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未來,你總有很周密的安排,然而劇情,卻總是被現實篡改。關于現在,你總是很彷徨又無奈,任憑歲月,黯然而憔悴地離開。出乎意料之外,一切變得蒼白,出乎意料之外,一切變得蒼白。你計劃的春天,有童話的色彩,卻一直不見到來。你撒下的魚網,在幸福中搖擺,卻總也收不回來。你始終不明白,一萬個美麗的未來,抵不上一個溫暖的現在。你始終不明白,每一個真實的現在,都曾經是你幻想的未來。
反復思慮了好久,不知道這篇文章要如何寫,突然腦海里冒出了這首歌模糊的印象,同時還伴隨著很多年前聽到這首歌時的畫面。應該還是在上初中的時候吧,在鎮上的1號街,農業銀行的旁邊,有一家叫“牛兒”的自行車修理和租賃的商店,老板有一個女兒,讀書成績不怎么好,但是運動和騎車很厲害,跟鎮上的小混混們關系很鐵。她不認識我,我也不認識她,可是那時我很羨慕她,不知道為什么,或許是因為我不會騎自行車,也或許是因為我暗戀的那個男生的外號叫“牛兒”,仿佛她家的店叫同樣的名字她就擁有了他一樣,可是她卻對我熾烈渴望的東西不屑一顧。
不記得那是一個上午還是一個下午了,好像是在一個擁擠的趕集日,我聽著歌從名叫“牛兒”的自行車修理和租賃的商店門前走過,耳機里剛好播放到了這曲《關于現在關于未來》,少不更事的十幾歲,居然被這首歌唱得無比感傷了,年少的姑娘,在渴望著長大,長大了就有一萬個美好的未來了,長大了就能明目張膽的去談論愛情了。十幾年過去了,站在十年后的未來里,發現未來一點兒都不美好,好想對十年前那個小姑娘說:嘿,你別感傷,你現在擁有的已經夠好了。
在堅持讀書和寫作的這段時間,可能最大的收獲就是想明白了兩件事。一是:接受了自己的平庸;二是:想明白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知乎上有一位心理學大師開了一個叫幸福課的專欄,里面有一篇文章叫《平庸了沒》,讀完受益匪淺。
他說有一種病叫“中二病”。據說這病初中二年級的學生才容易得,但是有些人好像是這病的終身患者。這些患者特別容易相信現在的生活不算,未來和遠方才算,也很容易思考關于平庸的主題。很多人愿意相信,生活中存在這樣一條線,線的兩端是截然不同的人生。也許真實的差別只是月薪5K還是月薪7K、房子買在距市中心30公里還是40公里、當搬磚工還是當泥瓦匠,但他們愿意在想象中把這種差別擴大到萬眾敬仰還是泯于眾人、開法拉利還是騎電動車、上新聞聯播還是看新聞聯播。也愿意相信,我在線的這頭還是那頭,取決于我現在選擇的生活態度,是拒絕平庸還是甘于平庸。
我就是這種“中二病”的重癥患者。不甘于接受自己的平庸,而且心里還鄙視那些甘于平庸的人。這就是一直以來對生活不滿意,過得不開心的真正原因。
你就是那個長得不怎么漂亮、身材不夠火辣、智商一般、情商一般、沒有特長、沒有勇氣,跟大街上所有人一樣的路人甲,你卻把自己當成了出場自帶光環的公主,你總覺得自己應該是特別的,與眾不同的,應該被區別對待的,一定要努力努力再努力等到功成名就時給曾經瞧不起自己的那些人一記響亮的耳光。后來發現,不管再怎么努力,你還是那個微不足道的路人甲。
接受自己的平庸,其實也是放過自己,放下一些執拗。知乎上有個問題:接受平庸的那一刻是什么情境?共有15775人關注這個問題,有1158人回答。有段回答跟我此時的領悟挺接近的:那一刻,我不再與自己為敵,也不再與世界為敵。我開始以包容的眼光去看待這個世界。開始慢慢接受自己。開始嘗試去控制自己的情緒。但是這并不代表我會向這個操蛋的世界投降,我仍然有著一腔熱血。一切由自己的內心出發。
關于第二件事情:想明白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其實說這句話挺心虛的,因為自己是個善變的人,或許明天想要追求的東西又變了。這樣說來,其實還是沒有弄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關于“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這個問題的思考,得益于一位朋友的幫助。一位老同學,一直特別佩服她,她總是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有清晰的目標和堅定的追求信念,每次思緒困頓的時候都會找她聊一聊。我說我想要的很多怎么辦,她說那就想想你目前最核心的需求是什么,找出來,然后去達到目標,在這過程中不管遇到什么困難險阻都要咬牙堅持下去。
于是我開始激烈的思想博弈。想想周圍哪些人的生活是你所向往的。是那些工作穩定,已經結婚生子的女同學嗎?她們每天秀恩愛曬幸福,有人疼有人愛,不愁吃不愁穿?說實話,這段時間真的有些恨嫁了,特別想結婚??墒菗Q位想一想,如果我現在過的就是某一位已經結婚生子的女同學的生活,我是否就開心了。我想不是的。那個人不是我想要一起生活的人,我又怎么會開心呢。想起很久之前看到過的一句情話:當你意識到你想跟某人共度余生的時候,你會希望你的余生盡早開始。曾經的領導,我們市場總監,一位顏值、才能都不差的姑娘,35歲了依然單身,她說:女人一定不要嫁給年齡。雖然好像結婚是我目前的核心需求,可是愿與之共度余生的人還未到來,我怎能獨自開始呢。
記得曾經參加某一場面試的時候,應聘簡歷上有一欄是填寫:你的偶像是誰?
關于這個問題我想了很久,然后寫上了一個名字:白嘉軒。白嘉軒是《白鹿原》里一個主角之一,說不上來為什么喜歡他,如果非要說點什么,或許就是:因為他有故事。他經歷了貧窮、富貴、災難、戰爭、成功、失敗,最后獲得一生坦然。后來看了《黃金時代》,又特別喜歡女主角陳清揚,被她敢愛敢恨忠于自己的堅定所打動。此刻回歸到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我想我已經有答案了。我想要的不過是做一個有故事的人。故事里應該有青春的沖動魯莽,轟轟烈烈的愛恨情仇,有失敗的打擊和成功的傲嬌讓我成長,不懼怕貧窮的日子,依然追求向往富裕的生活,有愛與被愛,有淚水也有歡笑。
所以,其實你要的不過是認真的去生活,多去體驗和經歷,放膽去追求你所愛。釋放你的洪荒之力,勇敢去嘗試!
安利大家一個很簡單粗暴的人生哲學,當你想要做一件事卻又猶豫不決的時候,不妨這樣問問自己:
這樣做我會死嗎?
不會!
這樣做別人會死嗎?
不會!
那就趕緊去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