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化思維與設計

之前了解過結構化思維,但未曾在設計中實際運用。看了優設的文章,深有感悟,在此提煉一些原文的要點,并嘗試在目前的項目中運用。原文地址:http://www.uisdc.com/structured-design-method。

結論先行:現實中許多設計師做慣了某一方面的設計,在設計目標和場景變化時卻無從下首。結構化思維有助于幫助設計師更高效的面對不同性質、不同環境的任務。

一、什么是結構化思維?

結構化思維是一種思維方式,是我們在面對問題,以及表達自我時的一種思路。

結構化思維是由麥肯錫的芭芭拉·明托在《金字塔原理》一書中提出的,縱向結構上,每一組觀點都必須是下一層級的概括,每組各個觀點互不重疊且有一定邏輯順序。通過這樣的結構思考,我們就可以在一個抽象的設計目標下快速抓住主題和主旨,并理清步驟,將方案落地,提出一個合理完善的設計方案。

四個特點:結論先行,以上統下,歸類分組,邏輯遞進。


我是例子

舉個例子 :要求是描述一個女人,那么首先給出結論“這個女人很美”,然后是從若干角度去證明這個結論。同時需要注意的一點是,不要一下子就跳到很具體的描述,比如“為什么你覺得她很美”——“因為眼睛很漂亮”。結構性的邏輯一層層下來,每層大約在3-5個點。如果實際分解感覺這一層的點太多,就意味著可能跳過了某一層,可以把一些觀點合并起來。

二、為什么要用結構化思維

結構化思維可以用在我們解決問題的時候,也可用在和人溝通的時候。結論先行可以保證溝通的高效,而后續的邏輯分類可以更好的表達觀點,切入問題。

三、如何在設計中運用結構化思維

原文的分析非常好,在此借用。比如產品需求:因為新增功能,需要把“個人中心”這個頁面改版一下,那么設計接手后該怎么做?分析現有的不足?查看同類競品?直接修改?這些都是比較散的點,通過結構化思維,可以更好的梳理和分解。

結論(目的):做一個更好的“個人中心”頁面。

怎樣算是“好”?可以分為三個部分

1.滿足用戶需求 ? ?2.滿足產品需求 ? ?3.滿足自我需求。


繼續分解

滿足用戶需求

1.高效的完成所需

2.操作體驗流暢

3.界面美觀

滿足產品需求(注意不要和用戶需求混合)

1.功能拓展性強

2.功能融合度高

3.功能轉化率高

滿足自我需求

1.設計理由充分

2.嚴格遵循設計規范

3.細節把握合理

4.溝通高效全面

5.即時跟進


再進一步分解

高效完成所需

1.內容布局合理

2.內容層次分明

操作流暢

1.反饋及時

2.動效流暢

3.符合預期

界面美觀

1.元素高度統一

2.配色合理舒適

3.情感化設計產生共鳴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