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思維導圖(作業六)

圖片發自簡書App

說到計算機思維導圖,先跟大家說兩個概念:知識更新周期和計算機的起源。

知識更新周期是指知識更新一次所用的時間,隨著社會的發展,知識更新周期越來越短。

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曾經做過一項研究,結論是:信息通信技術帶來了人類知識的快速更新。在18世紀,知識更新周期為80-90年;19世紀到20世紀初,縮短為30年 ;上個世紀60-70年代,一般學科知識更新周期為5-10年;進入新世紀時,許多學科知識更新周期已縮短至2-3年。這就意味著以前你所學的東西,可以夠用你一生,從畢業直到退休,而現在可能是你不久前剛學了新東西,沒過多久你卻發現它已經落時了。

啟示我們,要不停的去學習掌握新的知識,這樣才能與時俱進。


計算機最早起源于圖靈機,是數學家阿蘭·麥席森·圖靈提出的一種抽象計算模型,即將人們使用紙筆進行數學運算的過程進行抽象,由一個虛擬的機器替代人們進行數學運算。這是有關計算器最早的設想,當時只是一個概念。現如今,計算機已經是我們生活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正在高效的改變我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


計算機思維導圖,是將思維導圖和電腦技術有效的結合。高速化信息時代,借助計算機思維導圖管理更多的信息。信息越多,處理的速度越快,就能獲取更多的知識。

計算機思維導圖是東尼·博贊他們團隊在手繪思維導圖的基礎上研發出來的軟件工具,可以讓你更加輕松的制作思維導圖。

手繪思維導圖是一種思維工具,快速的 在我們的大腦內部建立神經連接,培養全面的思考習慣和思維模式;它是一頁紙原理,高度提煉、歸納和總結;它是主動學習構建,由關鍵詞到關鍵圖像的有效聯想;因為繪制圖像的需要,它需要手眼的高度配合與協調及專注的精神;在團隊學習方面,它讓參與者有 更多的思想碰撞。

計算機思維導圖,更像是一個知識整理的工具,它速度快,易修改,方便保存;標準化程度高,有利于交流和溝通;利于輸出、打印和放大使用;直接上傳網絡,及時應用。鑒于此,計算機思維導圖對于一些商業、教育及個人活動有不可限量的價值,被廣泛的使用。

圖片發自簡書App

作者簡介:Hawk_Fang

讀書,寫作,演講,21天一小步,人生一大步!改變自己,從現在開始。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