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孩子的“媽媽”

今天恰逢周末,趁著兒子去英國游學的閑暇,清晨來到公園晨練。

雖說正是炎炎夏日,但鳥語花香的公園里依然一幅“繁忙”交織的景象。這邊老人們興致勃勃地跳著廣場舞、氣定神閑地打著太極拳、悠閑自在地練聲、拉二胡;那邊孩子們步履蹣跚、牙牙學語,后面緊跟著一個個衣著簡樸甚至有點不修邊幅的年輕媽媽,她們左手拿著奶瓶右手提著裝有各種雜碎的袋子,嘴里不停地絮絮叨叨叮囑著,臉上卻洋溢著旁若無人的幸福感;身邊時不時地還會有一對小情侶說說笑笑、陽光自信地跑過,穿過生命散發出迷人濃郁的芬芳,我沐浴著這人間生如夏花般絢爛奪目的光芒,竟一時語噎……

我也曾是那么地年輕美麗、朝氣蓬勃!愛過恨過、喜過悲過,做過六年的“無冕之王”,在跌跌撞撞之中有了自己的家;后來,為了生命中最重要的那個人的吃喝拉撒,我放棄了理想,放棄了自己熱衷的新聞工作,也曾像那些年輕的媽媽一樣,做過一年不修邊幅、蓬頭垢面的女漢子,為一個自己孕育的小生命日夜操勞、赴湯蹈火;再后來,為了這個最重要的人有更好的生活更優質的教育,我棄文從商,整裝待發,把一個家庭女漢子搬到了商場上,和一群自己不喜歡的人做著一份不喜歡的事,卻賺著人人喜歡的錢,風雨兼程、任勞任怨,直到今天,依然半推半就干著這樣一份多少人羨慕我卻嗤之以鼻的所謂事業。就這樣,把自己變成一個貌似能文能武實則不文不武的半仙兒!

而且這種不文不武、不倫不類的尷尬處境一直伴隨著我的生活。

就像今天,在公園里晨練之后,我并未急匆匆地趕回家,而是悠閑地漫步其中,好久沒有這樣漫無目的地閑逛一回了,然而很快,無意中便有人向我投來異樣的目光,這目光里有羨慕、欣賞和好奇。而更多地應該是好奇:這個不老不少的女子,衣著光鮮亮麗卻獨自躑躅徘徊,的確有點不倫不類不合常理。

去跳跳廣場舞吧,年輕顯得不合群;遛孩子吧穿戴整齊又沒帶孩子;遛狗吧斯斯文文還差副墨鏡和狗,約會談戀愛吧年齡過氣兒了……她今天不上班也沒回家做飯照顧孩子,半個“職場精英”、半個兼職媽媽,頃刻間成了無所事事的閑人一個!

哈哈,當然,也許壓根兒就沒人會注意到滄海一粟里這個普通的女子,而這一切都是這個被事業和孩子完全包裹了的女子的臆想,可見一斑,她已經成了“狼孩兒”,走不出自己畫地為牢的生活圈。

此時此刻才意識到:這幾年自己已經徹底淪為事業和孩子的奴,已經不會獨立享受生活了,自己曾經念念有詞的享受,充其量就是一種付出的快樂,一種不求回報不問歸途的付出。

直到今天,當孩子離開自己的視線和生活,當工作之余閑下來之時,便有種手足無措、無所適從、無所事事的失落感!是的,當聽聞孩子一切安好的時候,我曾以為的不舍之情和離別的傷感都沒有,有的是“媽媽”這個職業休假后一開始的輕松感和現在的失落感……

發現不會喝酒不識麻將的我,早已被時代洪流唾棄而難入紅塵之樂,就連文藝女青年曾經對琴棋書畫的一點點小嗜好也被壓抑得蕩然無存,僅留的寫作愛好,也都是在工作等人、孩子上課的間隙,偷偷寫幾筆。就算有一段固定的空閑時間,也要先安排妥當公司、安排妥當孩子和家人,才能惴惴不安地去寫作,寫一點小感慨,也沒有時間和精力展開一部鴻篇巨著,多少幅寫家鄉變遷、寫記者實錄、寫創業生涯的小說構思,只能靜靜地躺在筆記里。寫作就像是我的情人,總要在安排好一切之后偷偷進行,如今短暫的閑暇卻突然不知道何去何從?

