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題是造成解題障礙或錯誤的一個方面的重要原因?

我們家長常常會發現這樣的現象:當孩子拿著一張卷子上的錯題回家時,我們叫他重新讀一遍題目時再做,他們往往"哦"一聲,恍然大悟,正確答案隨之而出。我們常常會困惑,他們為什么在課堂上或者考試時做不正確,一旦回家重新讀題,深入理解題意后根本用不著講解就能做正確呢?有時,我們會發現,明明是"十”號,孩子有時會把它看成是"一"號;有時明明是數字"6",他們會把它看作是"9",或者把"9"看作是"6";更有甚者,看掉數字,看漏題在教育實踐中也是一件常見而普遍的事……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一方面,固然跟兒童的腦的神經生理發育,注意等發展不完善相關。隨著腦的神經、生理發育的完善這一現象會逐步得以改善,且大多數同一年齡階段女孩的表現優于男孩的表現,因為女孩的神經及智力發展一般比男孩要快,這就是小學階段女孩普遍比男孩要細心、專注,成績表現更優異的一個方面的重要原因。另一個方面,也跟兒童養成的審題習慣有關。實踐表明:那些認真讀題,抓住關鍵詞確切地了解題意,區分條件與問題,明確了要求,并在頭腦中保持清晰印象的兒童,往往與他們做題的正確率成正相關。

"教學實際表明,學生在解答課題中發生障礙或錯誤,常常是由于審題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比如有的學生不重視審題,在題意或課題結構沒有弄清楚之前就進行猜測或盲目嘗試;有的學生常常由于疏忽而遺漏課題中的某些條件。"所有這些情況都會給解題帶來困難,甚至導致解題錯誤。

當然,還存在一些思維定勢的原因。比如看見一道題與以前所做過的題的類型相同,或者似曾相識就下筆答題導致錯誤的現象也屢見不鮮,但歸根結底,還是與沒有認真審題,明確題目要求有關。

就學習,知識的應用與遷移的能力而言,認真審題,是應該養成的首要的重要習慣。

首先要養成認真讀題的習慣。一字一句,從頭到尾,不漏掉一個字。有的孩子雖然有讀題的習慣,但是他們為了圖快、省事,讀題馬馬虎虎,了解了一個大概便提筆就做,運氣好的時候,他們也能做對題,但更多的時候,他們因此而丟分,往往得不償失。學習,往往靠的不是運氣,更多的是靠一種良好的習慣。比如認真審題的習慣。

其次,要善于抓住題目中的關鍵詞。一個句子也好,題目也好,之所以能夠表情達意,在于一些關鍵詞所傳達出來的意思。有些題目,語句較長,抓住了關鍵詞,就如抓住了牛鼻子,對于理解題意,明確要求可以說都是甚有裨益的。

最后就是明確題目中的要求。比如有的要求勾畫正確的,你就不能勾畫錯誤的。有的要求勾畫錯誤的,你就不能勾畫正確的。有時,題目中的要求往往還不止一個……諸如這些,乍一看,似乎是出題人在跟孩子挖陷阱,可是從習慣培養,認真讀題、審題,明確要求后下筆的角度看,本就是無可厚非的。

對于孩子的讀題、審題的習慣,學校的老師要培養,但家庭中的父母在平常的作業要求及輔導中,更要讓他們養成這一習慣。只有這樣,才能減少他們因為審題的原因造成的不該有的錯誤。2017.6.18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