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孩童時期的性格基石之三

為什么孩子總是喜歡挑戰底線?


圖片發自簡書App

和已婚媽媽在一起聚會,席間難免少不了討論自己家的孩子。

閨蜜小A和我訴苦,寶寶又把她的眼鏡破壞了。這已經是,這個月第三次把眼鏡掰斷了,這是為什么呢?真的告訴了他無數次,為什么孩子就是不聽。

閨蜜小B聽到這個,呵呵笑了,你這算什么呀?我們家的小霸王從來都不聽我說話,我說東,他說西,我說坐,他要站,說了一萬次,飯后要漱口,這么簡單的動作每次都不執行,導致每次都要和他通過暴力來解決這個問題。

小c家,有兩個寶寶。總是顧了小的卻忽視大的。大寶寶,十分的委屈,不吃飯,不睡覺,哭鬧,要玩具,想盡一切辦法想要爭奪父母,吸引注意力。


孩子對于這個世界,有著非常強大的感知力。他通過一切辦法,來尋求,來探索,讓他有安全感的界限和范圍。

因為在掰斷你眼鏡的時候,他才容易激怒你;

他在和你對著干的時候,他在和你進行權力的博弈;

她在哭鬧想要得到更多的關注時,他其實是在重塑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

孩子是非線性的,情緒是不恒定的,孩子一切失態的行為舉動的背后,都是我們成年人應該自省,應該向內深究自己行為缺陷的一個反證。

媽媽其實可以不用暴力為孩子立規矩,他可以堅定但不強硬。強硬是我們,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孩子,我們命令他們怎么做,而堅定則是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媽媽可以決定自己應該做什么,并做出來。

其次,你要始終如一的做到堅持,我們自己要什么,而不是我們要改變孩子做什么。


對于小a,要讓孩子知道,不能破壞媽媽的眼鏡是規矩。有規矩就要遵守,破壞規矩就要受到懲罰。重要的是不要時刻提醒孩子這是一種錯誤行為,從苛扣他買玩具的費用上做文章,當他準備好,為自己的后果承擔責任的時候,再把決定給他買喜歡的玩具。

對于小b要讓孩子知道,秩序和規則的,尊重。孩子和我們自己一樣,是享有同等決定權的人,但是這樣的權力,并不代表孩子,可以做任何大人能做的事,每個人在家庭中都扮演不同的角色,每個人都有被尊重的權利。要做好提前預演出門的時候要和孩子講明,講清楚,我們此行的目的是什么?在平時做游戲的時候,要告訴孩子,飯后漱口對于我們的牙齒有多么的重要。在日常交流中,在平時的游戲中告訴孩子,傳達給孩子,你是受尊重的。

對于小c,要讓孩子知道,你是家庭成員中非常重要的一員。你雖然不是嬰兒,但是你有你的角色,你愿不愿意加入我們,來一起照顧比你小的一個小寶寶呢?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