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州去步行街逛街的時候發現,好多品牌都是扎堆的,相同的品牌都是隔著沒幾個店鋪就有同樣品牌的一家專賣店,以純,美特斯邦威,李寧,安踏,紐巴倫,我就會想,這不是同樣的品牌嗎?何必在布置的這么頻繁,增加許多費用!
這其中也存在著消費技巧的存在!我們去逛街的時候,都是沒事去瞎逛,當我們剛走進一條商業街的時候,第一家是一家以純的專賣店,并且有店員在門口招攬顧客,并且大聲招呼:大減價,大減價,一件九折,兩件七折,三件六折,我們就會情不自禁的走進去,簡單看看就出來了,繼續往里面走,沒走多遠,又出現一家以純店面,并且同樣有店員在門外喊著同樣的打折消息,我們還會走進去,這次的瀏覽就會比上一次細致點,看看是不是真的有物美價廉并且適合自己的東西,但是正常情況下,我們還是不會采購,我們還想著是不是別的品牌還會有比這里更適合我們的東西。出來以后,繼續往前走,當然,在這期間,我們也會進入不同的店面來瀏覽,在遇到下一家以純店的時候,我們仍然會走進去,但是這一次就不是簡單的看看?而是會把價格跟前面兩家以及別的店面的東西來做比較?看看價格是不是有差池?如果真的是有符合我們預期的東西或者碰見自己看中的東西,這時候我們就會買下來,收至囊中!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狀況?
這屬于一種重復理念,當一個東西持續出現在我們眼前的時候,我們會對他發出更多的關注力,這種布置有助于我們對之出手買下,我們去逛街的時候,大多時候是走過就不會回去了,這樣的布置有利于增加我們購買的決心,當我們在第一個店看到一件衣服還不錯的時候,我們都會想,后面說不定還會有更合適的,當第二次在碰見的時候就會增加我們購買的決心,當第三次看到的時候,我們基本就會把他買下來!
套路這么滑,你摔倒過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