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院病人簡易心理疏導

心理疏導的意義

患者及其家屬某些心理困擾有時能直接影響就醫的依從性,而心理困擾所帶來的負性情緒也對疾病的痊愈有著重要影響。

對象

心理困擾的原因復雜,影響面也可以很廣泛。所以本流程僅針對影響就醫行為的心理困擾進行識別和簡單高效地處理。

目標

主要使患者對疾病和就醫有正確地認識,增加依從性;其次緩解患者負性情緒,以幫助患者盡快恢復。

特殊處理

1.對于情況復雜,難以達到目標的患者,可請本院心理治療師協助疏導。

2.對于情節嚴重,難以有效溝通,出現心理疾病癥狀的患者,應盡快請本院精神科醫生和心理治療師協助診治。

心理疏導流程

一、識別對象

為了便于醫護人員進行識別,現將常見需要入院心理疏導的病人及家屬大致分為焦慮煩躁型,痛苦回避型,悲觀消極型,復合型。

焦慮煩躁型的特征

1.愿意治療,但對治療方案猶豫不決。

2.患者或家屬對疾病恢復程度的期望較高,難以接受稍差一些的結果。

3.過分擔心不符合期望的結果并夸大其發生的概率。

4.對于某些病癥和治療信息反復向醫護人員確認。

5.經常表現得緊張,煩躁。語句中多“一定、必須、應該、不能等”。

痛苦回避型的特征

1.不愿治療,避免過多討論自己的疾病,甚至不承認疾病的嚴重程度。

2.害怕痛苦的治療過程,或不敢面對治療的結果,或不敢承擔較大的治療風險。

3.過分寄希望于奇跡的發生并夸大其發生的概率。

4.對于一些美好的結果反復希望得到醫護人員的確認,不能得到確認的話就不愿與醫護人員過多溝通。

5.話題與疾病無關時可表現快樂,與疾病有關時表現痛苦。語言可顯幼稚,多幻想。

悲觀消極型的特征:

1.不愿治療,認為治療不好。而且費時費錢費力,得不償失。

2.患者或家屬可能有過多的失敗體驗或接受過多的失敗信息。

3.認為不管治療與否,不符合期望的結果一定會發生,并且糟糕至極。

4.有時希望能跟別人傾述,希望能得到別人的安慰,同情和理解。

5.話題多與自身慘痛經歷,上天不公有關。

復合型:

一般最為多見,不同類型混合或交替出現。

二、共情,建立信任關系

共情是指讓自己擁有與對方相同的情感,觀點或思維方式,并傳達給對方。共情能快速拉近雙方心理距離,是進入良好信任關系的最有效的手段。

而最容易操作的共情就是找自己與患者的共同點。比如我們都是一個姓,家鄉在同一個地方,都有煙癮,都愛看書,都愛玩游戲,都喜歡某個明星,都有個對自己很好的哥哥等等。

稍微深入一點的共情,可以暴露自己和患者所經歷生活事件相同或類似的事件。

如果能事先通過觀察,準確把握患者的情感,觀點或思維方式就可以進行更深層次的共情。將自己與患者相同的情緒感受,觀點或思維方式表現出來。但這一定要在準確把握的前提下,不能準確把握就不做這一步共情,不然可能讓患者認定“你不懂我”,效果適得其反。

三、發泄情緒,理解原委

建立好初步的信任關系后,患者就會有傾述的欲望。如果患者有些猶豫,也可以說一些推動的話,比如“能跟我講講你的困擾嗎?也許說出來反而會舒服一點”等等。

當患者傾述期間,醫護人員不能做任何批判性評價和指導建議。患者此時注意力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情緒和事件里,此時即使別人說的話再有道理他們也不會聽,甚至可能想方設法反駁,甚至中斷溝通。醫護人員此時能做的就是深度共情,共情做得越好,此階段就會越快完成。若做不到深度共情,隨聲附和或是重復患者說話內容即可。

四、澄清并激發改變的動機

當患者充分傾述完后,情緒得到充分發泄,醫護人員也能大致理解患者所經歷事件的原委。

此時醫護人員可要求患者平復一下情緒,做幾次深呼吸,然后與患者一起澄清治療的重要性,疾病的危害性,依從性低和負性情緒的危害等等,從而激發其尋求改變和幫助的動機。

五、提供合理的解決方案

此時醫護人員可以根據醫護經驗知識提供一些合理解決問題的途徑和疾病的治療方案供患者選擇。提供完方案后時常進行些鼓勵,安慰。

根據患者的狀態和反饋,可適當委婉指出患者所符合類型中第二和第三特征的存在及其不合理性。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