找朋友談談心吧,我的朋友大概有四種:小學至大學的同窗好友多分散至全國各地,曾經可遇如今不可求;“媽媽”好友們吧,大家都陪在各種培訓班或為一日三餐忙碌操勞,根本沒有雅興陪我這個閑人,而且大家見面都聊孩子,不帶孩子如何愉快地玩耍;剩下生意場上那些大姐大吧,個個穿金戴銀,喝的是酒談的是錢和男人,不喝酒不喜歡錢又有點精神小潔癖的我,如何與人家“同流合污”、打成一片,活該“高處”不勝寒;只有一幫文友還可以聊聊不切實際的文學夢想,而這于經濟信息時代的現實而言,終究還是虛幻飄渺的。

這么矯情的一個人,像是別人眼中的神經病。于是我準備借機回家看看父親,結果卻被父親在電話里拒絕了:“你前幾天給我帶回來的錢、寄回來的東西都還很多,家里回來你媽也不在了,你花一堆錢自己還累,趁著周末娃不在,不如呆著好好休息一下,我和老伙計打牌很開心,過段時間天涼了我就來西安了”,我知道父親是怕我開車累,亂花費。父親總固執地認為,我這幾年為了親人做了很多費力不討好的事、花了很多冤枉錢,他心疼我才不讓我回去的……

于是,我決定回到現實里去shopping!來到商城里,處處喧囂嘈雜、琳瑯滿目,除了書、衣服化妝品之外,卻突然不知道要買什么!以前逛街最浪費時間而且必逛的童裝童鞋玩具店,都只是一掃而過,不必再走進去了;超市里,魚肉奶品、零食小吃都基本不必問津,對于我這個準素食主義者來說,充其量買一些蔬菜瓜果和一箱酸奶足矣果腹。如此一來,連曾經一頭扎進超市,大袋小袋搬救兵的購物都變得這么簡單輕松。

不禁長吁一口氣,在心底里大聲告訴自己:如你這般“高智商高情商的女人”,這幾年過得如此勞累,完全是因為在孩子身上花費了巨大的心血,對孩子事無巨細地緣故,如果沒有孩子你的生活會簡單輕松許多,是這樣嗎?!

想到這里,我便細細翻了一遍這幾天我和兒子的隔空對話,以及“赴英游學群”老師家長們的對話,發現其實自古至今天下父母心,兒行千里母擔憂,不管怎樣的媽媽們都是一樣的愛孩子,就像《臥底歸來》里那位出神入化的化妝偵查員說得一句話:

“我們一路走來,長這么大,都是媽媽一直在深更半夜為我們喂奶喂飯、擦屎擦尿,送我們上醫院上學、給我們做飯教知識教做人,為我們操心費神、不離不棄,而這種事,爸爸就像湊熱鬧一樣偶遇一半次還要標榜立功。但媽媽就算過得再苦再累,她們也要竭盡全力,甚至忍辱負重給我們一個健康溫暖的家!而那個將要享受和媽媽一樣養老待遇的爸爸,他們高興時拿我們當玩具,被舉得高高的瘋瘋癲癲一下,他們不高興時我們就是出氣筒,他們有責任心時,和這個家生活在一起,和我們孩子一樣在外吃喝玩樂卻享受著媽媽的照顧,他們沒有責任心時一腳踹了我和媽媽,還要奪走我們的家產……”

也許這位血氣方剛的警察對爸爸有偏見,但他卻道出了大部分母親的心聲!

的確,孩子是長大了,他們有了新伙伴就疏于與媽媽對話了,但我更相信男兒有淚不輕彈,他們的愛不輕易表露,尤其是在小伙伴面前,他們想要做一個純爺們,怎會婆婆媽媽呢?他會更理智,在走之前替媽媽安排好了他認為妥妥的工作生活,囑咐我少工作多休息、沒事偷偷懶、抓緊去體檢、借機去旅游,還說要買這買那,這就足矣!

從這幾天的隔空對話里可以看出:他不再奶聲奶氣、念叨想家,說話言簡意賅不拖泥帶水,談論更多地是天氣風景、風土人情和自己的見解,快樂幸福溢于言表,這不正是我們含辛茹苦教育的終極目標嗎?我想孩子這次英國之旅,不僅是孩子人生的新征程,打開了孩子對未來的新認知,也讓我對自己人生和事業有了新的規劃!

我們給予孩子陽光樂觀、積極向上的心態;希望他們能夠較快地適應新環境,和大集體融為一體,有自己情投意合的好朋友;對新生事物有獨特的見解;能夠慢慢地與媽媽站在同一個思維層面對話,而不是一味兒地聽從媽媽教誨;能夠沿襲十二年如一日養成的好習慣,在一個陌生的環境里求生求知、快樂成長嗎?今天,他們正在逐步實現,我們應該開心,應該為自己培育的星星之火暗自慶幸!

也許,這世上沒有一種職業毋需休假、不會下崗、不用退休,而唯獨“媽媽”這個職業終身在崗,只是,我們一定要換個角度換個方式與時俱進!孩子嬰幼兒期,我們需要全心全意呵護備至,而到了少年以后,我們更多地是身體力行、言傳身教地做孩子的引路人,站在他們的角度上換位思考。

其實,我們每一個媽媽在教育孩子的同時,也在被孩子教育著,于是乎,就變成了今天這個“狼孩兒”媽媽,當孩子突然離開之后本可以修身養性、享受生活,卻突然有些失落而無所適從!是孩子改變了我們的人生理想軌跡,我們一直沿著“媽媽”這條身為人母之路走得太踏實太久,直至有一天驀然回首,才發現:

“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