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父母的愛,是一種對兒女天生的愛,自然的愛。猶如天降甘霖,沛然而莫之能御。這能夠維護生命之最大、最古老、最原始、最偉大、最美妙的力量莫過于父母對我們的愛。
(一)
結婚時婚禮是在老家辦的,覺得一切都按照老家的習俗簡簡單單的就好。由我對這些老習俗也不太懂,就把籌備婚禮的事交給了爸媽,我繼續出去工作了。在婚禮的前一周,忽然發來電話,語氣凝重而焦急,開口就跟我說:“你趕緊回來吧,你媽現在神經了,不停的買東西,誰都攔不住。”
我火速趕回家里,事情沒有爸爸說的那么嚴重,媽媽挺好的。但家里確實堆滿了各種各樣的東西,多到我無法想象。尤其是用來做被褥的布料最多,三個大柜子都塞的滿滿當當的。而媽媽還想去再買一套更好的料子,之前買的都不用了。
在被我和爸爸攔住之后,媽媽沉默了好久,嘆了口氣說:“我覺得這些都不好,老理兒講呀,出嫁的女兒是不可以再讓媽媽做被辱的,這是我最后一次給你做被褥了,以后再也沒機會了。”媽媽一一打開柜門,和我說著那些不合它心意的地方,大紅大綠的覺得俗氣了,小花的又覺得不夠喜慶,大花的又覺得密實……太多太多不合心意的理由,不一一詳述了。我一層一層的摸著這些漂亮又舒服的料子,在我眼里它們都好美呀,上面的每一個花紋,每一個花瓣,每一片葉子都花了母親多少心思。看著它們,我能想象出母親,一個商場一個商場,一塊布一塊布細細挑選的樣子。也能想象的到她一遍一遍又一遍的把這些布料拿出來,琢磨撫摸的樣子。她買不倒合她心意的完美的布料的,因為沒有哪塊布可以襯得起媽媽對女兒的一份愛。
(二)
前年新買的房子要裝修,恰巧樓上一家正裝修,第一次去的時候,改水電、瓦工活這些程序都完工了,馬上該進行木工活了。業主是一位五十多歲的老師傅,做木工二十多年了。他告訴我們裝修的這套房是留給兒子結婚用的,房子的木工活都由他自己親手來做,不僅能節省一部分開支,還能保證質量。
裝修房么都是按照改水電-瓦工-木工-墻面-軟裝的流程來,像我們家這種普通的裝修,兩三個月就完成了。等我們開始進家具的時候,碰到了那位老師傅,他正在往樓上搬幾塊木料板材。我忍不住問他,這都好幾個月了,木工活竟然還沒完工呢。“哼,竟是返工重做了,做完了覺得不好就拆了重做。材料買了一回又一回,總覺得不夠好,唉!一會兒樓上坐會兒,看看我們裝的咋樣。”這話正順我意。老師傅領著我們,一路走一路的說,他家哪哪個地方,有塊木料得去換一換;哪哪個地方,尺寸放寬點會更好;又哪哪個地方厚度還不夠好……仿佛有太多太多的地方都是不合他心意。
跟著他進了家門,木工活已經完成的差不多了。在我眼里已經非常完美了。說實話,我第一次看見這么用心,如此細致的木工活。家里除了沙發,所有的家具都是老師傅親手打的。家具沒有華麗的花紋,但每一件家具都經過了精心的設計,每一個棱角都經過了細細的打磨,就連電視背景墻也不例外。在他家里你找不到一個邊角,是沒有經過磨圓的,每一塊木頭都經過了細細的挑選,幾乎沒有一點瑕疵,哪怕只是一個細小的木刺都是沒有的,減值是不能再用心了。即便是這樣,老師傅也覺得好多地方都不夠完美。就如當初我媽媽一樣,恨不得把東西毀了,在重新做一遍。能夠想象的到,即使是在重新做一遍,也不會完美的,因為那是老師傅對兒子的一份愛呀。
看著那些其貌不揚的家具,心里突然有一股感動。這大概就是可憐天下父母心了吧。
(三)
隨著時代的變遷,買東西這件事,對于我們年輕人來說,變得越來越快。而父母們卻悄悄的慢了下來。
有時候會疑問:為什么他們買個菜要在市場挑上好幾圈?買條魚要跑那么遠?買件衣服要逛幾條街?……
答案只有一個,因為那些東西都與我們相關呀!為了我們,他們愿意花時間和精力去一圈又一圈的去選,因為總想給我們最好的,總想讓我們是最開心的,總想看到我們是最幸福的。其實,千挑萬選的背后,又何嘗不是一份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