是不是也會在煎熬中退縮?
最后也是重要的一點,咪蒙支持大學生休學去追求自己喜歡的東西,很多人提到的文憑問題。的確,如果你連大學畢業證都沒有,你去追求的東西那什么來做基礎。有時候你需要大學里的知識或者經歷去支撐你自己的想法,讓它變成實踐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更多的時候你需要這個文憑來給你一個機會,你才能有一個不錯的起點慢慢發展起來。所以我上課一樣順利拿到一張紙的證明,給未來一個機會。
大學真的不只是知識的學習,從孩子到大人的成長,我覺得大部分人需要用大學這四年來過度。我并不打算考研,哪怕我的成績還說得過去,而我絕不是認為讀研究生沒用,或者說也是一如既往地過日子沒有意義。我覺得自己不適合做一個研究人員,我不想打著上學的旗號自在地花父母用生命換來的酬勞。但是這個世界上,所有的知識,有意的無意的,多收羅著點,都會有用,用到的時候你一定會感激的。我感激我的大學,它或許不好,但于我而言是起了作用的,那在我這里他就是好的。
大三下了,我還是每節課都去,我覺得只要我還是個學生,課就得去上,我還記得曾經的馬原老師一節課滔滔不絕的精彩,幾百人的教室座無虛席,還有我們書記的形式政策課,每次都不由自主去聽,然后不知不覺就到下課時間了。如果你不來上課,或者說離開了學校,你根本不會有這樣的經歷,你也見識不到像這樣有趣的靈魂,你只會用你不知道的破敗去叫囂著掩蓋你放棄的不舍。
很多東西要慢慢來才會看到真正值得的意義,讀書正是如此,急不得,如果你覺得著急想要收獲什么,那你放棄上學是另一種選擇,路都是自己走出來的,我只是但愿你想要的東西真的能在你的毅然決然之下如你所想的美好并持之以恒,這再好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