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一上午的時間看完了舍友送的《擺渡人》,作者是英國的作家克萊兒·麥克福爾,這本暢銷歐美33個國家的心靈治愈小說,令千萬讀者靈魂震顫的人性救贖之作,也讓我時隔多年再一次體會到了沉浸在一本書的世界里的感覺。
初讀這本書,腦海里浮現的是一種類似《麥田里的守望者》里的那種學生生活,而在講述了15歲單親女孩迪倫的家庭生活和她決心獨自去尋找生父的事情后,我又聯想起了之前看過的一部韓國電影,也是令人深思的《釜山行》。我覺得對于迪倫來說,她的生活是單調的無趣的,甚至說是與她自己格格不入的。母親的嘮叨和嚴苛,老師的麻木,同學的從眾瘋狂,都是迪倫無法理解的,她只有一個朋友,凱蒂,也是父母離異了,這說明她們的家庭背景相似。無聊的生活讓迪倫對生活失去了興趣,但是親生父親的出現卻讓她再一次有了對親情的渴望和激情。為了早點見到爸爸,她提早曠課去坐火車,在火車上焦急地謹慎的給爸爸發短信的樣子也讓人心疼。一個從沒得到過父愛的孩子,該多么渴望見到自己的生父啊。
然后就發生了事故,當時作者對迪倫從黑暗的火車里一步步走出來的描寫很詳細,我的感覺是覺得很恐怖很心痛,可沒想到迪倫回憶起來確是覺得令人作嘔,這一點跟我很不一樣。然后就看到了崔斯坦,那個從此在她生命里成為必需的人。不得不說,雖然我看過了不少經典的恐怖電影包括靈修電影,但是還是沒有想到居然迪倫是唯一沒有逃出來的人,是的。她死了。但是她在知道自己死了后并沒有痛哭而是淡然的接受了,我想這也說明了她對自己所在的世界并沒有什么值得留戀的。
腦海中再度浮現了迪倫和崔斯坦在惡魔的追趕下拼命跑向安全屋的場景,可能是因為看過一部恐怖片《潛伏》,里面的traveler也曾出現過和魔鬼爭斗的場面,我覺得它們很類似。所以我在看書的同時也自動腦補了那部電影中的片段,這樣也更利于我對這個情節的理解,仿佛身在其中,心里就像繃緊了一根弦一樣喘不過氣來。
然而,最讓我感動的不是迪倫,而是崔斯坦。他在文章中每一次安慰迪倫,告訴迪倫“我會保護你”的時候都讓我感到溫暖和踏實。I exist because you need me.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為你需要我。崔斯坦是責任感很強的人,而迪倫也是一個令人敬佩的勇敢的女孩,他們之前的愛已經超越了生死,而最后他們相視一笑說的“原來你在這里”也觸動了我。
當我們直面生存、死亡與愛,哪一個會是最終的選擇?如果生命進去再次輪回,你又愿意為此付出怎樣的代價?這是一個史詩般的動人故事,它令人激奮、恐懼、溫暖,回歸人性,引人深思。
最后提一點自己的看法,感覺迪倫重新回到荒原后的描寫過于粗糙,沒有前面描寫的驚心動魄,如果迪倫經歷了更多磨難再見到崔斯坦的話,就更能凸顯她的勇敢和對崔斯坦的真愛了。
這真的是一本好書,我想拍成電影可能更好理解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