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小敗局》讀后

這本書的副標題是——創業公司常演不衰的21種經典死法

這是一本躺在書單中很久的書,剛好最近關于創業的書也看過幾本,都是國外讀物,這本算是換換口味吧。

有人說,成功的道路只有一種,并且你模仿不來;然而失敗的方式有很多種,知道別人怎么失敗的可以幫助自己不會重復這些錯誤。

本書是案例集,所以每個案例都有可以總結的地方,分成5章,分別講:

1.資源依附著的哀歌

資源依附型創業,就像很多一般家庭一夜之間中了五百萬大獎,起得快,倒得也快。這類創業者都是有強大的資源支持,然而自身沒有很雄厚的其他方面積累,這樣的創業很容易受資源影響,也難以大展拳腳做大做開。所謂是成也資源,敗也資源。

這點我感觸也挺深,因為我現在所做的一個新項目便是這種依托資源型,很多時候想法很多,提出來之后卻被告知不能實施,要等對方反饋。這種限制導致項目運行及其緩慢,甚至停滯不前。

2.昂貴的試錯代價

什么才是創業最大的誘惑?很多人會說是不確定性。因為創業充滿了不確定性,才會讓創業處處充滿了驚喜。然而也是這種不確定性,讓創業者步步驚心。你所邁出的每一步都有可能是行差踏錯,但是不能因為有可能是錯的而遲遲不做決定,市場瞬息萬變,停滯不前也是一個絆腳石,那就應該在邁出這一步之前,做好一切準備,如果這一步錯了,是否還有退路,是否還有別的選擇立即轉型,這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3.不靠譜的商業模式

什么是不靠譜的商業模式?任何人一開始提出自己的商業模式的時候都是信誓旦旦,好像發現了一個絕世金礦,恨不得立刻拿到一筆投資,然后做夢就是自己在納斯達克敲鐘。這就是典型的創業式頭腦發熱,很多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很容易患上此病。而現實經驗告訴我們,所謂的完美商業模式根本就不存在,等你拿著幾十幾百頁的創業計劃書去實踐的時候發現很多未考慮到的因素接踵而來,你連投資人的面都見不到就已經堅持不下去了。所以,想出來的商業模式或許不會是一個最優的,所謂的好的商業模式都是創始人及團隊在實踐當中磨練并且不斷調整提升而來。

4.擴張的后患

這類失敗案例可謂經典,當一個創業公司度過初期進入市場的階段轉而進入規模成長的階段,創始人難免被眼前的一切沖昏頭腦,進入一個極度膨脹的狀態,這時候的做法通常就是簡單復制,沒有考慮到大量復制或者擴張將會給企業帶來的團隊,體系,以及管理等基礎性工作的影響。到了某個時間點,剎車失靈,跌落山谷,粉骨碎身。

5.創始人的自我救贖

姚勁波說過:創業是一種修行。將創業看成一種修行,創始人以及團隊在其中便是一個煉獄的過程,中間可能經受種種磨難,投資人撤資,消費者不認可,競爭者壓制,團隊內部矛盾升級等等。種種磨難都在向你襲來,能夠冷靜以智者的心態處理,或轉型,或回頭,一番煉獄過后便是一個重生的過程,一個自我救贖的過程。

說說近幾年火熱的“互聯網改造傳統產業”

通常這類創業者都是自信滿滿,充分相信自己對互聯網相當熟悉。不予置否,這類創業者對互聯網的理解等比創痛企業很多老板都要深入,然而,他們的短板也很明顯——對傳統行業的不了解。他們只迷信產品,不注重線下資源的整合,所以,通常的絆腳石便是線下資源。

關于創業

小時候跟大人下棋總是輸,后來我爸一語道破,下一步棋的時候,你要想到對手會有什么反應,對手的這個反應你要有相對應的措施來解決。創業也是一樣,下一步棋的時候能看到后面七八步的肯定能贏,能看到三四步棋的有機會小贏,而走一步看一步的人基本看天吃飯,看運氣吧。


handsome

2015-10-18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