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
職場大米飯mi(ID:zhichangdmf)
作者蘇磊
轉載時請注明文章來源
我們總是經歷過年少輕狂的時候,上高中的時候覺得只要過了高考,到了大學就是自由的天。
確實大學里非常自由,但臨近畢業之時,我們卻開始迷茫,我們完全不知道自己到底想做的是什么?沒有任何方向。
甚至于當我們工作很多年后,還是不曾發覺自己已經進入了老鼠賽跑。
1.老鼠賽跑,大多數人的生活
什么是老鼠賽跑?這個名詞來源于著名暢銷書——《窮爸爸富爸爸》里的一個故事。
一個孩子厭倦了學習,回到家對他的父母說:“我不想上學了,我想發財!”
他的父母聽后非常震驚,于是開導他說:“孩子,如果你不好好上學,你就進不了好的大學,如果你不能從大學畢業你就找不到好的工作,如果得不到好的工作,你又怎么能發財呢?”
這孩子覺得父母說的話很有道理,于是他回到學校發奮讀書,此后學習成績非常出色,而且進了名牌大學,畢業后找了個安全、穩定的工作。手里有了錢,這孩子去了其他年輕人喜歡去的地方,在那兒他開始結交女友,他們約會,不久結婚。
因為他和他的妻子都有一份體面的工作,每月收入也不菲,他們覺得獲得了成功,于是他們開始決定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買房買車,并且打算要一個孩子。
這樣他們每月都得到大額的工資單,但總是迷惑于錢都到哪兒去了?
結果是這對快樂夫婦,他們不停地為公司老板工作,通過繳稅為政府工作,通過住房貸款和信用卡貸款為銀行工作,但等待他們的只是越來越多的債務和催款單,于是他們再加倍努力工作再更多地獲得債務,陷入緊張的怪圈內不能自拔。他們建議他們的孩子要努力學習,取得好成績,找個好工作。他們終生努力工作,然而隨后這個過程又將在他們的下一代中重復。
這樣的生活肯定不是我們的追求,那么我們要追求的是什么?
2.你距離夢想,到底有多遠
上個世紀90年代的一首紅遍大江南北的曲子《我想去桂林》所唱到
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
可是有時間的時候,我卻沒有錢
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
可是有了錢的時候,我卻沒時間
......
時光荏苒,20多年后也有了這樣一句話:
“世界這么大,我想去看看。”
這句話如此風靡,很大程度上是它戳中了大部分人對于自由的渴望,但是回歸現實卻是,錢包不夠大,哪兒去不了。
即便時代在不斷地發展中前進,你會發現大家的苦惱并沒有隨著物質生活的豐富而降低,我們反而變得更加焦慮,覺得離自由越來越遠。
3.實現財富自由,真正讓你自由
所以我們要明確,我們所追求的是什么?
那就是三大自由:心靈自由,時間自由,財富自由。而其中最為核心的則是財富自由。
它基本上決定了另外兩種自由的底層基礎。
維基百科上對財富自由的定義是:你無須為生活開銷而努力為錢工作的狀態,簡單地說,你的資產產生的被動收入必須至少等于或者超過你的日常開支,這是我們大多數人最渴望達到的狀態,如果進入這種狀態,我們就可以稱之為退休或其他各種名稱。
簡而言之,財富自由就是:
你不需要再為了生活而耗費自己的時間,你可以選擇不去做你不想要做的事情。
那么看起來最普遍也是最實際的方法,就是提高你的薪酬,也可以理解為在一個最容易提高薪酬的行業中,尋找到自己的職業,這樣類型的行業必定是朝陽行業,最典型的莫過于互聯網以及金融行業。
而隨著人對于自由的向往、物質豐富后對于品味的需求以及中產階級的出現,出現了一種既能滿足自己的基本物質需求,又能配合自己的興趣去發展的群體,這就是斜杠青年,這背后反應的其實是多維度的競爭力。我們以后的文章也會提到。
你會不會臆想,等我賺夠了錢,我就買豪車,住大房子。當陷入了為賺錢而賺錢的困局中,只會讓自己覺得目前做的事情相比于豪車、房子這些并沒那么重要,更嚴重的后果是會讓自己去做那些偏離財富自由的事情,走上了歪路,耗盡精力的結果只是迷路,最后有幸回歸到原點,那也是得不償失。
既然明白了職業的最終目的,那么以終為始,倒推到當下,我們選擇職業時,最需要考慮的是什么呢?
我們下篇文章就會提到,選擇職業時,你不得不考慮的三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