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那邊的花,開了

我們的身邊有一位劉大哥,他今年41歲!受畢節(jié)日報社上級領導的委托,他高興地到納雍縣羊場鄉(xiāng)曾底壩村駐村。在那兒,他走村竄戶,了解民情,知道百姓的困苦!

去看望蘇啟英老人的路上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在他的號召和帶動之下,來自不同行業(yè)的我們匯聚到一塊兒,紛紛捐出一些錢,成立了一個民間非盈利性組織--畢節(jié)同心公益協(xié)會!我們的第一次公益活動,就是為納雍縣羊場鄉(xiāng)場壩小學的138名學生捐贈一雙棉鞋,以解孩子們冬天受凍之苦!與此同時,還特意分別為村里的5戶貧困的高齡老人送去棉被和棉衣!

當天,寒風瑟瑟,天空中不時的下起毛毛細雨。三輛小轎車裝載著為孩子和老人準備的禮物,從畢節(jié)市皇家國會出發(fā)了。車上共有10名會員(其他的會員因為公務在身,脫不開身),大家就像兄弟姐妹一樣。在劉大哥的帶路之下,開了2個多小時的車,先經(jīng)過高速公路,再經(jīng)過蜿蜒曲折的山間馬路,一直駛向大山深處--場壩小學!

我們到達學校的時候,距下午上課時間還有半個小時。校長見我們的到來,就陪同教師組織學生戰(zhàn)隊,準備等待村支部書記、村主任及鄉(xiāng)長等人前來一道為學生分發(fā)準備好的鞋子!

場壩小學學生們在做游戲片發(fā)自簡書App

看著寒風中瑟瑟發(fā)抖的孩子們,有人提議要不要組織學生做做游戲!協(xié)會里的嚴老師就出來組織活動,帶領大家一起做數(shù)數(shù)抱團的游戲!學生和其他會員在嚴老師的帶領之下,積極參與到了活動當中,孩子們羞澀的繃得緊梆梆的臉也開始活躍起來,綻開了幸福的花朵!大家手牽手,聽從口令,玩的不亦樂乎!

緊接著,大家又在嚴老師的鼓勵之下,一展歌喉。頓時,學校沉浸在歌聲的海洋里!

叮叮當,叮叮當,上課鈴聲響起!學生們在老師的帶領下,系上了鮮艷的紅領巾!我們一行人等也在學生們的幫助下系上了紅領巾!

國歌聲響起,全體學生及其在場人等起立奏唱國歌!國歌聲中,孩子們像一顆顆茁壯成長的松柏,在寒風中挺立!

看著他們穿著的單薄的衣服,看著寒風中裹緊的瑟瑟發(fā)抖的身體,我的心不禁也跟著顫動起來!

在場的學生,最讓我注意到的是他們那一雙雙鞋子!破破爛爛的,在水里浸濕著又或是在冰冷的雨鞋里僵凍著!頓時,我的心也跟著冰涼起來!孩子們的腳一定很疼,很癢吧!有沒有生凍瘡!

聽學校的老師說,孩子們上學不容易,因為學校坐落在村東頭!家住的地方遠一點的孩子,到學校要走一個半左右小時的山路。想到那崎嶇的山路,下雨天孩子半路滑倒,身上留下的泥巴,我不禁感嘆:真是一方一世界,生在皇城三分貴啊!

這里最美麗的,要數(shù)學校里面的房子!

分發(fā)完捐贈的鞋子,我們又一同去看望村子里的幾戶貧困的高齡老人!因為時間緊迫,我們就兵分兩路。我和劉大哥,張娘,吳大哥和吳嫂子5個人為一組。我們又回到車上,劉大哥開著車在泥濘的窄窄的路上一路小心前行。分別來到三個不同的小路口,停下車,帶上備好的衣被,經(jīng)過幾十分鐘的路程,去看望李光強、蘇啟英和黃正先這三戶年近80的5位老人!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蘇啟英老人的臥室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他們家有一個共同的特征:無兒照管,一貧如洗,家里沒有一件像樣的家具!見我們的到來,老人們還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從他們的眼神中,我看見了孤獨與無奈!黃正先老人見我們給他家送被子和衣服,還以為我們是政府派來的!我們給他道明來意,他才知道我們僅是好心人,冬天給他家送溫暖來了!

最讓我震撼的是蘇啟英這一農(nóng)戶,她是一位孤寡女老人!見我們,她一直向我們訴苦:房子漏風漏雨,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真是“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我很想留意一下她的臥室。走進一看,黑黢黢的,只見屋外照進來幾絲小斑光。打開手機閃燈光,才清楚看見了她睡覺的地方,真是不堪入目......

參加了這次公益活動,心靈成長了!曾經(jīng)的浪費像一記記耳光刮著我的臉,刮的我心疼!平時節(jié)約一點,少打一場麻將,少買一件衣服,少在外面吃一頓飯,少用幾百塊錢......將這些錢為大山深處急需要幫助的孩子和老人買一點東西,送去一份關愛,何樂而不為呢!

人生下來就不公平:出生的不公平,生長環(huán)境的不公平,享受教育資源的不公平......我們能做的就是:盡自己的微薄之力,為那些我們知道的急需要幫助的人們送去一份關愛!讓他們多一分溫暖,少一些寒冷!

山的那邊有花朵,也許他們正含苞待放,也許他們已經(jīng)快凋零枯萎。但不管怎樣,他們都需要陽光,需要在陽光下生活!

時光易逝,請多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同心公益,與你同行!愿你的愛心,能讓生命的意義溫存并傳遞,影響一代又一代的人!公益,是一次不求回報的凈化心靈的修行!愿你的愛心有深度,更有廣度!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