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昨天半夜,突然接到堂弟給打來的電話,電話里的他特別喪,他覺得自己很失敗,很想回去復讀一年,考到另一個學校去。
這個堂弟我已經很久沒聯系了,我以為這是堂弟高考發揮失常之后的悔恨,便隨口問了一句:你現在讀的是哪所大學呢?
他說: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但是我真的不想再讀下去了,在學校的每一天都像是人間地獄……
我這個堂弟,1米8的身高,算不上特別英俊但看著讓人很舒服。
表弟自小生長在四線城市的小山村里,勤儉節約,父母給的零花錢都攢起來買課外讀物和學習用品,求學路上特別順利。
在村里的小學畢業后,考上了縣城的重點中學,接著再考上縣城的重點高中,高中時期成績一直穩居榜首。
高考后,毫無懸念的被清華大學錄取,成為家長們口中嘖嘖稱贊的“別人家的小孩”。
他從未出過省,初到北京的時候滿眼都是新奇。
但也是這種略帶新鮮感的懵懂,把他一點點質變成束手束腳的膽怯,最終積攢成暗潮洶涌的自卑將他淹沒。
而導火索,是他跟幾個同學趕早班車一起去爬長城,出發前在一家肯德基店里買早餐時,他看了很久的菜單卻沒有點單,問了服務生好幾樣餐點都被告知沒有。
同行的同學催促了一句:真沒見識,買個早餐磨磨唧唧,買不起別吃了,快走吧,大家都在等你。
這本是句無傷大雅的玩笑話,他卻發了飆,歇斯底里的將對著同學一通發作:
我就是個沒見過世面的鄉巴佬,早就知道你們看不起我,你們大城市來的了不起啊。
很多人在人生之初都有自卑,這是難免的。
2
這種自卑一直環繞著他,還沒開始,就總覺得自己不行,還沒開始競爭,心里就已經放棄。
很典型的一個例子就是,他喜歡上班里的一個女同學,被她的陽光與自信所吸引。
有時候,女生跟他會有一些眼神接觸,他感覺對方似乎也喜歡自己,覺得她的眼神中總包含著某種熱情。
但沒多久心里就一萬個自我否定:你想多了吧,這么漂亮又優秀的女生是不可能來喜歡你的,別自取其辱了!
自卑的他腦海里冒出了很多否定性的話語。
直到有一天,女生主動邀請他下課后一起電影,他不敢相信這會是真的,激動之余卻無情地拒絕了對方。
隨后,他看到女生的朋友圈發了一段悲傷的文字,他知道跟他的拒絕有關,他感動地流淚了,卻還是不敢有所表示。
他慢慢變得越來越沉默寡言
,
總是獨來獨往,最長可以一個星期不跟誰說一句話。
他試圖通過降低自己的存在感,小心翼翼的掩飾與這個世界的種種違和。
期末考試結束都來不及看成績,買了火車票連夜就離開北京。
可現在,隨著開學日期一天天臨近,他又開始焦慮。
所以連夜給我打來電話,問我有沒有什么辦法能提高自信?
他說:哪怕就是裝出來的也好,只要不在別人面前露怯就行。
我思考了幾秒后回答他:
你需要的或許并不是自信,而是承認自己的自卑。
自小你習慣了做眾人夸獎和羨慕的對象,無法承受光環的消失,也無法容忍“自己不如別人”的那些念頭。
越壓抑,越防御,甚至演變為一種隱晦的攻擊,而你身邊的人感知到這樣的攻擊,會紛紛離你而去。
你在變得越來越孤僻的同時,自然就會將一切歸咎于“都是自己不夠好”,從而變本加厲地憎恨自己。
人生本來就是不斷改變的過程,而那些拒絕被改變的人,并不是因為看不到未來,而是因為放不下過去。
自卑者能否走出這個自卑,就是成長的一大關鍵,否則就將陷入永遠的自我否定,最后證實對自己的攻擊是正確的。
他是個聰明的孩子,很快就想通了這幾句話,第二天,我收到了他的回復:
姐,我想了一夜,一直我都不愿意承認是我到了新的環境中,各方面都不如同學們的事實。
可是仔細想想,這也沒什么可自卑的對吧,我能考上清華,就至少說明了我有了同臺競爭的入場券。
雖技不如人,幸來日方長。
3
回到我自己,并沒有好到哪里去。長相差強人意,瘦瘦小小的,父母還不在身邊。
看著身邊那些高大挺拔的同學,隔三差五還有家長或親人來拜訪,我的心底總有很多自卑的理由。
縱觀我的青春期,簡直可以用“災難”二字來形容。
那時候的我,瘦小不說,還經常生病,也沒有人照顧。
一年中大部分時間都在感冒中度過,一個月里總有好幾天的時間要吃藥甚至打針。
