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中,不知從何時起,感覺我周圍的世界是女性的世界。
在各類成人培訓機構中,從琴棋書畫,聲樂舞蹈,上課的基本都是女性;在自由寫作群體中,大約80%以上也都是女性,這些女性來自不同領域,在社會上承擔著不同的角色,她們聊家庭、聊孩子、聊事業,聊各種興趣愛好,聊靈修,各種話題無所不及,有時候也會抱怨男人,抱怨他們的不懂擔當,抱怨他們在家庭教育中的缺位。而在以媽媽為主的家長群中,這種聲音更多。
這是一個好時代,一個女性覺醒和崛起的時代,女性被賦予了責任,也賦予了自信,到處都有女性在發聲,女人們在不斷學習,不斷提升,讓我們看到了多姿多彩的現代女性形象。
在為女同胞們歡呼的時候,我的心里也同時會出現另一個聲音,男人們呢,他們在哪里?好想做個調查,你們身邊的男人們在忙什么,想什么,業余生活在干什么?我關心他們,因為他們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我也擔心他們,因為近些年報道的英年早逝的、加班猝死的大多都是男性,而生活中,很少能聽到來自他們的心聲。
這個時代一個越來越顯著的現象是,女人在變強,男人在變弱。校園中,暴力女生在變多,偽娘式男生在增加。
我不喜歡野蠻女友式的女生,不喜歡偽娘式的男生。性別是造物主給我們的,正因為有了男人和女人,這個世界才更多彩更和諧。因為生育是女人的專利,女人注定要在撫育子女和日常家庭承擔更多的責任;而男人,因為在體力上的優勢,生育中的缺位,注定要承擔更多的經濟責任,這是造物主賦予兩性的不同角色。一個家中,兩個人,相依相攜,彼此尊重,一個溫柔似水的女人和一個勇于擔當的男人會讓家庭其樂融融,每一個家庭如此,才會讓世界更美好。
一個社會就是一個大的生態系統,只有均衡發展,才是健康的。是什么造成了當今這種男女角色的錯位,讓女人變得如此強勢,男人日漸式微呢?個人總結了幾點:
/獨生子女政策的后遺癥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實行的獨生子女政策,讓傳統的育兒方法被顛覆了,當兩個甚至是四五個大人面對一個孩子的時候,孩子的眼里只有成人,成人的眼里只有孩子。大人是強者,是保護者,孩子是被保護者,也注定集千般寵愛于一身,他們沒有朝夕相處的同齡玩伴,沒人賦予他們過多的性別意識。
/教育體制的束縛
以應試為導向的中小學教育,殘酷地扼殺了孩子的天性,尤其是男孩子,在小學里,各種榮譽多數是屬于女孩子的,男孩子基本都是被打壓被批評的對象。在這種環境下,如果再碰上以成績和榮譽為導向的家長,那么男孩子的處境會雪上加霜,這種環境下長大的男孩基本有兩種趨勢,叛逆甚至自暴自棄或者是自卑乃至膽小怕事。
/大眾媒體的導向
在以效益為導向的今天,一切以吸睛為主。無論是綜藝節目、影視劇,要吸引受眾,就要顛覆,帶給大家新鮮的刺激的內容,于是,男女角色錯位的表演贏得許多年輕人的欣賞,同時,那些怪異荒誕的舉止也漸漸地影響了他們的行為,形成了一種潮流。
/社會輿論的偏頗
在我眼中,如果一個女人對男人呼來喝去,就像男人對女人粗暴無禮一樣不能容忍。而矛盾的一點是,在生活中,如果男生和女生發生沖突,輿論依然在譴責男生。在校園尤其普遍,許多男生家長都表達過自己的困惑。這種現象會只會給男生造成心理上的不良影響,面對問題的時候,他們不愿去表達,也更加深這種傾向。從這一點來講,現在的社會輿論對男生是不公平的。
綜上所述,在當今的社會中,男性更像一個弱勢群體。希望我們的社會給男性多一些關注,從男孩開始,給他們成長的空間,聽他們的心聲。只愿這個社會更和諧,男孩更像男孩,女孩更像女孩,讓男人和女人就像天上的日月星辰一樣,在各自的位置上發光散熱,永遠美好。
關于這個話題,好希望能聽到來自女性和男性的不同聲音,希望我們的男人和女人們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