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點兒學會培養自己,越早越好

這篇文章兩年前就寫好了,原標題是《等單位培養,別傻了》,一直感覺表達得不是很到位,也想不出更好的標題,就一直放著沒發。

果然是今天的我已經不是昨天的我,重新讀這篇文章時,一下子想到了這個標題。

成長終歸是自己的事,任何一個單位能提供的都是開放式平臺,至于怎么做,做得怎么樣,還是自己說了算。

腳上的泡是自己走出來的,得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平臺與個人

這篇文章的靈感來自一位辭職的年輕員工,年輕到面孔還有些稚嫩,問她為什么要辭職,她說感覺學不到東西,單位也沒有提供培養路徑。

她說得籠統,我的理解力有限,一時沒有理解她話里的意思。因為她以前請我修改過文章,所以有微信,辭職一年多后讓我幫她找以前發表過的文章,在微信里聊了聊,才理解她認為到一家單位后,單位應該負責全方位培養她,業務、為人處事、人際關系等等都應該有人指導,就像上學一樣,每一門課程都要有老師上課、布置作業,這樣才能更好更快地成長。

她說得不是沒有道理,但是太理想化了。

單位不是家庭,也不是學校,是成年人謀生存求發展,良性競爭與惡性競爭并存的世界,也是人性體現得最淋漓盡致的地方。

我屬于野蠻成長的類型,到單位后沒有找到定位,在死胡同里絕處逢生跳到墻外找到了生存路徑。

后來在多次寫作和講述中,才漸漸體會到這個絕處逢生的過程就是自己培養自己的過程,不放棄,不抱怨,找到一件事就做好一件事,在賣書的過程中,在寫作的過程中,在采訪的過程中,自己的精神世界強大起來,不僅有了生存平臺,還遇見了更好的自己。

自己也是最好的導師

企業能做的是為員工提供成長通道,但是作為成長個體的個人,是不是更應該為自己尋找建立、適合自己的成長通道,而不是坐等單位培養。

單位設立的通道只是“大鍋飯”,再好的單位也不可能為每一位員工量體裁衣。“大鍋飯”百分百滋味一般,喜歡吃“大鍋飯”的人要么對飲食要求不高,要么懶。

單位培養是提供一個大展身手的平臺和一個試練的機會,目標是看行不行,行會繼續提供更高的平臺和下一個試練的機會,如果不行,就擱淺在那一層了。

想要從精神上獨立,首先要做到的是就是向內求向外修。人的一生中,相處時間最長的是自己,所以自己也是最好的導師。

不僅年輕人的成長,需要自己主動向內求向外修,不管年齡多大,我都建議盡早體會自己培養自己,諺語所說的“活到老學到老”,也就是說人一直要堅持學習,是不是自己培養自己?

地閑生雜草,人閑生煩惱。不管在哪個階段,都要學會自己找事做,找有益有趣的事做。

那些退休后開始學習樂器、書法、舞蹈、瑜伽等科目的人,不僅僅是打發時間,也是精神素養和生命質量的提升。

做事,本身就是一種學習方式。任何一項工作,都只能在具體的事情中積累經驗,做得多了,才能總結出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

有別人能教會的,也有別人教不會的,后者才是決定個人發展的重要因素。

人人都知道做人要寬容,但是能做到的人多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認命還是認栽

有些剛參加工作時能力很強的人,在日復一日的重復性工作中把自己磨成了一個能力平平的人,原因就是沒有學會培養自己,沒有讓自己的境界、格局和能力在工作中得到擴展和提高。

這不是認命,這是認栽。

培養自己,第一是有選擇地性學習業務,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哪些可以提升,哪些只是重復性勞動。重要的、可以提升的多做多研究,放的時間和精力多一些;不重要的、重復性勞動的合并做,放的時間和精力少一些。

培養自己,第二是要好好做人。好好做人最直白的解釋就是做人做的事,這也算是一句頂一萬句的話,就不多說了。

培養自己,第三是學會識人,選擇與那些人品正、熱心腸、能力強、愿意幫助別人的人交往。

培養自己的機會很多。以我從事的企業新聞宣傳工作為例,一邊工作,一邊學習新聞策劃、視頻拍攝剪輯,沒有人會也沒有人能夠限制一個文字記者練習視頻拍攝,也沒有人能限制一個攝影記者學習寫作。其他工作都是同樣的道理,我認識一位小企業的HR,因為職業發展空間有限,收入低,學習職業生涯規劃,利用工作便利在單位練習講職業生涯規劃課,幾年前就成為獨立講師了,三年疫情收入都節節攀升。

人們說“懂了那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的原因是做不到,我認為還有一個原因是依賴,把自己的未來寄托在外界和別人身上。這個希望單位培養的年輕人明顯就是依賴性太強。

希望從讀完這篇文章開始,我們都能放下對外界的依賴,開始認真學習如何培養自己。如果想了解我是如何培養自己的,請掃描下方二維碼,來知識星球詳細了解吧!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