生病帶來的不適給了我一種很消極的暗示,即使窗外的陽光再好也覺得心頭昏暗。
所以我不僅羨慕那些花枝招展、裊裊婷婷地去練舞蹈的藝術班女孩兒。
我甚至羨慕一個從不生病、走路矯健地像一頭小鹿的女同學,她看起來永遠那么活力滿滿。
除此之外,我五音不全,唱歌不好聽,也不會跳舞,更加不會任何樂器,幾乎沒有任何特長。所有屬于青春少女的光芒一到我這里就變成了一派黯淡。
這樣那樣的原因加起來便組合成了一個自卑的我。
每次朗讀課,就是我最恐慌的時間,輪到我之前的三個人,我就開始不停打哆嗦,到我的時候,聲音總是顫抖的。
每次體育課,其他同學都能輕而易舉的完成訓練任務,而我總是在別的同學已經完成訓練任務后在樹蔭下乘涼了我還在繼續我自己的項目。
那時候,我恨不得自己因病倒下或發生意外,最好以后都不要上體育課了。
一個熱身訓練就能把我累喘,再有其他跑或跳或者其他體育項目,一堂課下來真的快去了半條命。
之后很長的時間里,我也沒有主動去克服這種自卑,而是一一接納。
無條件的接納當下的自己,包括零食、禮物、掌聲和笑聲,當然還有嘲諷。
我記得那時候,我是這樣做的:
在每次遇到讓我自卑或覺得糟糕的事情時,我都會一一記錄下來。
把觸發場景、具體發生的事件、我當時的感受和頭腦中產生的想法寫下來,允許它們的存在,不去逃避,不去企圖消除他。
實在太難受了,可以說大部分都是我哭著寫完的,寫完后,再痛快的哭一場。
比如說體育課上,我發現大部分同學都比我跑得快,讓我感覺沮喪。
我就會這樣記:今天的體育課上,老師給出的任務是熱身訓練操5分鐘,跑步1000米后就可以自由選擇自己喜愛的運動項目了。
很開心,5分鐘的熱身訓練操我跟上了大家的節奏,順利完成。
但是1000米的跑步我掉隊了,起跑的時候我就落后同學一大截,我依舊很努力的往前跑。
當我跑到400米處時,雙腿又酸又軟,已經累得喘不過氣來了,看到有同學完成了任務往器材室領器材去了。
我邊跑邊在想:為什么訓練項目不是根據每個人的身高體重按比例分配呢,這樣對于瘦小的我太不公平了。
我繼續往前跑,堅持到800米處時,整個操場只剩我一人在跑,累、喘加上獨孤。
開始一邊哭一邊跑,已經習以為常,同學也不在為我這個行為笑話我了。
我覺得我是全校體能最差的一個了,為什么要這樣折騰我,也許這個時候腿斷掉就不用跑了吧,以后也不會再受苦了吧。
寫完后合上筆記本,再痛快哭一場。
之后我開始思考:這么痛快我為什么不放棄呢。
因為這是我無法逃避的現實呀,體育成績會影響學期和成年度的評優。而我是個優等生,我得要平衡發展。
后來,我開始變得積極踴躍了。
每天早餐的朗讀課之前先跑1圈再進教室,堅持著每天跑,堅持著每天多跑一會。
通過同樣的方式,我自愿加入”了長跑隊,報名了我最害怕的朗誦比賽,甚至演講演講比賽。
每次我要打退堂鼓的時候,我的小小日記本就開始工作了,除了記錄還會跟我對話,會嚴肅批評加溫柔鼓勵,把我送上戰場。
終于有一天,我發現自己愛上了運動,馬拉松也能跑完全馬了,站在臺上時不再緊張害怕,即使即興演講也能游刃有余。
也是那之后,我才終于知道,從沒有天生就能侃侃而談的人,他們和你我一樣,在人后沉默練習了無數遍,才終于得以侃侃而談。
我也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克服自卑的,但一路走來,我覺得真正的成長是一個讓自己越來越有“底氣”的過程。
這種底氣,不僅僅在于考試的分數、每個月領多少工資,而在于積淀了多少足以讓自己不憂不懼的東西。
不要怕經歷自卑,你現在要做的,就是告訴自己:你做的真棒。
我們都喜歡看逆襲的故事,但每一個逆襲故事的背后,都藏著不為人知的堅持。
前提是我們有足夠的信念,去突破自我,朝著自己向往的地方走去。
如今,我回想起自己的青春時代,最感激的就是自己在自習室里認真學習看書的時光;
回想起工作的這些年,最感激的也是每一天工作結束后認真對待生活,堅持寫東西的夜晚。
我一直對更好的自己、更美的未來心存期待。
希望你也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